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选官以法律形式规定:“凡为吏之道,必清洁正直”;汉代察举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科即为“孝廉科”;自隋朝以来的科举制度中也有“孝悌廉让”一科,录用的官吏讲求“清廉守节”。从秦到清,历代政府在考核官吏时都会把清廉与否作为考核原则之一,清廉者重赐嘉奖,贪赃枉法者则严惩不贷。历代还推行御史制度,对中央和各级官吏实施监督,弹劾国家机关中官吏违犯朝廷纲纪法度的行为。历朝历代都制定了严厉的法律惩罚贪官污吏,其中明代最严重的刑罚——剥皮实草就是用来对付贪官的。同时,中国古代很多朝代都非常重视官吏的待遇,认为优厚的俸禄可以使官吏廉洁奉公。

——摘编自韩兆坤《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

材料二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洛川会议,会议制定并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其中第四条“改革政治机构”提出“实行地方自治,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 同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条例草案,厉行廉洁政治、建立廉洁政府,严惩贪污腐化。1941年5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开宗明义提出“厉行廉洁政治”“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成为全民族抗战时期廉政、守纪的楷模与典范。

材料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国家机关,必须厉行廉洁的、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工作作风,严惩贪污,禁止浪费,反对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1950年开始,党中央开展整风运动、三反和五反运动、整党运动等,刘青山、张子善两位高级领导干部,因严重贪污等被公审处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百年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建设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开展廉政建设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党风建设的作用,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廉政建设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创立的科举制,在宋代得到了高度完善。在时间安排上,形成定制为三年一次,分州试、省试(中央考试)、殿试(皇帝亲试)三级进行。在参加考试人数以及录取名额上,宋代大大超过唐代,使科举成为宋代官吏选拔最主要的途径。在录用程序上,宋代完全按照考试卷面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彻底消除了推荐制的遗留痕迹。在考试程序上,宋代逐渐形成了严密的规定。如州试时,试纸由官府盖印当场发给,发现夹带作弊的当场遣出。考卷实行糊名弥封制,真宗时又创立了卷录制。这些制度,使科举制趋于规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程序和形式的公正。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于1930年成立,下设考选委员会、铨叙部和秘书处、参事处。1933年公布的《修正考试法》规定:凡是候选人员,任命人员及依法领取证书的专门职业或技术人员,均应经过考试取得资格。不过,考试并不是国民政府选拔任用公务员的主要办法。在各级官署中,大量的公务员是通过私人推荐录用的,这些人多数与主管长官有着特殊的关系,对于他们的考核有名无实。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21卷

材料三   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集中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关于公务员范围的界定。公务员的范围界定为所有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二是关于公务员制度的领导。“公务员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核心特质和制度优势。三是关于公务员队伍的管理。对公务员分类、职务级别和聘任制等管理工作进行了制度健全和政策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

——摘编自苗月霞《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度在宋朝完善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选官制度。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代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的主要表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是中央集权制国家,其公务人员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各自所属的公共事业机构(如学校、医院等)编制内正式担任专职的工作人员。法国公务人员在法律概念上分为国家公务员、地方公务人员和医护公务员。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机关各部门从事行政管理事务的常任工作人员,如外交人员、教师、医务人员等受法国政府终身雇佣,属《公务员总章程》所管辖。这部分人约占总人口的11%,其中国家公务员约200万、地方公务员约100万、医务员约80万。二战后的日本公务员分类与法国相似,统一分成国家公务人员和地方公务人员。前者是在中央政府机关或国营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公务人员;他们遵循《国家公务员法》;后者是在地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公务人员,他们适用《地方公务员法》。

——摘编自曹寅曦《中外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对比)

材料二   1993年,中国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录用的国家公务员,应当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但由于该条例中还有“按照规定录用的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国家公务员,应当安排到基层工作一至二年”的变通条款,两年工作经历并没有作为硬性要求加以实施。2005年,国家颁布《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要求从2006年开始省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考录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包括报考特种专业岗位)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以后逐年提高。

——摘编自句华《中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变革趋势》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现代法国公务员制度和二战后日本公务员制度的相似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法国的公务员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趋势所体现的国家意志。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正式形成察举制。当时由皇帝向全国颁布诏令,责成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查访其所辖的基层官吏及百姓,按不同的科目标准选出优秀人才向朝廷推荐。东汉末年,曹操提出“唯才是举”的思想,后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立九品官人之法”。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下,获得举荐机会的大多是官僚地主和豪门子弟,且察举制的选举对象完全是被动的。隋朝时,科举制出台。科举考试都是以皇帝的名义举行,主考官由皇帝指定,取舍决定权在中央和皇帝。只要不属于朝廷禁止入仕的戴罪之人和数量有限的贱民,都可自愿报考。与察举制把道德、品行和才能作为授予官职高低的依据不同,科举制“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或谓“以文取人”,人的主观因素越来越淡化。

