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近代的赋税制度与财政转型

材料一   厘金制度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厘金创始之初,本是一种地方临时筹款方法,同治三年七八月间,清廷臣工多有整顿各省厘金革除积弊的奏议,厘金曾经一度裁而未果,使它取得经常正税的地位。晚清政府试图实行“完税免厘”政策,但因其对财政管控的能力较弱,各省出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对晚清政府出台的规定只是选择性地执行,未能裁撤厘金反而进一步造成了清末税制的征收混乱。央地财政分权政策使得地方获得了征税权,而财产的管理权归中央导致了运营权和税收权的分离,不合理的税制造成了难以协调的矛盾,严重阻碍晚清厘金的裁撤。至南京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之后,将厘金划为国家收入并开征统税以弥补地方裁厘的损失,在税制结构方面确立了以关税、盐税、统税为主的中央税收体系和以田赋为主的地方税收体系,才终于将厘金裁撤。

——摘编自阮钰《从厘金征收到裁厘改统:清末民初的央地关系演化与市场整合变迁》等

材料二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

时间/年农业税工商杂税官业收入其他收入税收总额/万两
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
1849328177.296922.84250
1885307139.8392350.97159.37709
1894315038.7358444.1139617.28130
1903346134.2662965.6160.210106
1909439616.71588860.415916.0444616.926321
1911496716.51601053.0472315.6449114.930191

——摘编自陈锋《清代财政制度创新与近代财政体制发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厘金制度的演变并说明相应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财政收入结构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2024-01-2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赋税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要理 解明代一条鞭法引致王朝财政体制转型,并由此开启了王朝国家统治模式的转型,需要从中国王朝国家财政体制结构谈起。历代王朝财政体制存在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国家之财虽然从理论上都属于君主,但并不必定聚于中央。早在汉朝,国家财政的基础本来就在郡国,汉武帝时期的财政措施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王朝财政制度,其结果实质上是加强中央财政的控制能力。但是,不管财政制度发生什么变化,都存在一个财用分掌于各级官府还是集中在中央的区别。藏之于州郡之财,甚至藏之于民之财,都是君主的,因为所谓“民”本身,也是君主之臣民,而地方政府和官民,不过是朝廷的执役,所以,在王朝体制下,财政运作需要处理朝廷与州郡之间分掌财用的关系,不是央地财权划分问题,而是天子治下“设官分职”的问题。

——据刘志伟《从国家财政体制转型的视角看一条鞭法》

材料二   11- -16世纪,各地大体上形成了贵族会议,并进而由贵族会议演化出议会,而税权,也大体由贤人会议转入这些组织执掌。由于国家规模空前扩大,事务浩繁,征税更加频繁。每次征税,国王都必须说明理由,而无论什么理由,都必须征得纳税人同意。反过来,由于征税频繁,社会也相应形成了“不经同意不纳税”的习俗或传统。由于征税涉及切身利益,纳税人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税权,国王遭拒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反映了纳税群体力量的强大,更反映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强化。这时,纳税人已经意识到赋税作为斗争工具的重要性,并以纳税主体的有利条件要求分享权力。而只要分得一定权力,就可以参与国家管理,继而制衡王权。

——据顾銮斋《赋税制度与欧洲政治制度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历代王朝财政体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一条鞭法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中国与欧洲赋税制度演进的不同方向,并分析这种演进对各自社会治理模式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中叶是中国税制史上赋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两税法的实施一举改变了重人头轻田赋的局面,使田赋在整个赋税总额中的比例顿然突出。宋朝建立以后,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两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日益削减。与此同时,商税急剧增长,构成了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农业税的削减是相对商税的剧增而言的,但就农业税本身来说,终两宋300余年,也基本维持一个大致稳定的水平而未下降。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代社会不存在纳税人或纳税人组织与官府争夺税权的斗争,大至赋税结构的演变,小至某项税额的增减,一概由官府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偶然出现商税超过农税的现象自然是官府控制的结果。

——摘编自顾銮斋《中西中古社会赋税结构演变的比较研究》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并说明其演变的原因。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4 . 如图是古代中国历代人口发展趋势图,据此分析人口爆炸性增长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推动B.“高产作物”的引进
C.“经济重心”的南移D.“赋税改革”的影响
2021-02-03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嘉靖年间,广东地区的几次改革都以定额赋税为中心,赋役按丁粮征收,土地税增大,人丁税减少,最终实现以土地为唯一征派对象;赋役统一用银计算、合并编排,最终完成“由役入赋”的改革。这一做法客观上
A.压制了新生产因素的发育B.改变了封建租佃生产方式
C.削弱了封建制度统治基础D.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
6 . 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从材料中可以判断,此社会现象是
A.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2016-11-27更新 | 301次组卷 | 29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北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