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中国的外交实践较多地体现为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双边外交,多边外交的实践相对有限,但也不乏成功的范例……1955 年后,一些原来对中国态度并不友好的国家开始对中国驻外使馆人员表现出友好的态度。1949~1954年,同中国建交的民族国家仅仅有印度、缅甸、印尼和巴基斯坦4个国家,而到1959年底,尼泊尔等11个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至 1965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从建国初期18个增加到49个……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摘编自陈玲《建国初期多边外交的实践及分析》

材料二: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中国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中国外交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从党的十三大开始,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将和平与发展作为中国制定内外战略策略最根本的依据。邓小平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本质体现,国际交往主要是以合作为基础。邓小平曾明确指出:“我们对外政策还是两条,第一条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条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这两条要反复讲。”“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江泽民则强调“世界发展的活力恰恰在于这种多样性的共存。”中国“不仅要发挥亚太地区重要大国的积极作用,更要争取成为国际社会‘指导委员会’(如联合国)和各种国际机制的关键成员,在‘有理有利有节’和斗而不破的策略指导下,渐进地和有效地推动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使之更加符合多数国家的利益和人类的方向”。

——摘编自张涛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边外交的选择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多边外交成功的范例,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边外交发展的基础,并说明中国多边外交发展的方向。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外交被视为外交工作一翼,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由中央人民政府领导。这一时期文化外交实施“一边倒”政策,民间文化交流作为“文化先行、外交殿后"的重要手段表现活跃。由于国内外形势严峻。此时文化外交以政治与革命为中心。以宣传中国革命成果为主要目标,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形式较为单一。大多是文艺演出、杂技等单向对外宣传。到六十年代中期,文化外交一度停顿。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外交进入新时期,成为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内容。恢复建立专门机构负责文化外交并由政府统筹,交流对象遍布世界五大洲。交流渠道不仅有官方,各部门,各地方也积极参与合作,共同推进文化外交发展。到20世纪末,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同形式的文化往来,与数千个国际文化组织保持联系。

进入21世纪后,文化外交成为我国对外关系中继政治、经济之后的第三根支柱,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成为文化外交的主要任务。十八大以未,文化外交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孔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等都推动了中外高端思想文化交流。特别是“一带一路”作为建设平台,更提升中国文化领域开放水平、努力构建文化交融的命达共同体。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杨悦《新中国文化外交70年-传承与创新》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外交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中国文化外交发生变化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37年下半年开始,国民政府相继派遣高级官员出访法国,向法国政府和民众宣传中国抗战的战略意义和中法联合对抗日本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938年和1939年,中法先后签订南镇铁路借款合同和叙昆铁路借款合同。法方还承诺:对越南过境运输允予便利,凡军火各货抵海防后,即视同法货由军队代运。1939年2月,日军进攻海南岛,直接威胁法属印度支那,法国政府批准一些原被禁止的物资如制造武器的机器和原料过境越南,取消了过境卡车的数量限制,还允许商用航空事业所需要的飞机和航空材料运往中国。同年9月欧战爆发,法国政府告知重庆国民政府,中法合作的任何措施都必须注意日本的反应。1940年6月以后,中法关系发生逆转。假道越南的运输通道彻底中断。

——摘编自俞国《试析抗日战争前期的中法关系》

材料二   1958 年戴高乐当选法国总统,他致力于在世界上重振法国雄风,以完全的行动自由积极参与全球事务。而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违背了戴高乐追求法国独立自主大国地位的政治理念。法国试图冲破两极格局,跨越对立联盟谋求大国地位。与此同时,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中国与法国有着相似的处境,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日益提高,中苏关系日益恶化。戴高乐敏锐地意识到,法国可以借中国提高同美苏打交道的地位。1963年,法国参议员富尔以戴高乐总统特使身份访问中国,经过艰苦的谈判,确定了中法两国建交方案。1964年1月27 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吴志成等《法国对华政策的历史演进:从戴高乐到萨科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时期法国支持中国抗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60年代中法建交的历史条件和影响。
2024-05-2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东莞东华高级中学等二校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历史试题
4 . 国礼国礼主要是指国与国在交往中相互馈赠的礼品。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国礼”馈赠是以贡与赐的名义进行的。北宋时期,真腊国遣使来贡,“赐以朝服”。明初,安南国王陈日煃遣使朝贡,明太祖“封日煃为安南国王,赐以驼纽涂金银印”,对安南国王及大臣赏赐大量“文绮、纱罗”。明朝的回赐吸引安南等国频频进贡,明廷被迫作出三年一贡的规定,但安南等国仍不断突破这一定例。

