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秦汉至明清,尽管名称有所变化,但县以下的基层行政组织多是乡里两级。家庭是农业社会的基础单元,家族是乡土社会不可忽视的治理依托。在实践层面,北宋范仲淹曾购置义田义庄以养族人,历代政府也高度重视发挥宗法组织的治理作用,比如康熙圣训十六条的第二条便是“笃宗族以昭雍睦”。早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就有什伍连坐设计。保甲制度在清朝逐渐得到全面推行,对于隐匿盗窃等案件,邻里若没有报告均须治罪。社仓是灾荒时期防止饥民抢掠乃至发动起义,从而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机制,清朝在雍正、乾隆年间曾大力推行社仓,更多由士绅群体自愿捐助和管理、以无偿赈灾为主的义仓开始兴起,反映了民间社会力量的壮大。

——摘编自王伟杰陆杰华《政社互动:我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演进特征及其影响》

材料二   西方国家的决策既受利益集团的操控,又受其他政党的牵制,而中国独具特色的政治体制,可以使其快速作出高质量的决策,而且不会受任何资本或利益集团的干扰,保证了国家治理决策的高效。西方国家极力推崇对国家治理的放任自流,这样导致利益集团肆无忌惮与民争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出现了民主参与和集中领导的模式。西方国家治理秉持对立性理念,以“多元中心、分权竞争、民主共治”为内核。中国国内治理注重践行合和统一思想,国家治理是涉及多主体、多领域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主体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同推进,形成治理合力。西方人遇到纠纷首先想到依靠法律解决,中华文化强调以和为贵,这一思想在国家治理中体现为纠纷解决倾向内部调解,不轻易诉诸法庭。

——摘编自冯兵《中西方对比视角下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优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国家治理上的差异。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建言献策。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