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672年,英王发表《宽容宣言》,主张给予不信国教者及天主教徒平等的权利。该宣言遭到议会的强烈谴责。次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任英国公职者,必须宣誓信仰英国国教”,英王被迫签字同意。这说明,此时英国(     
A.民族主义情绪高涨B.宗教改革方兴未艾
C.君权神授观念浓厚D.议会把持选官权力
2 . 15-16世纪,在英国和法国,君主成为国家主权和公共利益的代表。民众变得愿意谈论君主和宫廷中的事情,人们逐渐视政府中的官僚为国家的管理者。这些现象反映出(     
A.民族国家逐渐形成B.资产阶级开始掌权
C.各国民族意识觉醒D.国王专制权力确立
2024-05-2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世纪的学校面向整个基督教世界招生,来自相同地区有着共同语言和文化的学生组成不同的民族团。民族团是维护身在异国他乡学生利益的重要机构。“民族团”的出现(     
A.打破宗教对西欧人民的束缚B.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C.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基D.冲击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2024-05-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预测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4 . 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首领,拥有任命教会各种神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同时保留了天主教的教义和教规,拒绝接受这一法案者以叛国罪处死。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在位期间,再次重申了这一法令。伊丽莎白一世的举措(     
A.建立了附属于王权的民族教会B.消除了教皇国对英国民众的影响
C.进一步强化了世俗王权的权威D.确立了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13年,在与第六次反法联盟交战时,莱茵联邦的萨克森步兵和炮兵阵前倒戈,投向反法联盟。这一战役也被称为“德意志人民第一次共抗外敌”之战。这表明战役(     
A.重构了欧洲大陆的政治秩序B.有利于增强德意志民族的认同感
C.推动了德国社会的全面改造D.促进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
2024-04-2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多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阶段演变特点
中世纪末期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缘起
1718世纪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形成
19世纪至一战前后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发展和扩散

——摘编自李詹《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蜕变和亚非拉应激型民族主义的兴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选一个阶段围绕“近代欧洲民族主义”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 . 美国法学家沃格林认为,宗教改革使人们逐步认识到,由基督教的人所组成的制度上的统一体,已经无可挽回地倒塌了,新的共同体代替基督教的统一体已成为历史的必然。沃格林意在强调,宗教改革(     
A.打破了基督教会的精神垄断B.推动了欧洲统一的进程
C.提高了中世纪世俗王权地位D.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最初的民族主义以反对分裂、鼓吹统一、反对教权、尊奉王权为主要内容,提出建立民族国家的要求,可以称之为“民族国家主义”……卢梭以民主及共和理论为基础的民族主义思想富有建设性,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激发出全体法国人高昂的爱国热情,显示出巨大的革命意义,可以称之为“民主民族主义”。19世纪上半期,民族主义从意识形态领域进入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政治领域,争取民主和民族平等逐渐成为时代潮流。欧洲几乎所有处于政治分裂状态或异族压迫下的民族都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

——摘编自杨宁《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帝国主义的掠夺和日益深重的民族压迫,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不仅加强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融合,也激起了中华民族誓死抗击外族入侵,争取民族独立的决心和信心,促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民族国家在中国一步步地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周平《论中国民族国家的构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请举出19世纪下半期世界政治领域取得成功的民族解放运动两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发展的因素。请举出一战后中国取得重大成功的民族运动两例。
2024-01-3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族主义从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开始兴起,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期间,资产阶级用民族、祖国的观念把法国人民团结在一起,并形成了民族主义思想。它明确提出法国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国家,民族自治、氏族统一和民族个性的公民观念,得到了不断强化和广泛传播:用民族国家代替王权国家、用民族国家利益盈上的观念代替了王权利益至上观念,主权不受侵犯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理论中占有核心地位。

——摘编自张固臣《论19世纪欧洲民族主义》

材料二   19世纪末,民族主义逐渐极端化。它认为在竞争激烈、强国林立的国际环境中,生存竞争是国际关系的常态。它强调把国家的边界尽可能的扩张到本民族金盛时期所统治过的历史疆界或天然疆界,极尽可能地为本民族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它认为民族间的竞争根本上依靠军事力量,并且只有通过战争才能促进民族、国家的发展,乃至世界的进步。

——摘编自于海峰《论民族主义的演变、作用与影响》

材料三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避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它把批判锋芒直指中国自身的问题,认为内部问题是危机加深的深层原因,把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当作自强的出路。

——摘编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初期欧洲民族主义的基本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兴起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近代中国与19世纪末西方民族主义内涵的区别。
2024-01-2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指出:“欲使世界史昌盛于历史学者当中,需要拆除三座堂皇的壁垒。第一座壁垒透过单独的民族国家孤立地思考过去。第二座壁垒则是将自己在地球所处的这个区域看作一切事物的中心。第三座壁垒则是阻碍我们完成一部包罗万象、 真正意义上的 ‘世界’ 史:人类中心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历史研究饱受桎梏,唯有跨学科思维方能消解
B.立足国家、关注区域发展的世界历史研究徒劳无益
C.历史研究需要不断价值澄清,促使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D.世界史研究理念并非封闭,在打破旧见中实现新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