——摘编自刘祥学《从贡赐物品看安南与明朝关系的衍化》等

材料二

国礼说明
蔬菜水果1949年毛泽东访苏,送给斯大林的礼物包括上万公斤的白菜、萝卜、梨等
《楚辞集注》1972年毛泽东将该书赠予来华进行建交谈判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自行车1989年中国将两辆天津生产的自行车赠予来访的美国总统布什夫妇,一时间中国自行车在美国热卖
中华数字书苑2009年起中国将此电子书库赠送于英、德等国领导人。该书库收录了当代中国的电子书、对外经贸数据库等,被全球4000多家学校、图书馆、企业等应用
中哈友好尊2022年中国赠送给哈萨克斯坦总统的内画尊,它采用传统景泰蓝工艺,内画包括古丝绸之路、中哈油气管道项目、中欧班列等
国产手机2023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中国向与会各国首脑赠送国产手机。它采用折叠机身,内置先进的芯片和摄像头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对周边国家回赐礼物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任选3个视角,说明国礼体现的内涵。
2024-05-10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年份主要人物或机构主要内容
1912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告各友邦书》,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1924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宣称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1932-193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先后与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和《何梅协定》,后者规定:①罢免日本指定的中国军政人员;②取消或解散日本指定的国民党政府的党政机构;③撤退驻河北的国民党中央军和东北军;④禁止抗日活动等
194311重庆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
1946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从中取得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

——根据赵佳楹《中国近代外交史》编制

材料二   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决议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此后,我国在联合国各专门机构的合法席位陆续恢复。迄今为止,我国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300多项多边条约,累计派出参加联合国维和官兵和警察14500多人次。我国在国际事务特别是解决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和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国际多边合作,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维护了我国利益。

——摘编自王巧荣《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201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孙中山时期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外交政策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之后,中国对外交往的新发展。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前代相比,清朝对外关系的具体内容出现了很大变化。其主要表现,就是交往范围扩展到欧洲诸国,与周边亚洲国家关系的重要性则正在逐渐削弱。清朝统治者对这一变化的认识十分模糊,仍然长期用朝贡外交的眼光看待西方国家,从而使自己在对外交往中日益被动。不过,由于“康乾盛世”国力强大,清朝统治者对外国的侵略行为都进行了坚决反击,维护了国家版图的完整。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历史上中国与周边小国的关系,尤其是与明清时期最重要的藩属国朝鲜和越南(安南)的关系,显然影响了毛泽东和他的同僚。1950年,当他们自己刚刚建立起政府之时,就毫不犹豫地派出了一百万志愿军援助朝鲜抗击美国的侵略。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他们坚定地站在北越的一边,而在后来北越对越南和美国人的战争中,他们向北越提供了巨大的援助。……在对外方面,与苏联和东欧国家保持紧密的联系,与联合国军队在朝鲜打成了平局,在日内瓦和万隆会议上扮演了大国角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初期对外关系呈现的特点,并简述“康乾盛世”时期“统治者对外国的侵略行为……维护了国家版图的完整”的相关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背景,并说明中国在这两次会议上“扮演了大国角色”的突出表现。
2024-05-2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一大批亚非拉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中国倡导的求同存异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深得这些国家的认同,它们希望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由于拥有遭受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共同经历以及巩固主权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愿望,中国对亚非拉国家怀有较强的认同感,并采取积极姿态,争取建立和发展与新独立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在上述背景下,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了第二次建交高潮。1955年底,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23个,到60年代中期,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增加了一倍多。在十年时间内,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除法国外都是亚非拉国家。

——摘编自石善涛著《新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1949—2019)》

材料二

197011中意发表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1970123《人民日报》发表《祝贺我国与埃塞俄比亚建交》的社论
1971212《人民日报》发表《祝贺我国与尼日利亚建交》的社论
1971331《人民日报》发表《祝贺我国与科威特建交》的社论
197187《人民日报》发表《祝贺我国与土耳其共和国建交》的社论
1972217《人民日报》发表《祝贺我国与墨西哥建交》的社论
1972228中美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2313中国和英国两国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1972417《人民日报》发表《中国与毛里求斯友好关系的新发展》的社论
1972929中日发表《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结束战争状态,实现邦交正常化
19721011中国与联邦德国发表建交公报
19721016《人民日报》发表《祝贺我国与马尔代夫建交》的社论

