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选官以法律形式规定:“凡为吏之道,必清洁正直”;汉代察举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科即为“孝廉科”;自隋朝以来的科举制度中也有“孝悌廉让”一科,录用的官吏讲求“清廉守节”。从秦到清,历代政府在考核官吏时都会把清廉与否作为考核原则之一,清廉者重赐嘉奖,贪赃枉法者则严惩不贷。历代还推行御史制度,对中央和各级官吏实施监督,弹劾国家机关中官吏违犯朝廷纲纪法度的行为。历朝历代都制定了严厉的法律惩罚贪官污吏,其中明代最严重的刑罚——剥皮实草就是用来对付贪官的。同时,中国古代很多朝代都非常重视官吏的待遇,认为优厚的俸禄可以使官吏廉洁奉公。

——摘编自韩兆坤《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

材料二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洛川会议,会议制定并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其中第四条“改革政治机构”提出“实行地方自治,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 同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条例草案,厉行廉洁政治、建立廉洁政府,严惩贪污腐化。1941年5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开宗明义提出“厉行廉洁政治”“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成为全民族抗战时期廉政、守纪的楷模与典范。

材料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国家机关,必须厉行廉洁的、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工作作风,严惩贪污,禁止浪费,反对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1950年开始,党中央开展整风运动、三反和五反运动、整党运动等,刘青山、张子善两位高级领导干部,因严重贪污等被公审处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百年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建设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开展廉政建设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党风建设的作用,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廉政建设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创立的科举制,在宋代得到了高度完善。在时间安排上,形成定制为三年一次,分州试、省试(中央考试)、殿试(皇帝亲试)三级进行。在参加考试人数以及录取名额上,宋代大大超过唐代,使科举成为宋代官吏选拔最主要的途径。在录用程序上,宋代完全按照考试卷面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彻底消除了推荐制的遗留痕迹。在考试程序上,宋代逐渐形成了严密的规定。如州试时,试纸由官府盖印当场发给,发现夹带作弊的当场遣出。考卷实行糊名弥封制,真宗时又创立了卷录制。这些制度,使科举制趋于规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程序和形式的公正。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于1930年成立,下设考选委员会、铨叙部和秘书处、参事处。1933年公布的《修正考试法》规定:凡是候选人员,任命人员及依法领取证书的专门职业或技术人员,均应经过考试取得资格。不过,考试并不是国民政府选拔任用公务员的主要办法。在各级官署中,大量的公务员是通过私人推荐录用的,这些人多数与主管长官有着特殊的关系,对于他们的考核有名无实。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21卷

材料三   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集中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关于公务员范围的界定。公务员的范围界定为所有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二是关于公务员制度的领导。“公务员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核心特质和制度优势。三是关于公务员队伍的管理。对公务员分类、职务级别和聘任制等管理工作进行了制度健全和政策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

——摘编自苗月霞《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度在宋朝完善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选官制度。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代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的主要表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极为重视对边区各级干部的培养,为此党中央作出一系列指示和决定,如1943年《关于征调敌后大批干部来陕甘宁边区保留培养的决定》,要求晋察冀和太行分局抽调优秀干部来延安学习。并创立了抗日军政大学、中央党校、马列学院等干部培训学校,竭力培养干部。同时,为全面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先后制定与实施了干部考核条例,着重考察干部的政治原则性、工作积极性、业务熟练性、作风民主性和学习先进性等,这些严格的标准有效控制了干部队伍的规模。边区先后四届政府,均基本保证任命行政干部在千人左右。此外,这些条例和法规要求对干部进行平时考核、临时考核和固定考核。边区政府还对各级干部队伍实行每年两次定期鉴定。针对考核和鉴定情况,政府确立了一套干部奖惩依据的具体办法,并广泛听取本机关和群众意见,对奖惩审批持审慎态度。同时,党始终坚持教育为主、奖惩为辅的原则。对此,毛泽东深刻指出:“奖励模范,不使积极分子沉没于一般群众中,是提高全部工作和全体人员的最好办法。”

