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18世纪以后,英国地方政府职能从主要集中于治安及土地等方面的管理扩展到教育、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管理,并逐渐承担起了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20世纪80年代,英国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再直接提供公共服务,把社区服务等交给相关公司承担。这一变化(     
A.削弱了政府的行政能力B.折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
C.体现了文官制度的完善D.有利于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
2 . 14世纪英国达勒姆(Durham)修道院村民会议的原始记录显示“这个镇的所有佃农都被命令,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村官的召唤下来讨论与本镇利益有关的共同事务。”“经共同同意,每个人都要遵守他们大家自己同意的无论什么规则。”据此可知,中世纪欧洲的基层治理(       
A.由君主直接管理基层B.基督教会的影响微弱
C.具有鲜明的自治特点D.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
2024-04-01更新 | 334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4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的英国,慈善事业兴起,有着种类繁多、数目惊人的慈善机构和慈善组织。慈善团体或机构都包括以认捐为前提的组织方式,入会会费、每年会费、一次性捐赠、募捐使慈善社团岁入动辄上千英镑。约束机制主要包括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监督机制既体现在行政监督中,也体现在财务监督方面。行政监督包括年会、会长或委员会对社团记录的审查、会长对慈善机构的视察等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方式。慈善社团或机构的规定大多数都包括惩处办法,详细又严格。但是惩罚并不是目的,要求成员在处理会务时保持肃静、规定必须交纳会务费以及保障有资格享受福利的会员利益不受侵犯等,但大量善款依然不可避免地被侵吞、贪污或挪用。英国的18世纪由于慈善活动活跃,特别为英国下层民众提供服务而被誉为“慈善时代”。

——摘编自姜鹏成《18世纪英国慈善事业组织和运行机制初探》

材料二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颁布,当年还成立了中华慈善总会,还举办了中华慈善奖的评比活动,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激发了社会民众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社会上掀起了开展慈善事业的高潮,同年还举办了奥运会,我国南方遭遇了雪灾,当年接受的捐赠款物是前一年的3倍多,尤其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明确要求“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对慈善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慈善组织根据全国各地不同地区、不同地点量身打造了帮扶手段,切实在脱贫攻坚战中展现了自己的担当。

——摘编自李春鸽《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英国慈善事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英国慈善事业和新中国慈善事业的相似之处。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发展慈善事业的意义。
2023-12-14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4 . 二战后,西方各国意识到,要提高生活品质,改善人民生活,不能单靠政府,必须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来解决社会问题,在此基础上(     
A.社区组织开始形成B.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
C.社区参与地方政府决策D.基层管理体制达到成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等

材料二 美国是最早开展社区组织工作的西方国家之一。美国政府制定了各种关于社区的法律制度,从国家层面出发,有《住宅和社区发展法》《社区再投资法》《国家和社区服务合作条例》等。社区组织行使社区管理职能,是由社区居民代表选举产生的,通常包含董事会、执行总裁、正式员工和志愿者。多层次的非营利组织遍布美国的各个社区,他们为社区提供各种各样的专业性和差异性服务,在满足社区居民服务需求的同时,还增加了就业岗位增强了社区居民参与意识。每年约有9000多万人次的志愿者从事社区服务工作,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容包罗万象。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为美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智力保障。

——摘编自杨浩勃《美国社区管理模式对深圳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城市基层管理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美城市社区管理的异同。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城市基层管理带来的共同启示。
6 . 18世纪末英国传统的治安体制下,郡、市一级的治安法官及其领导下的教区治安员由各教区成员轮流担任,任期一年。由于杂役繁多,经常有人通过找人代替等方式承担这一职务。民间社会也开始出现一些以赚取钱财为目的的“捉贼者”,专门帮助人们追回赃物或缉拿凶犯。这一体制(       
A.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B.难以适应工业化社会的需求
C.有利于英国自治制度的形成D.利于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2022-04-27更新 | 1172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时期,郡县制确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形成。汉代,承秦之制,实行郡国并行制。至唐后期,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形成了道一州、府一县三级制。道的增加,是唐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的主要变化。道在安史之乱后成为州以上的行政区划,长官由朝廷任命。唐政府通过道这一中间管理层级,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间接管理,调整改善了地方管理幅度。地方行政在道管州的层面基本上是管得住、有效率的。唐代道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发展的一种进步,是一种符合历史趋势的发展;虽然从实际效果方面看,存在着一些导致方镇分权的缺陷。

