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全民就业、社会保障和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但是,过度的社会保障,加大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使得整个社会缺乏工作动力,效率低下。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劳动保险法规,至1957年,“初步建成了以国家责任为主体,覆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生活方方面面的福利制度”。改革开放后,以城乡统筹为特征的社会福利制度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社会福利制度从城乡分割到城乡全覆盖,努力实现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保障。

——摘编自胡晓义《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现代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经验。
2023-06-20更新 | 17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救济作为最基本、最古老的社会保障方式必不可少,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34年8月,英国政府出台《济贫法修正法案》,该法案的颁布实施标志着英国正式进入“新济贫法”时代。《新济贫法》实施“劣等处置”和“济贫院检验”原则。“劣等处置”原则旨在降低救济水平至有工作的劳动者生活水平以下,以此刺激贫民勤奋工作,早日走出济贫院回归正常就业;“济贫院检验”原则意味着济贫对象必须进入济贫院才能获得救济。但院内救济数量有限且申请程序极为复杂,贫民进入济贫院要接受严刑拷打,被贴上“犯罪”的标签,并终身剥夺人身自由和政治权利。

——摘编自薛俊强   吴大娟《恩格斯对英国“济贫法”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意蕴》

材料二   “于是他们订下了规矩,让所有的贫民自行选择:要么在习艺所里慢慢地饿死;要么在习艺所外很快地饿死。为此,他们分别与自来水厂订立无限制供水的合同,与谷物商订立定期供应少量燕麦片的合同;规定每天开三餐稀粥,每周两次发放葱头一个,星期日增发面包卷半个……但理事会里都是些老谋深算的人,他们早已考虑到对付这种局面的办法。你要得到救济,就得进习艺所,喝稀粥;这就把人们吓退了。”

——节选自查尔斯·狄更斯《雾都孤儿》译本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节选小说片段在研究英国社会救济问题上有何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19 世纪英国的社会救济制度。
2024-01-2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帮扶弱势群体措施(部分)

记述

出处

1

武德七年,始定律令……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旧唐书》

2

悲田出于释教,并望改为养病坊,其两京及诸州。《唐会要》

3

其孝义之家,赐粟五石。高年八十以上粟二石,九十以上三石,百岁加绢二匹。《唐大诏令集》

材料二   1834年英国政府所颁布的济贫法修正案,遭到了工人集会的反对,因为院内救济将破坏家庭关系并使被救济者失去人身自由,而即便是院外救济也使人失去尊严。在19世纪80年代,英国约1/3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表明贫困问题已超出个人慈善组织的能力范围,穷人贫困并非因为自身,而是社会环境的影响所致。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思想开始涌现,保证人们的最低收入被视为社会责任,它意味着制定最低工作收入制度、为失业者提供工作、养老金及疾病救济,而现有的济贫制度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新自由主义思想在政治上的一个结果,就是促使1906—1914年自由党政府实施一系列的社会改革。1908年的第一个《老年人养老法案》规定;对年满70岁的老人发放养老金,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确定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1921年新的《国民保险法》加大了保险力度。这样现代意义上的福利思想在英国开始萌芽。不过与二战后相比,当时英国社会福利的范围还是比较狭窄的。

——摘编自刘成、奚慧玲等《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历史沿革》

材料三   二战后,西方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则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国家干预下的社会平等。在这一目标的带动下,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发展形势出现极大的转变,逐渐暴露出局限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经济制度降低了原本的竞争力,导致平均利润降低;最后,福利制度本质只属于一种奖惩机制,所以也会对社会风气、资本主义社会原本的竞争精神造成破坏。

——摘编自魏煦哲《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帮扶弱势群体的主要途径。从社会教化的角度,简述上述帮扶措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英国政府进行社会福利政策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代统治者受儒家“仁爱”“仁慈权威”传统的政治文化观影响,提倡“以德治人”“人治”和“教化”。政府除了在立法上支持农民社会保障事业,而且还注重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调拨,鼓励民间和社会团体广泛捐赠。对于能在救济中有所作为的民间团体,不仅对捐赠数额特别大者立坊牌旌表,而且还拨给经费支持,如规模巨大的养济院、普济堂、栖流所、饭厂都得到过政府的经费支持,对参与社会保障事业的社会力量给予鼓励和奖赏,这在灾荒救济、济贫事业和育幼事业中都有体现。清朝学者沈之奇在《大清律集解附例》指出《大清律》已对养济院的养济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如“鳏、寡、孤、独,每月官给粮米三斗,每岁给绵布一匹,务在存恤。”

——摘编自张建民、周荣《明清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与运转—兼论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

