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唐武德末年到贞观九年,东突厥及其它部族的贵族,无论从最初的谈判被扣,还是主动归顺,抑或战败归国与无奈降唐,也不管曾祸乱边庭,唐政府一律予以既往不答,通常还以封官授爵的形式对这些降人进行怀柔。这说明唐朝(     
A.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B.边患问题得到了解决
C.官员选拔具有随意性D.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
2 . 下面是某一时期的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下列同这一时期的西域有关的是(     
A.西域都护府B.张骞出使西域C.北庭都护府D.吐蕃与唐会盟
3 . 唐朝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时期,也对世界文明产生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隋及初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唐代秉承历史传统,承袭了“恩威并施,羁縻治之”的治理政策,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政治制度——羁縻府州制。唐朝的羁縻制度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在唐朝军事力量笼罩之下的地区设立的羁縻州、县,其长官由部族首领世袭,内部事务自治,并进行象征性的进贡,但要忠于中原政府、不得吞并其他羁縻单位和内地州县,以及按照要求提供军队等,实际上中原政权将其视为领土的一部分,文书用“敕”;第二种是所谓的内属国,如疏勒、南诏、契丹等,一般封为都督或郡王,有自己的领土范围,但是其首领的政治合法性来自于中原政府的册封,不能自主,中原政权将其视为臣下,文书用“皇帝问”;第三种是所谓的“敌国”和“绝域之国”,如吐蕃、回纥、日本等,虽然可能亦有册封,然多为对现实情况的追认,其首领的统治合法性并不依赖中原政权的册封,中原政权的文书多用“皇帝敬问”。

——摘编自李振中《初唐夷夏观、藩属观、天下观与极盛疆域的形成关系论略》

材料三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袄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在科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唐王朝实施羁縻政策的特点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对外开放的特点及原因。
2022-09-0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西北八校联合体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少数民族文化】

材料一   

这枚银币(如上图),很像古代流通的铜钱,只是体积略大,正面有四个很像汉字的文字,有学者考释认为写的是“天朝万顺“四个字。辽代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这枚辽代银币上铭刻的是契丹大字。契丹大字是一种表意文字,由汉字的偏旁部首组合而成。银币背面刻有契丹小字,专家译为“天地契丹,万世永顺”。但这枚银币并不是流通的货币,而是所谓的“压胜钱”(注;压制邪魔,取得胜利)。这枚银币是全国最早发现的辽代大字银币,为研究北方少数民族古文字学,钱币学以及辽代文化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史料。

——摘编自《国宝档案》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辽代银币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说明少数民族文字有何共通之处?结合史实,谈谈你对少数民族文字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央王朝大规模地移民开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始于秦朝。秦始皇首先对新拓“河南地”重点开发,“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或谓三十四县),临河,徒谪戍以充之”,公元前211年,又“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两汉加大了开发力度,尤以西汉武帝时最盛,以河套、河西地区突出。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有计划地大规模移民,并鼓励、扶植内地贫民自愿前往耕植和屯田;二是采取强制手段,发罪犯及其家属屯边;三是大规模推行军屯。

——摘编自陈子舜《我国历代王朝开发和治理边疆的方略措施》

材料二   唐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军、城、镇等皆有使职专领,都有兵力配备,并可随时调派边疆民族军队作为补充。唐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清朝既继承了历代中原王朝的疆域,也继承了历史上周边民族活动的领地,清朝的所谓“开疆拓土”,就是国家对边疆地区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对边疆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

——摘编自成崇德《论清朝疆域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加大边疆开发力度的目的及其与秦朝移民实边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治边政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开疆拓土”的历史意义。
6 . 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A.全盘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B.植根于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
C.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D.有利于巩固国家疆域的统一
2023-05-01更新 | 1105次组卷 | 89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二卷)
7 . 中国古代统一王朝历来对国内民族关系十分重视,以下官职或机构具有处理民族关系职能的有
①典客   ②大鸿胪   ③中正   ④理藩院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8 . 下表中民族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与其对外交往史实相符的是
阶段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各民族在大一统条件下大交融、大发展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
史实
A.①:已打通了陆海两个通道,陆路从合浦郡徐闻县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
B.②:海路已初步形成东、西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西线通向印度洋
C.③:与西域商路畅通,与大食国接触,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
D.④:恢复了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开辟了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
9 . 《礼宾图》(下图)是出土于陕西咸阳乾县唐章怀太子李显墓中的壁画。图中描绘了三名唐朝鸿胪寺官员接待三位使者的情景。这说明
A.唐朝友好和睦的民族关系B.鸿胪寺负责民族事务和对外交往
C.唐朝与世界各地友好交往D.鸿胪寺是隶属中书省的官方机构
10 . 宋朝史料记载:“二虏(辽、西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之双唐,最为强盛。”这表明辽和西夏
A.军事力量超越了汉唐B.都城的建设规模宏大
C.政权存在封建化倾向D.与中原政权长期对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