——据黄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201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迎来建交高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所述两次建交高潮的主要区别,并分析两次建交高潮的共同影响。
2024-05-0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1年,美国制定了“第四点计划协定”,协定指出“要使喜马拉雅南麓的国家赞同并效忠于西方的民主制度”。协议同时提出,开展援助主要是考虑到尼泊尔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并提议对尼泊尔的矿产资源开展调查,以便于更好地开展经济技术援助。同年,美国和尼泊尔签订了《技术合作总协定》,向尼泊尔提供援助。

1956年,中国应尼泊尔的请求,与其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尼泊尔王国政府经济援助协定》。协定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本协定签字生效后的三年内,无偿地援助尼泊尔王国六千万印度卢比”,开启了新中国对尼泊尔经济技术援助的序幕。

——摘编自穆阿妮《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美两国对尼泊尔经济技术援助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的对外援助和国际发展合作为全球互联互通提供公共产品。以非洲为例,据统计,2000年至2020年,中国帮助非洲建成的公路、铁路超过13000公里,建设了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援建了130多个医疗设施、45个体育馆、170多所学校,为非洲培训各领域人才共计16万余名。中国本着博采众长、相互借鉴的精神,在“受援国提出、受援国同意、受援国主导”的原则基础上,不断加强同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积极探讨开展三方合作。2016年以来,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难民署、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红十字会等十多个国际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开展合作,在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近50个国家实施粮食援助、灾后重建、难民救助、妇幼卫生等领域的发展合作项目,2000多万发展中国家民众受益。

——摘编自马汉智《新时代的中国对外援助和国际发展合作:整体态势、内外挑战与因应策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五十年代美、中两国对尼泊尔经济技术援助的时代背景,并概括两国援助的各自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援助尼泊尔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对外援助体现的外交新理念。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旧中国国民体质羸弱,被讥讽为“东亚病夫”。1952年,毛泽东同志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959年,我国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此后全国掀起了群众体育活动的高潮。七十年来,我国运动员在各类国际大赛中,共获得世界冠军3695 个,创超世界纪录1332次。涌现了一大批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英雄事迹。体育健儿们发扬“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上世纪70年代初,著名的“乒乓外交”书写了“小球转动大球”的历史佳话。七十年来,我国与18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体育友好关系,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话语权显著提升。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2万亿元。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材料二   体育是影响和凝聚美国社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美国文化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和载体。美国人对许多问题政见不一,难以达成共识。资深媒体人哈里森·瑞里就观察到,“美国人在社会中已经分崩离析,经济上压力重重,道德上无所适从。如果他们之间有共同语言的话,就是体育了。 ”一位文化学者甚至认为美国实际上是一个“体育共和国”。

——摘编自徐国琦《试论体育视角在美国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成就,分析新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体育对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塑造作用。
2024-02-02更新 | 36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外交援助与现代外交]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相继援助越南抗击法国、援助朝鲜抗击美国,向周边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各种援助共计约49亿元人民币。60年代,支持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援助力度不断加大,在这一过程中,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统一战线的思想成为推动中国进行对外援助的内在动力。70年代始,为配合中国外交的“以苏划线”,外援助逐渐扩展到拉丁美洲及大洋洲,援助国家不断增长,重点援助那些受到苏联侵略、扩张威胁的国家,增强国际反苏力量。总体来看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对外援助金额累计超450亿元人民币,且多是无偿援助。

——摘编自邵艳平《新中国对外援助研究(1949—1978)》

材料二   进入新时期,中国一方面继续对友好国家的援助,另一方面增加了对拉美、中东以及部分非洲国家的援助。在经济援助管理体制方面进行调整,引进市场机制,企业逐渐成为对外援助的主体之一,开始要求受援国支付“当地费用”,加强与援助国家的互利合作。对外援助的投资方向上,减少生产性项目的援建,更多援建一些标志性建筑和贴近人民生活的中小型项目,对外人道主义援助的力度也逐渐加大。此外,中国还派遣专家向受援国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受援国人员来华参加学习、培训等。

——摘编自韩秀申《新时期我国对外助助发展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特点并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新变化。
2024-01-28更新 | 2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黄石市、宜昌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