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4年,总统罗斯福签署了《1934年购银法》。该法案命令财政部长在国内外购买白银,直到白银市价回到1.29美元/盎司。作为当时世界唯一以白银为主要货币的中国密切注视美国购银法事件的进展,从政府到金融界都向美方表达了强烈反对法案的意见,但美方并没有正面回应。对此,中国决定采取单方面措施,1014日,中国宣布自次日起对白银出口征收10%的出口税,但出口管控措施效果有限。到了1935年春天,国际银价已经比中国国内银价高出50%。193521日,在中国驻美公使馆至美国国务院的备忘录中称,“种种迹象证实,上涨的通货价值,就中国来说,实为灾难”。中国的批发物价指数1934年比1931年下降了23%,当年下降了6.5%,1935年又下降了2.5%。1935年月国民政府采取新方案最终度过这场白银危机。

——摘编自张婕《中国近代货币战争史》

材料二   2016101日,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后第五种入篮货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末,人民币储备总额为1228.02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份额为1.23,较2016年同期增加0.15个百分点,是继美元(62.7)欧元(20.15)日元(4.89)英镑(4.54)加拿大元(2.02)和澳大利亚元(1.80)后的世界第七大储备货币。

——摘编自谈俊《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购银法》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和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国际货币体系有何新特点,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说明:图1为三晋(韩、赵、魏)通行的由青铜农具镈演变而来的铲形币。

图2为齐国、燕国通行的刀类青铜铸币,由农具、手工工具和日常用具——刀演变而来。

图3为楚国流通的铜贝——蚁鼻钱。

图4为半两钱,形制为圆形方孔,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图5为南宋行在会子库钞版(即南宋印会子的铜版)

材料二   明初,流通中铜钱与“宝钞”并行,禁金银交易,但江南商贾“不论货物贵贱,一以金银定价。”嘉靖初,“钞久不行,钱亦大壅”,朝廷遂专用银矣。到万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把丁役、土贡等归于田亩,“计亩征银”,白银发展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1)从史料类型、艺术价值、技术价值方面概括材料一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原因。
2022-12-1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的中央王朝在长期的政治统治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形成并实施了恩威并用、和亲、羁縻、土司统治等民族政策,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稳定了国内的民族关系。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互相支持,使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对民族自决和民族区域自治两种政策的反复比较和权衡中,逐渐倾向于民族区域自治,同时,在个别地区进行的民族区域自治的试验取得的成效也强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并最终形成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主张。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各民族长期相互杂居,形成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民族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已构成国内最重要的政治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和基本制度被确定下来。

——摘编自周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的形成和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关系的认识。

材料二   1928年8月,《非战公约》签字仪式在法国举行。作为《非战公约》发起人之一的凯洛格承认公约“只有教育和道德的价值”。除了麻痹资产阶级和平运动者之外,《非战公约》并没有改变国际形势,也无力阻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冷战结束后一超独大的局面下,西方国家凭自己的意志发动或者介入局部战争的频率增加。战争在毁灭人类财富的同时,迟滞了全人类的共同发展。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如阿富汗战争期间,阿富汗安全部队和平民的死亡人数无法估计,有些人仅仅是因为出现在了错误的地方,就惨遭轰炸。同时,大量难民诵向周边国家。

——据刘德斌《国际关系史》等资料整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非战公约》签订的历史作用。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材料三   “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无论在华盛顿还是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然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打消了疑虑,接受这样的思想:这个体系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

——《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之痒》《环球时报》2014—07—23

材料四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黄金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柱。……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合法地通过大量印刷纸币进行美元贬值,赖掉原来的债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资金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

——刘自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历史影响新论》


(5)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的具体表现。
(6)在实践中,“这个体系”是如何“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的?
(7)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主动放弃世界货币体系核心支柱地位的原因。
2022-12-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半月考历史试题(艺术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英国伦敦是全球资本市场的中心,英镑也是最重要的国际货币,英国仍然主导着国际货币体系。但英国的地位炭发可危,因为一旦英国经济衰退,美国就会取而代之,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力量。

——摘编自[]罗伯特·蒙代尔《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

材料二   1944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问题。为了协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性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英镑的国际地位,并简述英镑确立该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影响。
5 . 货币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部分,对货币主权治理得当与否,与国家盛衰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管汉晖《宋元纸币流通及其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兼论中西方货币史演变路径的差异》

材料二   伴随白银在赋役改革中渗透到整个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市场前所未有地更加活跃起来……中国白银货币化直接或间接推动了日本、美洲白银矿产的大开发。伴随白银货币的极大发展,市场超越了国界,形成了市场网络的全球性链接。明代白银货币化首先是中国社会内部蕴藏着国家与社会转型趋向的产物,也是中国与全球互动关系的产物。

——摘编自万明《中国的“白银时代”与国家转型》

材料三   1948年12月1日中国银行成立并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明确人民币在发行中必须坚持三条原则:坚持经济发行,反对财政发行;坚持计划发行,反对盲目发行;坚持中央集中统一发行,反对分散发行。在国家一系列统一财经政策的配合下,很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国民党时期持续十二年的通货膨胀局面,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为开展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货币演变的基本路径,并分析宋元时期纸币盛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我国建国初期的货币政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摘编自人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18401935年间,中国经济生活中流通的货币有银两、银元、铜元(清末制钱)和纸币。铸造货币既有中央政府又有地方政府,还有私人银炉;纸币发行权也极为分散,享有发行权的既有华资银行,又有外资银行,华资银行又分为国家银行、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每一种货币都形式多样,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伴随着贸易而输入的各国货币,也广泛流通于中国。

