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欧洲商业精神经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洗礼,取得“合法”身份,并受到欧洲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欧洲民族国家的普遍价值基础。从对重商主义的推崇到对外扩张建立“不受外国竞争影响的市场”,欧洲商业精神具备了民族性、地域性和国家性的特点。材料旨在说明欧洲商业精神(     
A.加剧了西方国家的对外扩张B.助推了欧洲人文主义的传播
C.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D.促成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前期军中号令都使用鲜卑语,汉族官员或习鲜卑语,或置译令史。但彼时文书则多用汉文(鲜卑很可能没有文字),太武帝遣使至嘎仙洞祭拜先人,也使用汉文书写铭文。随着越来越多汉人进入北魏政权,鲜汉官员言语沟通、文书用语与口头用语的差异等问题愈加凸显,不仅行政效率受到较大制约,也易导致鲜汉官员分化对垒。孝文帝迁洛后,下令“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以汉语作为通行语言,原以汉字表音、多有缀语的鲜卑姓也由此改为汉姓,这一措施由上层逐步下及庶民。孝文帝迁洛后鲜卑贵族交游雅集、吟咏谈玄的风气,正是以汉语的使用与普及为基础。

——摘编自徐成《北朝制度革新为隋唐大一统创造条件》

材料二 11世纪,苏格兰王室就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至14世纪,具有北方口音的英语已经在苏格兰南部和东部几乎替代了苏格兰人的传统语言盖尔语。亨利八世于1536年颁行的将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的《统一法案》特别强调,王国各级司法官员须保证在各级各类法庭中使用英语。到了17世纪初,作为英格兰与苏格兰共同的君主,英王詹姆斯一世(苏格兰称詹姆斯六世)采取的政策也是用英语把两个王国联合起来,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举措便是翻译出版钦定版英文《圣经》,并下令通行于两国的所有教堂,开启了以共同语言构建不列颠宗教共同体的历程。这使得在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皆以新教徒这一共同身份与法国等欧陆国家加以区分。

——摘编自张炜《英语与近代不列颠国家的身份认同》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北魏和中世纪前后的英国在推行共同语言上的相似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同语言对于国家(政权)建设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4世纪英格兰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他认为“依《圣经》之言,英格兰王国是一个整体,而教士、贵族、公众都是它的成员”;15世纪捷克思想家约翰·胡司主张用捷克语作礼拜,教权应服从俗权,神职人员应服从国家。他们的思想主张推动了欧洲(     
A.近代民族意识的发展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C.人文主义思潮的萌发D.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6世纪,某学者指出:“在英国如同在尼德兰,新教主义最终变得不可避免地与民众的民族自我表现混于一体。”这表明新教主义(     
A.使英国摆脱了教会束缚B.利于英国民族国家形成
C.促进了英国的独立意识D.推动了人文主义的传播
2024-04-16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国家产生之际,由于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家长制家庭没有像雅典那样分化为个体家庭,氏族部落内部虽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贫富差别,但是阶级分化并不十分明显。中国古代国家产生的动因主要不是由于氏族内部的阶级分化,而是部落之间的征服战争。部落战争的结果是征服者把被征服者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从而使属于不同部落的人们组成了新的结构,于是原有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长制家庭便具有了地域的性质。在古代中国,家长制家族组织却与国家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一致,家长制家族组织不仅没有因为国家的产生而消亡,相反在国家产生以后得到强化,原有的家庭结构生长成为政治结构的补充部分,成为专制国家的重要支柱。

——摘编自陈恩林《谈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道路及特点》

材料二   随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出现了市民阶级。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举起人文主义旗帜,把斗争矛头直指以罗马教会为代表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运动对罗马天主教进行了更为猛烈的进攻,促进了民族意识的成长,他们关注、效忠与认同自己所在的民族和国家。1617世纪,西欧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形成了大众忠诚于王权的新的政治认同,民族语言迅速传播与使用,文化教育也有了发展。由此,整个民众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大大增强。随着王朝国家的建立,启蒙思想家指出专制君主阻碍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资产阶级高举起反封建的旗帜,打倒了王权,确立起人民主权作为新的民族国家的政治主体。从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所组成,相反,而是由全体公民结成的统一的共同体。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国家和西欧近代民族国家产生的不同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2024-04-11更新 | 216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17 综合冲刺专练(15+4模式)-【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14年,维也纳会议的正统原则如下:承认 1789 年前法国及其他各封建君主是正统王朝,恢复他们的统治权力、政治制度及所属领土,若原有君主被拿破仑推翻,可由其兄弟或亲属代替为世袭君主。这一原则的提出(     
A.开创了用会议解决争端的先例B.旨在恢复和巩固欧洲的封建秩序
C.使欧洲国家民族意识开始萌发D.打破了大国主宰欧洲事务的局面
2024-03-28更新 | 299次组卷 | 6卷引用:倒计时13天-2024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19世纪末移民潮和难民潮的到来,美国语言政策发生了显著变化,突出表现在努力巩固英语的地位,将其上升为国家语言和通用语言。一方面,人们需要通用语言来处理迅速增加的经济、政府及公共事务:另一方面,移民和难民的大批涌入带来差异极大的语言文化。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到1919年,有15个州通过立法规定必须在所有公众场合使用英语。

——摘编自陈新仁《美国语言政策的历史沿革与启示》

材料二   大革命前夕,法国存在三十多种方言,巴黎派往各省的特派员无不留意到,方言区的民众因语言障碍而对发生在法国的巨大政治风暴不知情或不关注。在此共识下,革命者将废除方言、统一民族语言视为传播共和思想、巩固年轻的共和国的一个必要前提。讲法语于是被视为爱国行为,这一全新的语言观引发了法国历史上首场全民性的语言爱国主义运动。

——摘编自曾晓阳《从“先生”的语言到公民的语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推广通用语言的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法国的“语言爱国主义运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家推广通用语的启示。
2024-03-07更新 | 12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中叶,教皇与英王因英国国内高级教士的任命权爆发冲突,经过斗争,最终确定英国国内高级教士的任命,都须先呈报英王批准,然后才能由教皇正式任命。这一调整(     
A.源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破除了教会对王权的制约
C.使英国中央集权空前强化D.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趋势
2024-03-06更新 | 12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4届高三3月份高考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57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布法令,规定同一船队中的船只和人员,必须结伴航行、互相保护、集体合作,不能擅自离开,直至抵达目的地。该法令(     
A.丰富了近代国际法的内容B.践行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C.加剧了国家间的利益纷争D.反映了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
2024-03-06更新 | 340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16世纪英王亨利八世颁布《禁止上诉法案》,该法案规定“英格兰是一个主权国家,它受国王的统治,国王具有主权国家君主的高贵身份及尊严……英格兰的权力来自于上帝,因此它有绝对的威望、能力来公正处理本国境内所有臣民的事务,它不受任何外国君主和权势人物的控制”。该法案的颁布(     
A.使英国国王的权力开始强化B.促进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初步形成
C.使英国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D.稳固了英国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
2024-02-2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新教材高考预测卷(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