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这主要反映了(     
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B.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C.国家重农政策的贯彻D.工业对农业的反哺
2024-05-1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泉州第一中学、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宋仁宗于1027年11月发布的诏令。其旨是(     
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A.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B.保障自耕农经济稳定
C.维护乡村的经济秩序D.增加财政税收的来源
2024-04-1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户部统计全国约有“户 2088万,口4673万”有人据此认为北宋人口数为4673万。但户均数约2.24口,远低于西汉的4.87口和唐极盛时期的5.93口。有学者对此进行了以下研究:

序号内容材料出处结论
1始令诸州岁所奏户帐,其丁口,男夫二十为丁,六十为老,女口不须通勘(核对)。乾德元年(963年)诏令—《续资治通鉴长编》户部统计的“口数 4673万”,应为“丁数4673万”,北宋每户应有5口至6口,人口超过1亿人。
2景祐元年(1034年),天下户一千二十九万六千五百六十五,丁二千六百二十万五千四百四十一。叶清臣奏疏——《宋史·食货下六》
3绍定二年(1229年),明州慈溪县户口:今主客户二万余户,计一十五万六千三百余口。(户均数约7.5口)胡榘奏状——《宝庆四明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该学者认为“大观四年(1110年)户部‘口(人口)4673万’应为‘丁(需承担赋役的成年男子)数4673万’”的理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唐初统治者接受隋末滥用民力而导致农民起义这一深刻教训,不得不作出可以绢布代役的规定,即农民空闲可出役,农忙则可以绢布代役。这一做法(     
A.增加了政府的收入B.加剧了社会矛盾C.增加了农民的负担D.引发了土地兼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C.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2024-01-31更新 | 124次组卷 | 19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唐朝白居易在诗歌《重赋》中,认为两税法“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白居易在此强调两税法(     
A.给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的负担B.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造成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D.导致官吏贪赃枉法日趋严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诏令,租调制由曹魏时期的“以户计征”变为“以丁计征”,奴婢和耕牛也必须承担纳税义务。这一变化(     
A.加重了农民负担B.推动了均田制的实施
C.促进了民族交融D.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实现了完全货币形式征收赋税
C.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023-03-08更新 | 135次组卷 | 100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从汉朝到唐朝,土地兼并被视为国之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但农作物产量倍增,工商业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这说明(     
A.土地兼并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B.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C.不抑兼并政策导致了贫富分化严重D.放任土地兼并会导致政府税源锐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