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初.英国城市“日益严重的饥饿、贫困、健康、法律和秩序的问题,使地方政 府陷入难以忍受的极度紧张中”。1829年.伦敦大都市警察厅在伦敦正式创建,标志着英国近代警察制度正式诞生。1835年的《市自治机关法》责成每个自治市从选举产生的市议会议员中选出一个市治安委员会.指派足够数量的警察负责城市治安秩序。新警察被赋予了多重角色:打击犯罪的战士、和平秩序的保护者、福利机构及道德牧师:还充任起道德居间人,界定高尚与粗鲁或不体面的范畴,并担任邻里生活的仲裁者.都市公共空间的管理者的角色。警察机构还从组建之初就采用了“赞同式警务”,用“威望”而非“权力”来武装警察。 迫使他们要依靠民众的支持来执行警务。“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伦敦警察在控制民众骚乱中的确成绩卓著”。“凡英属或曾是英属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其警察制度莫不受到英国 的影响”,新警察制度传播到法国等国。

—— 摘编自刘锦涛《试论英国创建近代警察制度的历史功效》

材料二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首次将近代欧美的警察制度引进中国.建立了近代中 国第一个专门的警察机构——湖南保卫局。总局设有士绅充任的会办一人,议事士绅十余人,总局的最高长官总办也是由议事士绅公举。该局后被清政府勒令废除。1902年,袁世 凯在天津设立的天津警察总局,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此,清政府下令各省仿照直隶普遍推行新式警察,“不准视为缓图,因循不办”。但绝大多数的督抚只是虚应故事。直到清亡前夕, 各地方警察制度的差异仍然较大。晚清警察最初的制度定位过度强调对国家安全与社会秩序的维护,忽略了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摘编自刘琳璘《清末维新运动与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生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警察制度创建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英国警察制度与晚清警察制度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的户籍管理制度发生过诸多变化。顺治年间实行编审制,各地方政府向中央呈报带有纳粮户的人丁、丁银、田赋等内容的《编审册》。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清廷以户籍编审期限太宽,胥役得以任意作弊,将户籍编审期限定为一年岁底造报。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又廷议改为“五岁一编审”。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又以“五年编审,不过沿袭虚文,无裨实政”为由“停编审造册”。编审造册虽停,但人口统计并未停止。自乾隆五年(1740年)开始,各地方政府需要呈报“民数”“以验盛世闾阎繁富之征”。相较于统计严格、详实的编审制,各地上报的“民数”大致只包括人口数量、性别等数据,但覆盖范围却扩大到“内地十八省”的男女老少全部人口。

——摘编自赵尔巽《清史稿·食货志》

材料二   1787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1条第2款有如下规定:众议员名额和直接税税额,在本联邦可包括的各州中,按照各自人口比例进行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包括必须服一定年限劳役的人,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人口的实际统计在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后三年内和此后每十年内,依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

——摘编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前中期户籍管理制度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的编审制和美国1787年人口统计制度的不同,并分析原因。
3 . 主要欧美国家社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19世纪末到20 世纪 50年代;第二阶段是20世纪 50年代到 80年代;第三阶段是 20世纪 80年代以后至今。下列符合第三阶段发展特征的是(     
A.志愿者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探索社会救济新方案
B.鼓励民众积极参与,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C.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
D.乡镇成为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公共服务功能
2024-03-09更新 | 25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为了巩固政权的基础,发展农业经济,尤其重视县以下的基层组织建设。夏商时期,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战国时期,随着以郡统县的“郡县制”在各国的推行,乡里行政组织渐成雏形,成为基层组织。汉承秦制,县以下基层组织为乡、里,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还于每十里处设亭,是专门从事“求捕盗贼”的警察性组织,另设游徼,掌捕盗贼。唐朝,基层组织已有城乡之分,农村以村为单位,城邑以坊为单位,乡有乡长,里有里正,村有村正,官方控制与统治不断增强,乡和里的功能逐步弱化。从王安石变法开始,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明代城中称坊,近城称厢,乡村称里。凡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里长,里下为甲,设甲首一人。清代基层组织在明里甲的基础上,创设了保甲。地方基层组织以十户为牌,设牌头;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乡村基层治理经验》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

