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中关于两税法曾说:“随田之在民者税之,而不复问其多寡,始于商鞅;随民之有田者税之,而不复视其丁中,始于杨炎。”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导致了均田制遭到破坏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固定了国家征税的时间D.改变了以田亩为主的征税标准
2 . 下图为岭南道广州怀集百姓所纳庸调在上交朝廷时由地方官府折纳的银饼。由此推知唐朝(     

图:唐朝怀集庸调银饼
A.建立以道为中心的监察体系B.白银成为流通中主要货币
C.租庸调制助增政府财政收入D.私营手工业铸币技术高超
2023-07-15更新 | 9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新城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这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历经数千年, 各项制度既前后相继、互为关联,又不断发展、持续变革,呈现出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乃至体系化的特点。以 商周的分封制为开端,古代中国先后建立郡县制、刺史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先后实行井 田制、均田制、一条鞭法等一整套土地制度和经济制度……这些制度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规范了各级管理行为 和稳定了社会秩序,确保了国家权力的运行,为促进社会安定和推进文明教化等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因如 此,中国的国家制度才一直为周边国家和民族所纷纷学习和模仿。

——摘编自李国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厚历史底蕴》

根据材料观点,任选一个中国古代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1-17更新 | 170次组卷 | 34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新城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4 . 仁宣时期,明政府大力推行招抚流亡政策,规定:凡前道负(注:拖欠)官物,悉皆蠲免,复业之后,仍免税粮及差役三年。此政策一经推行,山东不少地区的流徙人口陆续返乡复业。明政府此举旨在(     
A.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束缚B.强化重农抑商的政策
C.加强对基层社会的管理D.保障赋役征发的稳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种新的赋税制度是指(     
A.租调制B.均田制C.租庸调制D.两税法
6 . 史家认为唐代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其依据是两税法
A.“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B.“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C.“人口流移考详无地”D.“视田之入复三倍”
2022-02-25更新 | 19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初实行租庸调制,针对成年男子征收:两税法实行后,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和资产征收户税;明朝后期的一条鞭法,赋役合并、一概折银,由人丁、田共同承担;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将丁银分摊到田亩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由此看出在古代赋役沿革中.
A.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B.农民赋役负担不断减轻
C.征税标准更趋于合理化D.政府对基层管理的松弛
8 . 元代匠户世袭为官府工作,实际上是官奴隶。明朝匠户虽仍不自由,但可以银代役。官府可以银雇役,最后甚至不再追究匠户隐为民籍。材料反映出明代社会的现象有
①一条鞭法的实施②工匠赋役负担沉重 ③户籍管理逐渐放松④官营手工业中出现雇佣劳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9 . 赋税是维持封建政府的主要来源,征税标准开始从人丁为主转为财产为主的标志是
A.编户制度B.租庸调制C.一条鞭法D.两税法
10 . 下表是780年唐朝开始实行的两税法的主要内容。它的实施(1)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税,但丁额不废(2)不论土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3)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垦田数为准,分别按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4)一年分夏、秋两次征收
A.使税制更加紊乱
B.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
C.增加了财政收入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2019-10-14更新 | 617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乐亭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