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下表是近代以来中国对关税的一些规定。这主要反映了(     
年份规定
1842年《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1927年《进口税暂行条例》提高商品关税税率
1950年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须保护国家生产,必须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的竞争”
A.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收回关税自主权B.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了绝对胜利
C.关税自主极大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D.中国海关关税自主化的努力与实现
2024-02-1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1970年西安市南郊出土的“怀集庸调”银饼。银饼正面刻有铭文:“怀集县(属岭南道广州)开十(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


材料二   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清代康熙帝时实行“摊丁入亩”,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怀集庸调”银饼出现的朝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
2023-12-1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镇雄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一条鞭法”施行后,里甲不再催征赋税,而是由居民把税粮、徭役折算成白银后,直接交给县衙门。这一变化说明(     
A.中国已被卷入世界市场B.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C.明朝地方治理效率提高D.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动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朝工商税收极其单薄简约,从目前掌握的史料看,仅征自山泽产品,如盐、铁等,赋税的重心移向田赋农业税,形成了不协调的赋税比例结构。这种赋税比例结构(     
A.体现工商皆本政策B.助推商业规范发展
C.导致农民负担沉重D.成为后世学习典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安史之乱后,唐朝政府为了增加收入,另立多种税目,恣意勒索,以致“科敛之名凡数百,废者不削,重者不去,新旧仍积,不知其涯。”这表明唐朝(     
A.租庸调制已无法实行B.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C.农民的负担不断减轻D.土地兼并愈发严重
2023-07-22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隋唐在北魏租调制的基础上开始征收“庸”,故又称“租庸调制”,其中的“庸”是指纳绢或以布代役。隋朝规定五十岁以上者,可“免役输庸”,即纳布帛以代替力役,而唐代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这体现出隋唐时期(       
A.赋役制度既有承袭又有创新B.政治清明且统治者励精图治
C.政府鼓励农民从事多种经营D.农民赋税徭役负担比较合理
7 . 天宝年间,唐朝统治者不再重视户籍编修整理,导致户籍严重不实。到唐肃宗乾元年间(758-760年),在籍户数由741年的850万户降至200万户。这一现象(       
A.根源于社会阶层流动B.反映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导致均田制走向崩溃D.推动了赋税制度的变革
2023-07-1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朝初期实行钱钞并用的货币体系。但后来因为纸钞贬值,民间货币结算大量采用白银,万历年间白银成为税金的结算货币,加剧了白银货币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自然经济解体B.赋税制度改革
C.商品经济发展D.人口增长迅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时期,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  )
A.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2023-06-10更新 | 448次组卷 | 37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租庸调制作为赋役制度,是基于均田制之上发展而来的赋役之法。首先,就租而言,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粟二石;其次,就调而言,每丁每年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最后,就庸而言,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每年20天的徭役,称为正役,第二种是输庸代役,即男丁将徭役换算为应交纳定额的绢布。

——杨金柳《试论唐代租庸调制的内容及其作用》

材料二   明中叶,开始了一条鞭法的改革。所谓一条鞭法,就是将田赋、徭役和各项杂税合并为一条,按田亩和人丁多寡,分摊到户,折银向官府交纳。但是一条鞭法的改革是不彻底的,它只是将部分丁银摊入了田亩,而且即使这部分的摊入,也没有全面推广。清朝建立以后,在整顿赋役制度的基础上,统治者将丁银全部摊入田亩征收,从而完成了历达千年的摊丁入亩的改革。

——摘编自王爱玲《明清赋税制度改革探析》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农业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农民负担问题逐渐突出,引起中央高度重视。从1990年起,中央开始抓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安徽省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2003年,在试点基础上,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从当年开始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2006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被废止,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贺雪峰《取消农业税对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前期赋役制度实行的背景并分析其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赋税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简述唐朝到明清时期赋税制度的发展趋势。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中国取消农业税这一历史现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