——摘编自郭锋《唐代道制改革与三级制地方行政体制的形成》

材料二   英国是一个典型的单一制国家,却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随着社会日益工业化、城市化,人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不断变化,原有地方政府分散和不统一的状况无法适应时代需求,19世纪末,英国开始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真正形成了地方政府的概念。1888年,英国颁布《地方政府法》,规定郡议会、郡自治市议会和伦敦郡议会为地方权力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1894年,英国政府再次颁布《地方政府法》,规定在全国建立城区议会、乡区议会等郡以下的第二层级地方政府。1900年,英国颁布《城镇议会法》,要求所有自治市均设立民选议会,由此而建立起三级地方政府体制。英国统一的地方行政区划和自治性管理体系得以形成。

——摘编自孙宏伟《论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的发展与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地方行政制度和近代英国地方制度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地方制度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历史上的地方制度改革对今天中国地方制度建设的启示。
2022-04-07更新 | 450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九)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4年英国颁布了新的《济贫法》,其主题和基调是通过惩治"懒惰"贫民根治贫穷问题。这一时期的济贫院主要以惩治穷人为主,各方面限制十分苛刻,济贫官员甚至认为这有助于穷人的道德完善并使懒汉勤奋起来。济贫院内供给的食物粗糙,劳动极其繁重而且毫无意义,居住条件也很恶劣。在济贫院内,人们必须穿统一的制服,按时作息。院内贫民失去政治自由,选举权被剥夺。这样做带有明显的人格侮辱与政治性惩罚,其目的是希望全体社会成员都依靠自助摆脱社会问题的困扰。英国主流社会没有认识到工业化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资本家的贪婪是造成工人阶级贫困的根源,反而把贫困归咎于穷人自身道德的原因,归咎于穷人的"懒惰",这种观念影响了政府的决策。

——摘编自郭家宏《工业革命与英国贫困观念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30年代英国济贫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思想有三个基本内涵∶第一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共同富裕的关键基础。即没有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社会财富就无法生成,共同富裕就缺少财富基础。第二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即共同富裕是共同的、全民共享的富裕,而不是少数人、局部的富裕,只有破解剥削和两极分化问题才有可能实现共同富裕。第三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共同富裕的基本目标。即共同富裕不只是物质财富上的共同富裕,还包括精神财富上的共同富裕,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

——摘编自吕小亮、李正图《中国共产党推进全民共同富裕思想演进研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基本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利条件。
9 . 1781年,法国财政大臣雅克·内克在思考法国的财政困境时惊叹于下述事实:英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都远不及法国,但它竟能靠信贷来维持同法国的长期战争。他认为英国的成功在于其政策的“公开性”,“英国信用强大的原因之一是……将财政状况公之于……所有的放款人都了解收支比例”。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强大的经济实力优势B.社会治理体系的优势
C.信贷金融关系的发达D.崇尚信用的契约精神
2021-05-14更新 | 947次组卷 | 22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下关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段考(二)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国商鞅变法后,严格户籍管理,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行“什伍连坐法”。汉代“编户齐民”,编制户籍以征收人头税,分派兵役、力役。唐代中期以后编制户籍主要依据转向田产,淡化人丁。宋元明清户籍沿续此法。

——摘编自王威海《中国户籍制度;历史与政治的分析》

材料二 英国户籍管理大事记(节选)

年代大事记
1495亨利七世法令:不列颠臣民以家庭为单位,向各区主教汇报户主、配偶、子女情况,主教登记在册。
1593伊丽莎白一世法令:由治安官管理户籍,调查居民职业,惩罚懒惰者,救济贫民。
1785议会法案:不列颠臣民可在国内自由迁徙,不再惩罚流民。经议会许可征税,救济贫民和失业者。

——摘编自尹虹《近代早期英国流民问题及户口管理政策》

材料三1951年,公安部颁布了旨在“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安全”的《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在城市进行人口登记。1953年,为配合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并为国营企业招工提供依据,《全国人口登记办法》出台。19581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了户口登记、注销、迁移、收养、婚姻、年龄、违法责任等具体细则,标志着新中国户籍制度的形成。

——摘编自吴学凡《新中国户籍制度70年变迁及其经验》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英国近代户籍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户籍制度建立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户籍制度在社会治理中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