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明史·食货志》

一条鞭法示意图



“一条鞭法”实行的背景是什么?概括“一条鞭法”的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2023-10-1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资治通鉴》

材料:“两税法”树立了中国税制演进之路上的新的里程碑。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不仅征税广度得到扩宽,且依据纳税人负税能力高低来征税,也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在税收对象上“两税法”确立的“资产为宗”的计税原则,以后各代基本没有改变,整个趋势是财产税的比重越来越大,人头税的比重越来越小……在税收形态上,其间实物税虽然一直存在着,但较之货币税已经变为次要角色……在税收结构上,抑商观念在人们的心目中越来越淡。

——张敬群《中国税制演进规律初探》(载《税务研究》2015年03期)


(1)根据史料,归纳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及其内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税法实施的影响。
2023-10-1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填空题 | 较易(0.85) |
3 . 明清时期
明朝
前期
(1)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
(2)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
明朝
后期
(一条
鞭法)
(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与_____流通量的增加
(2)内容: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
(3)意义: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清朝
前期
(摊丁
入亩)
(1)过程: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_____,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 “摊丁入亩”
(2)意义: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 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2023-10-1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知识清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填空题 | 适中(0.65) |
4 . 隋唐时期
(1)隋朝: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征派力役。
(2)唐朝前期:实行______
①内容:针对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即缴纳一定的绢或布来替代______
②基础: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
(3)唐朝中期以后:实行______
①原因:唐朝中期,______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
②内容: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______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2023-10-1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二下·湖南郴州·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赋税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法定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人的一种手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中叶是中国税制史上赋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两税法的实施,改变了重人头轻田赋的局面,使田赋在整个赋税总额中的比例突出。宋朝建立以后,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两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日益削减。与此同时,商税急剧增长,构成了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农业税的削减是相对商税的剧增而言的,但就农业税本身来说,终两宋300余年,也基本维持一个大致稳定的水平而未下降。

——摘编自顾銮斋《中西中古社会赋税结构演变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到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的时候,各地以州县为单位,依据新近清查的土地数额,将原来额定田赋、力役、贡办等应承担的赋役,除了苏、松、常、嘉、湖地区供应京师食用的白粮以外,一概折合为白银,官收官解…明中叶以后的赋役体制变动趋势在清代继续发展。经过康熙朝60余年的恢复与发展,清朝自1712年起,实行滋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的政策,以全国丁银额数字最高的1711年为准征收丁役(折银征收,即“丁银”),以后增加的人口不再计算丁役。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又在全国推行“摊丁入亩”,将丁银全部摊入地亩,与田赋一体征收。

——摘编自赵轶峰《明代经济的结构性变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赋税制度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后期至清中叶农业税制改革的主要影响。
2023-07-11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6 .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关税制度的演变
(1)关税制度的起源
①海关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代表________对进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________时期
②废止国内关税:关税出现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存在着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废止国内关税、单一征收国境关税的情形,是伴随近代国家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出现的。中国直到________年才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
(2)近代关税主权的丧失和争取关税主权的斗争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________权:《________》开了协定关税的恶例,中美《望厦条约》、中法《________》等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强化了西方列强的________权,根据这些条约和________规定,中国失去了________税率的权力。不仅如此,掌管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________手中。

②南京国民政府收回关税主权的努力
时间努力结果
1927年宣告________,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________,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________
1928年发表“________”的对外宣言;首先与美国签订了《________》;同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缔结“友好通商条约”或新的关税条约
1930年日本也终于同意了《________


(3)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关税制度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真正________关税自主权。   ②新中国的关税制度建设
新中国
成立后
颁布了《________》及其实施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________了全国关税制度
改革
开放后
原因:为适应________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
演变:国务院于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________》,国务院据此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
意义:强化了关税制度的________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对国民经济发展和________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2022-06-18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前案)
21-22高二下·广东·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我国古代各朝代都十分重视赋税管理,赋税制度在不同的时期因人事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故称“两税”),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

——摘编自刘昫等《旧唐书》

材料二   一条鞭法是明代万历年间通令全国实施的一项新的赋役制度,它“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将一切征项,包括赋、役及额外加派、土贡方物等,悉并一条,化繁为简;它取消各种摇役名目,实行银差,使徭役空前简化;同时,一条鞭法实行徭役征银并部分“摊丁入亩”。它简化了赋役制度,改变了历代赋、役分开征收的方法,使二者合而为一。同时,由于一条鞭法简化了税收的程序,它在客观上确保了财政收入,缓和了阶级矛盾。

——摘编自蒲志新《略论明清时期的赋税改革》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两税法的征税依据并说明推行两税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归纳从唐中叶至明中叶赋役制度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并分析明中叶改革赋役制度的意义。
2022-04-18更新 | 349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