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26 道试题
1 .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2024-06-11更新 | 289次组卷 | 126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北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对如图中1540年以后英国麦价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A.高产作物促进英国的人口大量增长B.资本主义农场经营增加了粮食产量
C.近代工厂的兴起导致原料需求增加D.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引发了物价上涨
2024-04-02更新 | 448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50—1973年的23年间,国际贸易从600亿美元增加到5740亿美元,增长了8.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3%,高于同期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5.2%,也超过了国际贸易历史上增长最迅速时期的水平。这一局面(     
A.协调了世界各国的发展步伐B.推动了公平经济秩序的建立
C.得益于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D.标志着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4 . 下图是1862年在广州出版的被誉为“前汉英词典”的《英语集全》。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完全由国人编撰的辞典性质的教科书,由近代著名的买办和实业家唐廷枢历时两年编撰完成。该书的出版(     
A.大幅提升了国人英文水平B.是民族危机加深的产物
C.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D.是近代教育发展的成果
2024-02-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下图为1966年3月9日关于成立中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的通知。 关于“三线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改善了我国国民经济布局B.体现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C.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序幕D.改变了西部落后的面貌
2024-02-03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史记》 《汉书》中有记载:“买田宅,为富人”“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多买田至四百顷”。这些表述反映了汉代(     
A.自耕农经济持续衰退B.贫富分化现象严重
C.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7 . 【古代东西方的地方治理】

材料   罗马帝国“从安东尼边墙和北部边界达西亚到阿特拉斯山和北回归线的宽度便超过2000英里,而从西海洋到幼发拉底河的长度则更超过3000英里”。罗马时代的旅行,“从陆路由意大利去西班牙可能要用一个月,去亚历山大里亚,很可能需要两个月”。中国到汉武帝时代,东西距离3800余千米,南北距离约5480千米。首都长安地处偏远,对辽东、越南北部等边疆地区而言,尤其如此。

古代罗马和秦汉帝国都面临着如何整合国内不同地区风俗与文化,以使之适应中央王朝统治需要的问题。不管是秦汉帝国还是罗马帝国,境内都存在众多不同文化的地区。甚至同一行省内部,也存在地位不同的共同体。

罗马帝国皇帝的集权很大程度上限于罗马。在地方上,罗马帝国统治的基本单位是行省和自治的城市。罗马总督可以独立发布相关命令,是行省最高的军事、行政和司法长官。自治市都有自己的官员、议事会和公民大会,决定有关城市的一般事务,只有在城市觉得自己无力解决时,才会求之于总督。通过把治理责任委托到地方,罗马人有效地削减了行政成本,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仅用数百名官员就维持了庞大帝国的运转。

——摘编自晏绍祥《与距离斗争:波斯、罗马与秦汉帝国的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与秦汉帝国在地方治理上存在的共同难题,并说明秦汉帝国为克服上述难题采取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汉帝国比,罗马帝国在地方治理上的不同之处,并简析罗马帝国“仅用数百名官员就维持庞大帝国运转”其他重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朝陈廷章的《水轮赋》记:“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诗中所描述的工具为(     
A.水排B.翻车C.风力水车D.筒车
2024-01-2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

材料   五千多年来,中华文明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文明的独特道路。 这条独特道路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脉相承与长期延续。 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国家治理体制的探索和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这是当代中国制度自信的文化底气。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王朝前后更替或同时并存,但治理体系却没有因此中断,根本原因正是制度建设的承前启后。 各朝各代的国家治理都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并固化为制度。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以“制度建设”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1-2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晚清军事变革】

材料一   “兵必土著,取具保结”。 湘军规定应募者必须具有湖南户籍,且需取具保结。 湘军在招募之规中明确要求,“招募兵勇须取具保结,造具府、县、里居、父母、兄弟、妻子、名姓、箕斗清册,各结附册,以便清查”,其无保之人不予收录。 湘军采取了先选将,由统将亲手选兵,兵随将转的方法,即勇丁由什长挑选,什长由哨弁选取,哨弁由营官筛选,营官由统领遴选。为提升军队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军官技能和素质,曾国藩在拟定湘军饷章时,大幅度地提高了士兵的经济待遇。 湘军是清政府出于镇压太平军的需要而组建,属于勇营性质,“临事招募,事罢遣散”。 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彻底失败,在天京被占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曾国藩便下令解散湘军。

——摘编自杨旭平《清末新军兵役制度研究》

材料二   湘淮军以前的清朝军队基本上是属于冷兵器时代,它们配备刀矛弓箭等传统的作战武器。新军引进和利用外国先进的技术,使装备发生质的变革,军队由冷兵器时代跨入热兵器时代。新军编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仿效日本军队的。其编制之法以一军统两镇,1个镇下设2个步兵协,1个马队标,1个炮兵标,1个工程营,1个辎重营以及1 支军乐队。 每个步兵协下设 2 标,每个标(步兵或炮兵)由 3 个营组成(骑兵标下设队),1镇兵力12 512人。 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旨在使它成为一个制定特殊军事规划的临时行政机构。练兵处分为三个司:军政司、军令司、军学司。后来将兵部改为陆军部,并合并了练兵处和太仆司。 陆军部管辖清朝所有的陆军、军事学堂、军械、军需贮藏和兵工厂等。 此外还设置管理水师事务的海军处,为以后成立独立的海军部做准备。

——摘编自李治涛《试论新军近代化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湘军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军队的主要变化,并分析新军在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024-01-26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