材料二:19世纪八十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剧,工人阶级为争取应有的生存保障而进行的斗争日益高涨。其中由于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民主党运动的影响,德国工人阶级的要求更加强烈。当时任德国首相的俾斯麦在德皇威廉一世支持下,果断采取“胡萝卜大捧”政策,一方面制定《社会党镇压法》抑制革命运动:一方面则采取软化政策,促进帝国议会通过一系列社会保险法令,德国社会保障的宗旨是以维护社会安全、国民经济的稳定及在均衡发展条件下,进而开发人力资源。它虽有公平的内容,更强调自助和安全。它主要特点是实行“自助”原则,强调资金来源多元化,即保险最大部分由雇主与雇员共同交纳;政府在收支不平衡时,酌情给予资助。双方负担的比例,视险种的不同有所区别。养老保险由雇主与雇员平均分担:工伤保险完全由雇主负担:疾病保险顾主负担1/3,雇员负担2/3,这样有助于把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享受的基金与市场竞争的责任心联系起来。享受保险待遇必须具备一定的缴费年限,并根据个人过去的平均收入作为基数计发待遇,以政府必须通过的立法作为实施的依据。

——摘编自方青《西方近代工业化与社会保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政府推行社会保障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内涵,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024-01-1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伴随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发展完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路径的不断清晰,我国现代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19786月,国务院颁布文件,退休制度、退休金制度及退职金制度得以重建和规范。1984年,劳动人事部在全国部分省市企业开始退休费用社会统筹试点,打破了数十年的“单位制”篱笆。1995年,国务院下发文件,正式提出建立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1997年,这种体系由试点走向规范,我国现行的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确立。此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先后于2009年、2011年得以确立。2012年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这解除了国民的后顾之忧,使广大人民能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期间,2011年《社会保险法》正式实施。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智利的个人账户积累制度等等,都成为中国学习借鉴的参照。

——摘编自席恒《光荣与梦想:中国共产党社会保障100年回顾》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现代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历程并分析其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现代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背景和作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宋代开始,大规模的宗族组织在基层社会普遍建立,家法族规的制定也蔚然成风。宋代家法族规强调族众遵守社会秩序,严禁宗族子弟闲游、偷盗、赌博等。宗族成员违反国家律令、族规家法、风俗道德等行为要予以惩罚。婚姻方面,家族法规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财产继承上,按照诸子均分原则进行处理。宋代家训族规在国家法的支持和默许下具备一定的权威性,违背者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总之,宋代家法族规起到了国家制定法难以起到的社会控制作用。

——摘编自苏洁《宋代家法族规与基层社会治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大批外国的游人、商人和传教士进入中国,由于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不同,在基层,中外冲突时有发生。新式武器逐渐流入民间,地方矛盾变得愈发激烈,官府往往无力弹压。伴随着国民思想的进步与法律意识的觉醒,基层传统社会的“人治”受到冲击。近代以来,尤其是进入民国后,基层社会治理方面也开始出现配套的法律。社会基层问题强调多数人参与纠纷、矛盾、冲突的协调和解决。1904年5月13日,《岭东日报》报道了广东省澄海县蓬洲所陈氏模仿“自治”的方式:“公议族规四条,谓如有犯规者,行自治之法,或笞惩,或罚影戏。”总之,近代基层治理出现新的特征。

——摘编自温建钦《近代基层社会治理出现转型》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依据政令或法律对基层社会进行治理的能力急速增强,乡规民约逐渐式微。基层社会尽管也制定过一些村民公约,但由于其内容极富政治性,基本上就是一些政治口号,与之前在基层社会所存续的传统乡规民约有着质的不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法治建设的推进,乡规民约在宪法与法律上也有了一席之地,成为了基层社会治理和群众自治的重要载体之一,使之在城镇和农村都得到了相应的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何旺旺《乡规民约的历史嬗变及其在当代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家法族规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现象并归纳近代基层治理的主要特征。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基层社会治理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的英国,慈善事业兴起,有着种类繁多、数目惊人的慈善机构和慈善组织。慈善团体或机构都包括以认捐为前提的组织方式,入会会费、每年会费、一次性捐赠、募捐使慈善社团岁入动辄上千英镑。约束机制主要包括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监督机制既体现在行政监督中,也体现在财务监督方面。行政监督包括年会、会长或委员会对社团记录的审查、会长对慈善机构的视察等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方式。慈善社团或机构的规定大多数都包括惩处办法,详细又严格。但是惩罚并不是目的,要求成员在处理会务时保持肃静、规定必须交纳会务费以及保障有资格享受福利的会员利益不受侵犯等,但大量善款依然不可避免地被侵吞、贪污或挪用。英国的18世纪由于慈善活动活跃,特别为英国下层民众提供服务而被誉为“慈善时代”。

