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92年以来,中国商品流通间接宏观调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颁布和实施了《经济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系列与商业、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这些措施旨在(     
A.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B.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
C.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D.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
2 . 在编纂《民法典》过程中,我国立法机关广泛地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多次派员深入调研;还通过网络收到100多万条意见和建议。但已颁布的《民法典》仍存在未充分确认商事关系的特殊性,难以满足社会的商法制度需求等问题。这从侧面反映了(     
A.广大民众法律知识滞后B.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曲折性
C.国家立法程序仍需完善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2023-09-06更新 | 885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中学城东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对法律就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管子》曰:“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汉武帝确立儒学为正统并“定于一尊”“以经注律”“引经解律”等应时而起,大行其道。魏晋时期规范汉以来反映“以经注律”成果的律条内容并试图使之法典化。《唐律疏议》完成了“一准乎礼”“得古今之平”并被封建后世奉为“楷模”。明清时期以注释律条为主要内容的律学成果,则大大提高了法典的司法实用性,提高了司法效率。

——摘编自李俊《论中国古代法学发展的特点与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大动荡,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外患环生,内乱叠起,法律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及西方法律的输入。特别是20世纪后,先进的中国人认为法律有利于活跃人们的思想、开阔视野。近代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在考订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和浩繁的法学文献的同时,积极引进资产阶级法律,有力地推进了法学研究和立法工作,这种努力与空前的民族、政治、社会危机交织在一起,也推动了中国法律的现代化。

——摘编自袁敏殊《西方法律、法学的输入与中国法制的近代化》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我国的法治建设,确立了法律权威,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了法律的胜利实施。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国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适应经济社会新发展新变化,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摘编自杨宝成《新中国60年法律发展的主要历程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演变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法律的特色及其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4 . 1950年,沙爱云女士根据新《婚姻法》解除了婚约,并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启事:“于一九四八年未经本人同意,由父母做主与河南固始魏峰口头订婚并无正式手续,本人认为此婚约无效,已经政府批准解除”。据此可知(       
A.男女社会地位趋于平等B.婚姻自主的政策导向
C.婚姻广告具有法律效力D.旧式婚姻已基本消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53年,党和政府提出,今后“要逐步实行比较完备的人民民主法制,来保护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的法治,巩固社会主义建设的秩序”。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A.适应了经济建设的需要B.突出了人民的主体地位
C.强化了法律的根本地位D.维护了国家治理的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986年我国颁布的《民法通则》明确规定:“公民、集体依法对集体所有的或者国家所有由集体使用的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2020年5月颁布的《民法典》中物权编第339条至第341条是对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直接体现。这表明(     )
A.农民可以依法占有土地B.民法是法制体系的根基
C.法制建设服务深化改革D.经济发展促进物权保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到2019年,我国已建立了69万个农村村民委员会。此外,1982年,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也被首次写入我国宪法。据此可知,这些举措(     
A.推动了宪法性质根本转型B.催生了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D.指导了基层民主实践
2022-10-31更新 | 481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绝不仅限于制度建设和技术性的“硬件”系统的完备周详,更要重视精神层面的“软件”系统的开发,促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普遍化、社会化,并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想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该学者旨在(     
A.强调培育人民法治精神的重要性B.说明民主法制建设速度的加快
C.表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D.要求国家重视法制人才的培养
2022-10-14更新 | 710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划清党组织与政府的职权范围,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明令禁止各级党委以党代政,以言代法,逐步理顺了党与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与司法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这些举措(     
A.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动性B.有利于党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C.扩大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权利D.实现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愿望
10 . 1986年-2001年18万人获得律师资格,2002年-2017年95万余人通过司法考试并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十八大以来律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2月7日,全国律师总人数达到57.6万。这反映出我国新时期(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B.依法治国的国策有效实施
C.进入人民民主政治新阶段D.民主法制建设的水平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