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材料 耶律楚材,蒙古杰出的政治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儒家思想教育。1215年,蒙古大军攻占金朝燕京,受成吉思汗之邀投身蒙古。窝阔台汗即位后,对中原地区的管理出现蒙古“旧俗”和“汉法”之争,耶律楚材大力主张行“汉法”。他奏请设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任用汉人、女真人为课税使,赋税征收非常成功。随后窝阔台汗宣布设立中书省管理国政,耶律楚材为中书令。过去地方官军政大权独揽,耶律楚材奏请:地方行政长官专理民事,设万户府管理军事,课税所管赋税征收,而中央则总揽全局,成为一代定制。另外他还在全国立钞法,定均输,整理驿站等一系列政策,使百姓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

——摘编自常江《耶律楚材与元初统治》


(1)根据材料,概括耶律楚材成为蒙古名臣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耶律楚材对历史发展的贡献。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北宋时期,“中国”的概念在地理上是指“九州”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居之地,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线,即所谓“天地之中”,并不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中国之人”主要是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农业的汉族,少数民族也不在其中。

——摘编自郑炜《辽金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   元人“中国观”的要点是:“中国”的疆域是元人统治地区加上南宋统治的江南;“中国”的人民是汉人和少数民族两大部分;“中国”的文化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两大系统;“中国”主权的行使者,可以是汉人政权,也可以是“行中国之道”的少数民族政权。

——摘编自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时期的“中国观”,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元代“中国观”的新变化。
3 . 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商业革命”的不同表现,分析两者结果迥异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2020-08-0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启华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今中国版图范围内,先秦时期共有战争 661 次(此从周平王东迁算起),平均每年约 1.2 次;秦汉时期有战争 682 次,平均每年 1.6 次;魏晋南北朝时战事最多,共有 1677 次,平均每年有 4.6 次;而隋唐五代时期,战事亦不少,共 1411 次;至宋辽金夏,战争只有 620 次;而元明时期,战争次数亦达千次以上。

——施和金《中国古代战争的时空分布》

材料二 自永嘉至刘宋之季,南迁人口约九十万,占当时户政人口的六分之一,以江苏为最多,山东、安徽、四川、陕南、湖北等次之。……换言之,亦即晋永嘉以来,北方平均八人之中,有一人迁徙至南方。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哪一时期战争最为频繁?说明这一时期战乱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口南迁现象出现的原因,并说明人口南迁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不同方式。
2020-12-2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公元10世纪是中国史的重要时间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周平王东迁前后开始,“中国”的周边地区,特别是在南方的“蛮夷”地带,随着生产手段的进步,农田不断被开发,农业生产不断发展,除了移居中原的,当地的人们也越来越愿意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出现主动向“华夏”靠近的趋势,结果使得蛮、夷、戎、狄地区自身也逐渐转化为“中国”。而促使这一切的动力,在于他们认同华夏文明是一种比他们自身原有文化更加卓越的文化形式。

——摘编自【日】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材料二   和清朝相似,辽、西夏、金、元的政治策略的统治阶层都同时吸收了东亚和中亚的因素,从而整合成为一个多民族帝国,既包括游牧民族、也包括农耕民族。这些王朝都同时使用汉族官僚和非汉族官僚,用不同的行政方式管理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追求双语或多语政治,抵制全盘汉化。现代中国国家的形成是历史上内亚和东亚长期互动的产物。

——摘编自【美】罗友枝:《再观清朝——论清代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东周时期蛮夷戎狄产生华夏认同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辽、西夏、金、元抵制全盘汉化的表现。
2020-12-01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提前班)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下册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同欧洲航海家远航列表比较如下:

航海家郑和哥伦布达伽马
范围下“西洋”
到达美洲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时间140514331492150414971498
次数741
人数2780010001500160
船数大号宝船63艘(共计百余艘)174艘(一说3艘)
船只大小151.8米,宽61.6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120吨、100吨、50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用书

材料三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近5年来,作为推动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成果,同时也为全球可持续增长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的伟大实践,“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并取得积极成果。

——摘自人民日报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唐朝主动对外友好交往的两个事例。我国四大名著中的哪一部取材来源于其中的一个事例?
(2)阅读材料二通过比较,指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伟大壮举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及影响?
(4)根据所学知识,写出西汉时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贡献的人物?
2020-11-1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施和金《中国古代战争的时空分布》

材料二   自永嘉至刘宋之季,南渡人口约九十万,占当时户政人口的六分之一,以江苏为最多,山东、安徽、四川、陕南、湖北等次之。……换言之,亦即晋永嘉以来,北方平均八人之中,有一人迁徙至南方。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战争频繁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口南渡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结合所学,阐述这些方式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积极影响。
2020-11-2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