——摘编自张会霞《我国古代官员选任制度的演进评析》

材料二   19世纪的英国实行政党分肥制,任命官员取决于个人好恶、拉关系讲门第,卖官鬻爵、贪污腐败、政治丑闻屡见不鲜。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带来英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也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这期间,随着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的不断发展,边沁提出了功利主义,论述了政府应为最大多数人谋幸福创造平等机会。而斯坦顿父子分别在《一个驻中国大使权威记录》和《关于中国的杂记》、古次纳夫在《开发的中国》中对中国政府官吏选拔的种种描叙在英国产生广泛的影响。1870年,格莱斯顿颁布第二个关于录用文官的枢密院命令,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相比所具有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确立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方官员选拔制度对当今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创立于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国情的发展变化,干部老龄化、文化素质较低、不利于专门化管理等问题逐渐显露。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需要担任更多的服务角色,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当前千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与此同时,政府派遣了大批人员考察包括公务员制度在内的西方的政治制度。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标志着公务员制度进入全面成熟的阶段。其内容规定,公务员制度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

——摘编自解舒晴《中美两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材料二   英国文官的选拔是向社会公开的,凡是符合条件的公民都可以通过法定程序,争取成为文官。要想进入文官队伍,必须经过考试,必须考试合格才能录用。选拔最初重视通才,后来重视专家和技术人员的作用。文官非因工作上的重大过失不被免职,终身任职。为避免政策受政党更迭的影响,文官不参加政治活动,保证国家政策连续稳定。

—一摘自王晨《英、美文官制度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比较中国公务员制度和英国文官制度的异同。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视监察立法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特征,伴随着监察法的编纂,古代监察制度一直在制度化、法制化的道路上稳步发展,其实质是封建皇权的依附性工具,具有浓厚的“人治”色彩,这使得监察的职能在实际运用中发生异化,其从惩治官吏腐败的官员异化为统御、平衡官僚势力的权力工具。监察制度的功效不在于其机构设置、官员素质、法律制定,而在于君主自身的开明程度。中国古代监察官员作为“风宪之官”“耳目之官”,是皇权的代表和延伸,因此,对于监察官员的选任往往要综合考察其德行、文化素养和工作经验。

——摘编自杨联《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迁、特征及启示》

材料二 中共及苏维埃政权所颁布的一系列监察法规的条文内容,不少是从俄国(苏联)法律中原文照搬过来的。但同时,中国共产党立足于苏维埃区域的理论需求和现实情况,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监察制度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意义上的双重创新。在理论上不仅借鉴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监督监察思想,还吸收了中国本土传统监察文化中的一些合理因素;在实践过程之中,则在监察活动中努力贯彻独特的群众路线,体现了人民群众是权力监督监察的主体理念。这一时期残酷的战争环境导致苏维埃中央政府难以形成有效的、统一的管理,从而致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监察制度的建设也受到极大的环境限制与约束。

——摘编自谢建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监察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与中华苏维埃政权监察制度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监察制度的认识。
2023-01-2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行政职能日益扩张,要求将政治与行政加以区分。在美国,集中地体现在1883年通过的《彭德尔顿法》规定:行政管理厘置身于党派政治的范围之外,文官不应该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政治责任由选举产生的政府官员(政务官)承担,政治官员代表政府对议会或公民负责;行政人员(事务官)承担行政责任,通过规则对政治官员负责,最终对人民负责;事务官不随政府更迭而进退,其职务由法律保障,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辞退和开除。

——摘编自杨代福《美国文官制度变迁的历史分析》

材料二随着大规模建设的展开,不仅干部数量迅速扩大,而且其结构和类型也日益复杂。1953年,党中央拟定《关于加强干邵管理工作的决定》,决定将管理干部与管理业务相结合,逐步建立各级党委统一领导、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分级分部管理体制。1955年,党中央颁发《中共中央管理的干部职务名称表》,根据“凡属担负全国各个方面重要职务的干部均应由中央加以管理”的原则,规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管理的范围是下两级机构中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干部。

——摘编自罗国亮《干部人事制度:新中国60年的演变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干部制度体现的原则。
(3)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从干部(文官)制度改革中得出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