——摘编自闫世桓《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积极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居正恢复和健全了以六科控制部、院,以部、院控制地方巡抚的旧制,创制了内阁控制六科的做法。他设置了三本账簿,要求各科的账簿,上半年、下半年各清理一次,查核簿内的事情有无拖延。对各级官员进行考核,做到了“月有考,岁有稽”,除了定期考核外,有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特别考察即闰察。他还依省区分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可以随时对不称职的官吏提出弹劾,对于有政绩的官员,可以为其奏功。反对张居正的官员也不得不承认,“立考成之典,……申考宪之条,严违限之罚,大小臣工鳃鳃(恐惧)奉职”。

——摘编自蒋长芳《张居正的考成法及其在改革中的作用》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考绩总成绩按100分计算,其中工作实绩占50%、操行占20%,而学识和才能各占15%,同时规定如果工作实绩单项考核不满30分,也视为不及格。胺照文官考绩的多少进行定等。其中,将年考分为六等,80分以上者为一等,7970分为二等,6960分为三等,5950分为四等,4940分为五等,40分以下者为六等。年考以60分为合格。

——摘编自秦涛《近现代中国公务员考绩法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居正考成法中加强官吏考核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考成法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核的特点。
2023-05-24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昔者以经义试士,犹欲以德行选人。夫试经义者,必日读六经传说也,日诵目睹,皆辨义利,尚德行,贵忠信笃敬。今则举习经义之士,皆易而为学法律之人,举国富贵执权者,非政党则律师者;而政党律师者,皆日以争权利为事,而未尝有道德之存其心,国民效之,相习而成风。国无道德之率厉,而惟权利之是争,则父子兄弟夫妇不能久处,而况于国民乎?长官察吏,拔用不次,固欧美通行之制也;及我行之,则用不以才,而以私成知交,遍于僚吏,钻营奔竞,甚于曩时。废弃资格,则人人有非分之想;不用考试,则当官多没字之碑。故市侩盗魁,列于在位其得官也易,其超拔也易,故无自重之心,无自爱之意。其视吏道也,等于商贾,人民亦不重之,且多笑之。故凡慕欧师美者,不揣其本而妄师之,不论何法,未有不为祸败者也。

——摘自康有为《中国颠危误在全法欧美而尽弃国粹说》(1913年)


(1)根据材料,概括康有为的主张及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康有为的主张。
2023-04-09更新 | 33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官员选拔与任用制度。

材料一   宋代,凡选人(包括官员所荫补亲属、同进士出身与特奏名者)及宗室子弟需铨试合格,方能参注文职差遣,成为文官。宋高宗朝,每铨试十人取七,孝宗乾道二年,每年只春试,二人取一,光宗朝又减为三人取一。孝宗以前,凡“补文学者与恩科人皆免铨试”,以示照顾。

“孝宗以为非是,亦命试焉。”在铨试时,朝廷让互相熟悉的人三人或五人结为一保,互相监督,如有欺妄,同保人都受罚。绍熙年间,宋光宗又仿照科举考试中复试官僚子弟的做法,制定了廉试之制,即铨试中格人均需到吏部长贰厅前复试小经义一道,试中方可注差遣。

——摘编自苗书梅《宋代官员考试任用法初论》

材料二   1931年,中央执委会相继发布了《地方苏维埃政府的暂行组织条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选举细则》等法律文件。省、县、区、乡和城市苏维埃等各级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主要领导,都要求必须通过选举正式生效,选举后还要举行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如选举不合法定程序,则无效。从候选人提名到整个选举结束,从日常工作到贪污受审,苏区公民可以随时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中央给苏区各级党部及红军训令》中提出,苏维埃政府用人“必须吸引广大工农群众参加政府的各部各委的工作”。《工农监察部的组织条例》中规定要选用“坚决的有阶级觉悟的”工农分子。长冈乡苏维埃干部谢昌宝时刻关心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被选拔为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专门称赞他为可敬的模范工作者。

——摘编自步海洋、朱小理《论苏区干部任用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孝宗、光宗两朝官员任用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央苏区政府工作人员任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央苏区政府工作人员任用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