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185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并附《海关税则》,规定海关对进出口货物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用条约形式规定了进出口税率。该条约的签订(     
A.扩大了民族工业对外出口B.实现了海关管理的现代化
C.便利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D.推动了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2 . 下表湖北荆州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规定(部分) ,据表可知,汉代(     
出处规 定
《二年律令·置后律》简379代户承产:寡妻代户之后,就拥有了田宅等财产。
《二年律令·户律》简337—339招赘守产:“孙死,其母而代为户。"但国家明令规定不能驱逐公婆,也不得招 赘娇入家,更不能用其他方式转移从她儿子处继承的财产。
《二年律令·置后律》简387改嫁失产:寡妻再嫁为人妻,应与死亡情况相同,将失去代户资格,按法定顺序由其他合法继承人继承户主。

A.实行严刑峻法维护封建王朝统治B.赋税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C.“编户齐民”权利与义务的结合D.按照人丁资产征收户税
2023-01-0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皖豫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段测二)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1980—2011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调整示意图。这种调整(     
A.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束缚B.反映了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C.推动了开放事业不断进步D.有助于我国社会稳定发展
2023-01-04更新 | 69次组卷 | 3卷引用:皖豫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段测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采用户籍制度。 在秦国及秦皇朝时期,并不是所有民户都允许单独立户,允许立户的要求:第一,必须不是商人、开客店者及赘婿、后父。第二,立籍的对象必须是土地的拥有者或是官府授田的对象。秦时除有一般的民户户籍外,还有其他不同类别的特殊户籍。民户户籍有两种:“敌秦人”和外来人。除此,还有官吏的“宦籍”,官吏子弟的“弟子籍”,有爵者的爵籍,属于王族的“宗室籍”,属于贾人的“市籍”及其他贱口的户籍等。凡列入“弟子籍”者,既有被任用为官的权利,又有某种免役的特权。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唐代前期实行的基本赋役制度是 租庸调。据《通典》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总人口为52 918309人,其中不负担租庸调的竟有44700 988人之多。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其鳏寡悖独不支济者,准制放免。共丁租庸调,并入两税。”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腐杂徭悉省”,改变了过去“日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行两税法后,“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户籍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及其引发的赋税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代实行两税法代替租庸调制作为国家的赋税征收方式。两税法“不以丁身为本,惟以资产为宗”。这一政策的作用是
A.打击了地方藩镇的势力B.完成了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过渡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6 . 嘉靖年间,广东地区的几次改革都以定额赋税为中心,赋役按丁粮征收,土地税增大,人丁税减少,最终实现以土地为唯一征派对象;赋役统一用银计算、合并编排,最终完成“由役入赋”的改革。这一做法客观上
A.压制了新生产因素的发育B.改变了封建租佃生产方式
C.削弱了封建制度统治基础D.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