——摘编自贺水金《不和谐音:货币紊乱与近代中国经济、社会民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总体趋势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币制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5年财政部发布公告,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法币制度,公告指出:“自近年世界经济恐慌,各重要国家相率改定货币政策,不许流通硬币。我国以银为币,白银价格剧烈变动以来,遂致大受影响。国内通货紧缩之现象至为显著。因之工商凋敝,百业不振,而又资金源源外流,国际收支大蒙不利,国民经济日就萎败,种种不良状况纷然并起……政府为努力自救,复兴经济,必须保存国家命脉所系之通货准备金,以谋货币金融之永久安定。兹参照近今各国之先例规定办法,即日施行:(1)自本年11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部没收,以防白银之偷漏……(4)凡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银类者,应自114日起,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

币制改革实行后,外汇牌价趋于稳定,上海市场上法币对英镑、美元、日元汇价,波动幅度都比较小,为七八年来所没有。各大城市的物价普遍出现平稳回升。法币政策的成功实施,统一了全国的货币,促进了流通,方便了交易,完成了近代中国长期未完成的货币统一的目标,使近代中国的货币制度脱离传统的银本位,进入现代通货行列。

——摘编自吴杰《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马长林《法币政策的制定和推行》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币政策推行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币政策实施产生的影响。
2024-06-0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徐州,南通等市高三高考考前打靶卷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铸钱量比唐代大为增加,可是因为商业发达,流通量大增,货币仍感不足,于是又在一些地区发行铁币。铁币价轻体重,每千文重达25斤,携带十分不便。四川大商人就联合发行一种纸币,称作交子,也是在一地交钱后到另一地取钱。不久交子改由政府发行,并设立了机构管理,交子遂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流通纸币。南宋时又在湖广地区发行会子,与交子共同使用。最初交子、会子发行量有所控制,币值稳定而有信用,可以随时兑换成铜币,所以起了很好的作用。但后来政府因财政困难,大量发行纸币以弥补亏空,于是纸币严重贬值,导致南宋经济混乱,加速了它的灭亡。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统观元代币制,经过三次改革,却始终在于推行纸币制度。除少数边陲如云南尚使用实物货币及贝币外,全国通行,基本上达到全国的货币统一。元朝最初发行纸钞的二十余年间,尚能维持其相对稳定,此后由于巨额的军队供养,宫廷开支和军功评赐等,致国家全年的财政收入半年用尽,这就不能不乞救于纸钞的发行。同时连年征战,经济停滞,纸币的通货膨胀,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必然现象而已。

——摘编自石毓符《中国货币金融史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交子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纸币发行流通的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元朝纸币发行流通的不同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朝以金银作为储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全面纸币化的货币制度实践,确属人类货币史上的首创。元朝历代皇帝即位后,都要对蒙古军事贵族进行大规模的赏赐,这是一种源自蒙古汗国时代的传统,窝阔台汗就常用白银赏赐臣下。蒙古贵族还利用自身权势侵占了许多元朝官营的金银矿产,导致政府的金银税收锐减,正常途径的金银储备补充来源几近断绝。13世纪阿拉伯世界白银短缺,白银价格高昂,一时间集中在蒙古贵族手中的白银经“斡脱”商人之手大量地流向国外。元朝在征服南宋后,又进行了多次海外远征,巨额军费开支,无疑导致大规模的货币超发。

——摘编自李晓《元朝纸币制度的选择、运行与崩溃》

材料二   土地革命时期,为打破敌人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领导各苏区银行大力开展红色金融的各项建设。1931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下发的《关于借贷暂行条例的决议》明确规定:“取消和废止一切高利贷形式的借贷,过去高利贷的契约完全宣布无效并焚毁之”。同时,召集私人股金创办合作社,使农民卖米买货不为商人剥削,而农村贮藏资本得以收集,使金融流通。国家银行采取银本位制,发行国家货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章程》明确规定:“发行纸币,至少须有十分之三之现金……为现金准备”。贷款对象主要有公营企业、合作社和劳动人民,贷款用途只限于生产,不贷款用于纯消费。

——摘编自冷泠《中央苏区红色金融的实践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纸币制度崩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区红色金融建设的作用。
10 .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纸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是时代变迁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其主要内容是:(一)集中货币发行和使用权。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四大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完粮纳税、公私款收,一律使用法币。(二)白银归国家所有,禁止流通,所有白银限期到银行兑换法币。法币政策是中国货币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它的实施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一定作用。

——摘编自人教社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2007年版

材料二   近年来有日本学者向世人展示日本陆军登户研究所制造的中国法币半成品。明治大学还把研究所遗址改成资料馆陈列史料,并有当年工作人员出来作证,静冈市还发现研究所当年印有孙中山水印的印钞纸。中国学术界也有大量文献表明,侵华日军曾用假币在华大肆采购物资。

——摘编自徐德莉《抗战时期日本伪造货币及中方治理对策》

材料三   国民政府法币发行量简表

时 间法币发行量
抗战前14亿元
19468.2万多亿元
194740万亿元
1948660万亿元

——摘编自人教社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2007年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从哪些角度揭露了日军对华发行伪钞的罪行?并指出侵华日军此举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京国民政府的货币政策带来了哪些恶果?
2022-04-1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