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0 道试题
1 . 【西方近现代法律】

材料一:18世纪中叶,英国法学家布莱克斯通在一场演讲里强调,把懂得法律的价值和知识视为有教养的一种标准或绅士的一种风采。在北美大陆,通过独立战争前的政治辩论和独立战争期间的思想传播,欧洲思想中的自由与法治的理论转化成了北美民众普遍的思想意识。布莱克斯通的著作被殖民地奉为“法学必读之书”。潘恩在《常识》中提道:“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这本小册子迅速在北美的居民和军队中广为传阅。

——摘编自仙慧丽《西方法治生成路径的探析》

材料二: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议会作为立法机关的地位实际下降了,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立法。为应对此变化,当代西方国家议会趋于在统一掌握立法最终审议权和控制权的前提下,广泛采用各种更灵活的立法形式,且越来越重视其民主监督功能的发挥,以期一方面强化政府立法的民主保障,加强对政府立法的监督和控制;另一方面改革和完善议会制度,以实质性地强化其立法审议和立法监督能力。美国70年代国会改革,通过立法加强国会对战争权力和预算的控制,加强对行政机构的监督等。

——摘编自王保民《西方国家议会立法改革趋势之探析——兼论政府在立法中的功能角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律书籍在北美殖民地流传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西方国家立法建设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新青年》杂志的文章涉及到了众多的社会话题,包括“孔教、欧战、白话文、世界语、注音字母、女子贞操、偶像破坏、家族制度、青年问题、人口问题、劳动问题、工读互助团、易卜生主义、罗素哲学、俄罗斯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宣传与社会主义讨论”等,由此可知(     
A.民主与科学观念深入人心B.民主共和制度得到巩固
C.传统文化地位被彻底动摇D.国人迫切探索救亡新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天亡簋》铭文大意:武王来到管地,率领诸侯登太室山祭祀皇天上帝。后下山,在宗庙遍祭先王。文王德高闻于天帝,武王继承其大业,推翻商王朝,终止了商王祭天的权利。武王还举行了祭社大礼。天亡因护卫有功被赏赐爵橐礼器,(天亡)造簋铭文以颂扬王的休美。这反映了西周(     
A.宗族因素影响政权稳定B.政权宗教色彩愈加浓厚
C.王权受到多种因素影响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
4 . 下表为1928—1932年苏联重工业固定投资增长情况表。据表可知,当时苏联(     

重工业的固定投资(百万卢布)

增长率(之前年份的百分比)

重工业的投资(占社会化部门的总的固定投资的比例)

1928年

1444

35.4

1929年

2127

47

36.1

1930年

3425

61

35.0

1931年

6513

90

41.5

1932年

9080

39

45.2

A.国民经济比例已经严重失调B.新经济政策作用日益显著
C.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效D.国家工业化战略迅速推进
5 .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时期清廷把割地赔款看作是一种对外夷的犒赏性行动。鸦片战争对清廷主持的宗藩体系没有丝毫影响,清廷仍然是东亚国际体系的主持者。据此可知,鸦片战争(     
A.瓦解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观念B.用条约体系取代了宗藩体系
C.未能改变统治者的封闭与愚昧D.改变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呈扇形分布,东北至涿郡,东南至余杭,西通关中。同时炀帝对洛阳城内的自然水系和漕运进行了修整,使之成为河北、江淮、关中这三个最发达地区的集结点,“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据此可推知,隋朝大运河的修建(     
A.反映了全国经济重心的转移B.促进了运河流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C.推动了沿岸市镇的兴起发展D.打破了以陆路运输为主的交通格局
7 . 同样的条约,不同的理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条约内容清政府态度英国态度
割香港岛琦善:“弹丸之地”;
耆英:“荒岛”“孤峙海中”“贫穷”;
道光:“有伤国体”“暂行赏借”给英国。
巴麦尊:“插入中国领土的一个楔子”。
“良港”
赔款2100万银元琦善:“烟土本系违禁之物……断无赔偿之理……必能使贵统帅有以登复贵国王。”
道光朱批:“又合体统,朕心嘉悦之至。”
赔款是“为恢复和平状态最绝对必不可少的”;赔款含“被焚鸦片赔偿费、远征军军费、英商债务”。
协定关税“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新的税则……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所以他们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内。”
领事裁判“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免致小事酿成大案”。“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英人在中所涉诉讼案件,“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请回答:
(1)依据《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分析清政府与英国对同样条款的态度有何差异?说明了什么问题?
(2)这些条款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8 . 【中国古代岭南移民】

材料一   秦始皇曾派几十万大军南征岭南,积数年之功,攻破岭南。这些遣戍的秦兵,除去伤亡者以外,基本上都作为守边部队留驻岭南。到秦二世时,又应南海尉赵佗“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之请,将中原未嫁女或丧夫女子“万五千人”派往岭南,以便与留守士兵组成家庭,繁衍后代。秦始皇在岭南并入帝国版图的同一年,即“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即岭南)……以适遣戍”。这批遣戍的人数大约为50万。汉朝的典章制度多袭秦制,一些在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斗中的失败者,也往往被发配到岭南。

——摘编自段塔丽《秦汉王朝开发岭南述论》

材料二   明代祝允明记载,“(广东)惠州壤邻汀赣,奸民实繁”,指的是流民众多。嘉靖年间,永安县(今紫金县)山谷中多良田,流民杂居,迁入者多自江西、福建来,也有从潮、惠诸县迁来的。和平县建县时,有自福建来者,操客家音;也有自江西来者,操水源音;由此构成和平县的两大方言。万历年间,博罗县有来自本省的客家人迁入,也有来自闽漳的移民。粤北地区的外地移民主要来自福建和江西,福建的来自客家人居住之汀州,江西的则是来自毗邻粤北的赣南。以闽汀客家人为主的移民自宋末元初大量迁入以后,形成了广东梅县一带最早的客家人居住区;明代闽汀人和赣南人继续迁入梅县,赣南人遂融入客家人之中。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岭南移民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汉相比,明代岭南移民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所示为1988-199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管理制度改革的文件及内容。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当时(     
时间法律法规文件改革内容
1988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和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
1992年《国务院批转经贸部、国务院生产办关于赋予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有关意见的通知》赋予大中型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修订)以国际通用的《协调制度》为基础编制税则目录;自主降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拉开B.改革开放决策正在深入推进
C.中国在为加入世贸组织进行准备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著名学者耿云志先生指出,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主要内容是由基本封闭的孔子与儒学为一尊的封建文化转变为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与民主自由法治相结合的近代文化。17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历程,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开放文化观念、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加速了向近代文化的转型,其后半个世纪在徘徊中进步。这百余年的经历,尤其是近三十年来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性的飞跃。在认识中国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在学习与了解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中国人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充满信心。

——摘编自裘士京、薛来《中西文化差异与观念变化——近代文化转型中的进步》

结合材料,选取中国近现代史整体或某一时期对材料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自拟论题,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