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唐六典》记载:“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维(粗绸),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维者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指国家无需征发力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材料所述赋税制度(     
A.因均田制遭到严重破坏而推行B.规定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C.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D.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2023-07-03更新 | 372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它‘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它”指的是(     
A.租调制B.租庸调制C.两税法D.摊丁入亩
3 .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在唐中后期发生了重要变化。记载这一变化的史料是(     
A.“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B.“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C.“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D.“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2023-05-17更新 | 25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一改革
A.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抑制了土地兼并之风
C.导致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瓦解D.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魏至唐初,政府都出台颁授土地给成年人的相关法令。这些做法的目的最可能是
A.扩大国家赋税来源B.实现儒家社会理想
C.应对地方藩镇割据D.促进农耕技术改良
2021-02-23更新 | 306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一趋势
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放松人身依附关系D.消除阶级对立关系
2021-02-07更新 | 222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史载,330年,晋成帝开始度田收税,规定每亩税米三升。哀帝继位之后减少田租,每亩税米二升。太元年间,鉴于“咸康初年计算税米,五十多万斛收不上来”的情况,规定按人丁收税米。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了
A.赋役沉重导致农民抗交B.按丁收税成为历史必然趋势
C.大官僚大地主势力强大D.税制变化加重了地主的负担
2020-09-22更新 | 390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国古代文字中“租”“税”从“禾”,“庸”字同“佣”,指承担劳动的人,“调”则指以家庭为单位征收,“捐”则可以自由献纳。这些不能用来佐证
A.中国劳动人民承担沉重的赋役B.赋税成为国家管理的重要手段
C.农业税为国家最重要税收来源D.古代采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实行租庸调制,成年男子是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其每年需向国家交纳粟二石,为租;交纳绢二丈、棉三两或布两丈五尺、麻三斤,为调;需为政府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徭役,丁男可采取“输庸代役”的方式以免役。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农民大量逃亡。安史之乱爆发后,政府新增很多税收项目,但并没有解决经济困局。780年,宰相杨炎将此前的租庸和名目繁多的杂税合并为地税和户税,地税是履亩征税,户税是按户等高低征收绢帛和钱,分夏秋两次征税,此为两税法。

——摘编自李军《从租庸调到两税法》

材料二   唐初立租庸调之法,……杨炎变为两税,……虽租庸调之名浑然不见,其实并租庸而入于租也,相沿至宋,未尝减庸调于租内,而复敛丁身钱米。……嘉靖末行一条鞭法,通府州县十岁中,夏税、秋粮、存留……均徭、里甲、土贡、雇募、加银之例,一条总征之。……杂徭仍复纷然。……嗟乎!税额之积累至此,民之得有其生也亦无几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税法与租庸调制相比有何新变化,并分析两税法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赋税制度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弊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