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C.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2024-01-31更新 | 124次组卷 | 192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学者齐涛指出,中国古代土地赋役制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特点是税人与税地的合一;第二阶段的特点是以人户为税基占主导;第三阶段的特点是土地为税基占主导。其中体现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演进的标志性制度(     
A.世亲世禄制B.摊丁入亩C.租调制D.两税法
2023-12-2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
B.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
C.该田制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土地兼并现象
D.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实现了完全货币形式征收赋税
C.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023-03-08更新 | 135次组卷 | 100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朝时期,成丁的年龄由隋朝时的18岁提到21岁,庸不再有年龄限制,如遇水旱虫霜成灾,损失40%以上者免租,损失60%以上者免调,损失70%以上者课役皆免。这说明唐朝(     
A.创立了租庸调制度B.调整了统治政策
C.均田制有实施前提D.赋税标准发生质变
2022-08-29更新 | 939次组卷 | 15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转变发生在(   )
A.魏晋南北朝B.唐朝中后期C.明朝D.清朝
7 . 唐代初期采用府兵制,征兵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农民忙时务农,闲时参加军事训练,国家打仗时随军出征,自己携带粮食和武器。唐玄宗时,政府改行募兵制,由国家招募职业军人,提供军饷和装备,招募的兵士由专门的军官训练和指挥,长期服兵役。唐玄宗改行募兵制是基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两税法广泛推广
C.藩镇割据的出现D.均田制受到破坏
2022-03-01更新 | 1486次组卷 | 28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唐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减。780年,政府开始推行两税法。该税制的推行
A.消除了贫富差距B.强化了人身控制C.加速了白银流通D.改变了征税标准
9 . 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照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照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征税的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唐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
A.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逐渐放松B.战国以来的人头税被彻底废除
C.土地兼并问题得到根本解决D.农民获得充分的生产时间
10 . 晚唐780年开始实行的“两税法”的特点是“舍人税地”,依据土地资源而不是人口去征税。宋朝至清朝基本继承了这一财税思想,从法律上确认和保护土地所有权,把征税重点放在土地上。唐朝以后经济政策的调整
A.遏制了土地兼并的蔓延与发展B.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C.保护了小农经济的成长与壮大D.使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2021-11-01更新 | 974次组卷 | 15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