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C.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2024-01-31更新 | 124次组卷 | 192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表明中国古代赋税的演变趋势是(     

时期

赋税制度

内容

北魏

租调徭役

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乘二十石

隋至唐中期

租庸调制

凡丁岁役二句,无事则收其庸

唐中后期

两税法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A.人身束缚逐渐减弱B.农民负担不断减轻
C.土地兼并愈发严重D.政府赋税剥削沉重
2023-11-21更新 | 574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如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后期的历史叙述。对此解读准确的是,唐后期(     
白居易《重赋》租庸者,谷帛而已……(今)国家定两税(指户税和地税),本意在爱人。厥初防其淫,明教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旧唐书·宪宗传》元和六年(811年),注意维护宣官神策中尉之权,但拒绝接受处州刺史进贡的助军钱绢,并颁布抚恤百姓德音以革弊立防。
《南郊赦文》唐文宗(809—840年)(时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文宗领诏令)天下除二税外,不得辄有科配,其擅加杂榷率,一切宜停。
A.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B.政府重视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C.政治斗争加剧农民起义D.土地兼并盛行威胁租庸调制
2023-11-12更新 | 820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前冲刺(一)历史试题
4 . 如表为唐中后期主要纳税物品折钱数量变化表(单位:文)。据此推知(     

贞元初年
(785年)
贞元八年
(792年)
贞元九年
(793年)
长庆四年
(824年)
米(1斗)20070—8040—7050
绢(1匹)40001500—1600800—900800
注:数据为当年各地多数地区大致数值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货币税已获得普及D.土地兼并日趋严重
2023-11-11更新 | 1013次组卷 | 1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前冲刺(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安史之乱后,南方有户184万,垦田162万顷。按相同的标准,如果此时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而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620万石米。故当时尽管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德宗还是坚决实行了两税法。由此可知(     
A.推行两税法是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经济重心南移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
C.南方地区是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源D.推行实物税收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023-08-15更新 | 1106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唐六典》记载:“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维(粗绸),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维者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指国家无需征发力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材料所述赋税制度(     
A.因均田制遭到严重破坏而推行B.规定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C.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D.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2023-07-03更新 | 372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它‘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它”指的是(     
A.租调制B.租庸调制C.两税法D.摊丁入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古代赋税制度的改革对农耕经济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隋朝曾有“民有五十,免役收庸”的规定。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租庸调制。唐朝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下图为唐岭南道广州怀集县的庸调银饼,此文物可以说明(     
   
A.该地区在国家赋税征收中的地位B.该地区农民的生产时间无法保证
C.实物地租已经被货币地租所取代D.该地区农民可用绢或布替代徭役
9 . 唐开元二十五年(737)三月,玄宗下诏宣布实行“折纳”新措施。规定:关内诸州的课口把原来交纳纺织品的庸、调改为折纳粟米;河南、河北不通水运之州的课口,把原来交纳的租粟改为折纳绢布。这一规定(     
A.抑制富商大贾的获利资源B.改善税赋征收单一化状况
C.体现中央对经济进行调控D.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实现了完全货币形式征收赋税
C.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023-03-08更新 | 135次组卷 | 100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