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把赋税制度作为统治西南土司地区的经济手段,同时也作为考量土官对中央王朝是否忠诚的标志之一。清代继承元明政策,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施行土司制度后,按土司领地大小、人口多少、出产情况,规定了差发贡赋。赋额参照明代而定,并有所增加,但遇天灾、战争或朝廷为表思宠均有赋税减免的情况。赋税征收过程中,根据西南土司地区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灵活调整赋税征收时

间和税率,米粮与钱银交互使用。对征税中可能出现的一些腐败行为也作了比较详细的防范规定。除缴纳赋税之外,西南土司地区还需向中央政府纳贡,贡是土官的自觉行为,无定额,可得到回赐。清代西南土司地区的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南边疆地区发展,使中央王朝对西南土司地区的统治较前深化了一大步

——摘编自党会先《论清代贵州土司地区赋税制度推行的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西南土司地区赋税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代西南土司地区赋税制度的意义。
2 .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清朝既继承了历代中原王朝的疆域,也继承了历史上周边民族活动的领地,清朝的所谓“开拓土”,就是国家对边粮地区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对边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

——摘自成崇德《论清朝碱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并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清朝对地图中ABCD四处“边疆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的措施,简析清朝“开疆拓土”的历史意义。
2021-03-11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商业革命”的不同表现,分析两者结果迥异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2020-08-0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启华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形势图



(1)观察如图,分别写出图一、图二所示中原王朝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在处理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时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清前期边疆治理的部分措施

地理方位具体措施
东南地区①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收复台湾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布政使司
东北地区①康熙前期,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②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东部边界
西北地区①1757年击败准噶尔部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
1762年在新疆维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要务
西藏地区①清初册封达赖和班禅
②1727年起开始派遣驻藏大臣
③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
(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受到了哪些威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前期边疆治理措施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北宋时期,“中国”的概念在地理上是指“九州”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居之地,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线,即所谓“天地之中”,并不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中国之人”主要是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农业的汉族,少数民族也不在其中。

——摘编自郑炜《辽金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   元人“中国观”的要点是:“中国”的疆域是元人统治地区加上南宋统治的江南;“中国”的人民是汉人和少数民族两大部分;“中国”的文化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两大系统;“中国”主权的行使者,可以是汉人政权,也可以是“行中国之道”的少数民族政权。

——摘编自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时期的“中国观”,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元代“中国观”的新变化。
6 .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汉唐王朝疆域辽阔,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国朝土宇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也。陆行资车,水行资舟,反之则必不能行;幽燕以北,服食宜凉,蜀汉以南,服食宜热,反之则必有变异。以是论之,国家当行汉法无疑也。

——许衡《许文正公遗书》卷7《时务五事·立国规模》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并根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列举两条元朝对地方或边疆实现成功统治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作者认为“国家当行汉法无疑也”的理由。
(4)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王朝统治者学习、接受中原传统典章制度和统治理念的认识。(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2020-11-2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根据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情况,下列概括表述最佳的一项是(     
A.民族之间扬长补短,共同发展B.民族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和文化交流
C.各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D.迁移、杂居、共处、互通婚姻

8 . 材料 耶律楚材,蒙古杰出的政治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儒家思想教育。1215年,蒙古大军攻占金朝燕京,受成吉思汗之邀投身蒙古。窝阔台汗即位后,对中原地区的管理出现蒙古“旧俗”和“汉法”之争,耶律楚材大力主张行“汉法”。他奏请设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任用汉人、女真人为课税使,赋税征收非常成功。随后窝阔台汗宣布设立中书省管理国政,耶律楚材为中书令。过去地方官军政大权独揽,耶律楚材奏请:地方行政长官专理民事,设万户府管理军事,课税所管赋税征收,而中央则总揽全局,成为一代定制。另外他还在全国立钞法,定均输,整理驿站等一系列政策,使百姓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

——摘编自常江《耶律楚材与元初统治》


(1)根据材料,概括耶律楚材成为蒙古名臣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耶律楚材对历史发展的贡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自建国以来,就不断受到蒙古的骚扰,这一状况延续了两百余年。明政府虽把对付蒙古势力作为边防的重点,并采取了种种措施,但无论是进取,还是防御,都一直未能消除明朝北方的祸患。然而,俺答封贡互市后,“三陲晏然,曾无一矢之警,境土免于蹂躏,生民免于虔刘,客兵不调,帑藏不发,即边费之省,不下百余万,即胡利之入,不下数十万,纵使虏酋明岁辄渝盟,而我中国今岁之利亦已多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与六部平行,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清代前期,理藩院还兼管中外 交涉事宜,为使管理规范化,制定并不断修订补充《理藩院则例》《回疆则例》等法规,通令实施。在地方上,在加强中央集权、保证政令统一的前提下,采用适合当地民族社会的统治体 制,而不强求划一。对少数民族上层,清政府采取如封爵、给体、年班朝靓、联姻等措施,其中 笼络、安抚首先重视蒙古是清政府的基本国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学构筑札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政府在军事上防御蒙古的措施,并说明“俺答封贡” 对明朝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对边疆地区治理政策的特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bu)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适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元帝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摘编自《资治通鉴》司马光卷二十九

材料二 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是如何对边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的。
(3)图中的方框表示哪个中原政权?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该政权在图中①处设置什么机构以管理东北地区,概述这一时期对外关系有何新发展。
2020-11-2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