——摘编自姜鹏成《18世纪英国慈善事业组织和运行机制初探》

材料二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颁布,当年还成立了中华慈善总会,还举办了中华慈善奖的评比活动,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激发了社会民众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社会上掀起了开展慈善事业的高潮,同年还举办了奥运会,我国南方遭遇了雪灾,当年接受的捐赠款物是前一年的3倍多,尤其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明确要求“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对慈善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慈善组织根据全国各地不同地区、不同地点量身打造了帮扶手段,切实在脱贫攻坚战中展现了自己的担当。

——摘编自李春鸽《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英国慈善事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英国慈善事业和新中国慈善事业的相似之处。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发展慈善事业的意义。
2023-12-14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上现代意义的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形成、发展、成熟和调整改革逐渐完善的过程,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有的社会经济历史背景和发展特点。尽管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社会保障制度陷入重重困境,但是,社会保障的理论和实践仍在发展,对稳定社会、调节经济的作用仍在发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同社会保障紧密联系。因此,作为一种制度,社会保障今后仍将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并将表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摘编自周玉庆《浅论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社会保障制度”为视角,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项目看,西方社会保障基本囊括了生、老、病、死、伤残、子女等所有项目。其资金来源于社会的多个方面,雇主、雇员和政府按一定比例承担(工商保险除外),管理体系的主力是企业、地方政府,国家仅仅起辅助作用。在社会保障之内的公民不需要提交中请,社会保障会依照法律规定为公民自动提供保障,提供者也无常进行选择,从而使社会保障成为公民的一项绝对的经济保障。

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遇到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养老保险资金增加,加上失业救济费以及各项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的支出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负担。其次,社会保障规模日益膨胀,影响了劳动者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经济效率下降;经济下降无形中减少了社会保障的来源,进而社会福利减少,又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经济发展陷入恶性循环。最后,社会保障规模的扩大,带来社会保障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增加,最终使得社会保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降低了社会保障资金的运作效率,加大了经营风险。

——摘编自李虹《市场经济下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借鉴》


(1)据材料,概括西方国家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意义。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权利(按现代义的“rights”)一词在西方是近代以后,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出现的。中国古代没有权利的现代解,但就“得到法律认可并保护的利益”而言,其在中国古代法律中也是存在的,正如罗马法中没有权利一词,但古罗马人的权利观念和权利意识可以在罗马法中表现出来。只不过,权利(现代义)在古代中华法系中未得到足够重视。司马迁历数各国、各地、各行各业、各式各样追逐权利的情况后总结道:“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司马迁还说:“皆非有爵邑奉禄弄法犯奸而富,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以末致财,用本守之,以武一切,用文持之,变化有概,故足术也。”其中的“用文持之”的一种学术解释就是“用法律政令等文字方式维持下去”。

——摘编自方宇军《中国历史上的权利》

材料二   近代以降,民权一直被看作解决中国问题,打开中国枷锁的扣结。梁启超说:“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政弱之根源”“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孙中山创立了系统的民权理论,认为政治革命的根本是“民权主义”。新文化运动后,民权观念日益强化,权利被当作一种新道德,人们甚至用道德的种种属性来评判权利。但是,20世纪中国权利生长的“另一方面”是关于权利的观念、体系和保护机制“总是处在矛盾和反复之中”,难以落实。百年以来,国内民权研究主要有三种路径:一是传统文化中心主义,主张“天不变道亦不变”,对西方理论完全排斥;二是西方中心主义,主张“全盘西化”,对西方的东西照抄照搬;三是文化改良主义,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摘编自余少祥《中国本土主义的权利理论建构——评夏勇〈中国民权哲学>》

材料三   在现代国家,人们一般具有公法权利和私法权利。公法权利指的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在公法权利实现中负有责任。以社会权(劳动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为例:由于权利主体难以通过自由谈判、公平竞争和自我奋斗去实现,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帮助。日本学者大须贺明认为,社会权是与福利国家观相对应的基本人权,为此国家要积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保护和帮助弱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现代契约法已发生了“有重大意义的、富有戏剧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正是某些权利从私法权利上升为公法权利的过程,也是国家在私人领域积极作为的体现。

——摘编自余少祥《中国本土主义的权利理论建构——评夏勇<中国民权哲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的权利观,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华法系对“权利(现代义)”不够重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权利观念的传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列举“国家在公法权利实现中负有责任”的具体例证。
(4)《人权宣言》(1789年)宣称:“一切政治结合均旨在维护人类自然的和不受时效约束的权利。”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西方权利观的认识。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