——摘编自人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及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与近代西方基层治理的不同。
2024-02-0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地方自治是北美殖民地时代较为盛行的一种体制。特别是在新英格兰地区,年满21周岁的白人男子都可以参加市镇大会。市镇大会有权力处理地方重大事务,如征税、分配土地、制定地方法规等。由此可知,北美的地方自治(     
A.抵消了英国殖民统治的弊端B.有利于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展
C.成为美国联邦制的制度基础D.充分体现了启蒙思想的内涵
2024·江苏南通·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91年,加拿大政府公布了“健康和社会服务法”,规定由政府与社区合作共同来承担保健任务。同年,英国在《竞争求质量》白皮书中提出: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不再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这些做法旨在(     
A.降低基层治理成本B.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C.减少国家行政干预D.扩大社区政府职能
7 . 新加坡独立后,政府对独立前具有种族性质的社区组织进行改造和打击,建设新的社区组织,将多元化的种族平等思想贯彻到民众之中,通过基层组织的改造较好地实现了社会整合。此后,新加坡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创造了平衡的国内政治环境与和谐的种族关系。这说明新加坡(     
A.形成独特的多元文化景观B.基层治理产生多重功效
C.政治独立保障了经济发展D.构建了和谐的种族关系
2023-05-26更新 | 826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学开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世纪时期,庄园法庭之于领主,是其对农民进行统治和剥削的工具他们通过在庄园法庭上享有的司法审判权来实现维护自己利益并达到对庄园内的农民进行人身限制的目的;农民则通过在庄园法庭上的合法斗争,限定了劳役量,以防止领主任意增加负担。这反映出西欧(     
A.庄园实现了自给自足B.庄园法庭拥有独立司法权
C.庄园法庭具有二重性D.庄园法庭维护了农民利益
2023-05-22更新 | 489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同升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中世纪的西欧有谚语云:“想涨租就像拔着头发离开土地一样难”,农民有一套办法来抵制地主加租。而中国历史上一直到“一条鞭法”实施,要限制统治者的额外盘剥,都是很难的。这主要源于(       
A.主流意识的不同B.基层治理的差异
C.经济发展的差距D.自然条件的差别
2023-05-21更新 | 662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保温卷历史试题(一)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乡村启蒙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化不仅受到理学家重视,而且也成为乡村稳定的基本。乡村社会出现的阶层多元化、利益多元化、价值多元化趋势,不同利益主体在资源占有、话语权方面的差异使得政府的同一政策不可能对所有群体形成相同效应。在宋代,县衙作为国家权力的末梢,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甲制度实施后,都保成为宋代乡村官方治理中重要一环。宋代宗族组织的行政化和组织化使其在乡村拥有一定影响力,乡村精英架构在专制国家和普通民众之间,扮演着上下沟通的连接枢纽作用和社会控制作用的社会角色。他们在宗族复兴、乡约治理、慈善救济、兴学教化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王文兵《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宋代乡村治理问题研究》

材料二   乡镇是美国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随着美国经济发展,州或县没有办法提供完全的公共服务,因此就只有把这些权力下放给镇,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逐渐拥有更多更大的权力。县作为区域内范围较大的地方政府单位,对县域内其他政府单位有协调作用,但乡镇在职权范围内不受县的直接干预。美国乡镇设有自己的行政机构,行政委员每年由该镇居民选举产生。凡涉及该地区公共利益的一切议案都须经过全体公民的投票表决来确定和实施,包括建设道路、学校、商场、济贫院、公共卫生等,每一个公民都有权以平等的身份参加乡镇会议以决定与自己利益相关政策的讨论和决策。

——摘编自王玉龙《美国乡镇建制及运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乡治模式形成的背景,并说明其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宋代乡治模式与近代美国基层治理模式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中美乡村治理的共同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