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
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
A.士大夫阶层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强化
C.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的松弛D.自耕农阶级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
2024-03-02更新 | 56次组卷 | 37卷引用: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补习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C.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2024-01-31更新 | 112次组卷 | 192卷引用:【校级联考】四川省眉山一中办学共同体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北魏太和九年,冯太后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至隋朝,十八岁以上男子每人受露田八十亩,寡妻妾受露田三十亩,但取消了奴婢和丁牛的授田。这一变化反映了(     
A.农业生产效率飞跃B.豪强地主势力衰落
C.百姓生产方式转变D.政府赋税制度变革
4 . 有学者指出,唐代实施两税法以来,“天下之财,限为三品:一曰上供(中央);二曰留使(节度、观察使);三曰留州……”。州府征收的税额及日期由朝廷确定,征收钱物除上报朝廷外,部分留地方用于日常开支及防备水旱灾害等。该学者认为,两税法的实施(     
A.改变了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B.加剧了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
C.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D.有利于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安史之乱后,南方有户184万,垦田162万顷。按相同的标准,如果此时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而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620万石米。故当时尽管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德宗还是坚决实行了两税法。由此可知(     
A.推行两税法是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经济重心南移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
C.南方地区是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源D.推行实物税收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023-08-15更新 | 1096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初,田税一律征收粮食,称为本色。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下令天下郡县税粮均可以布、绢、棉花等实物和银钱代纳,称作折色。折色的推行(       )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
C.促进了赋税制度变革D.加重了百姓经济负担
2023-06-08更新 | 201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厘金是清王朝于1853年对几乎所有商品开征的一种商品贸易税。所谓“厘金”主要是对过境商品进行征收。厘金最滥时期,全国厘卡一万多处,密集地区,几十里地就设置多个厘卡,过境商品层层扒皮。货物逢关抽厘,税率较高且重复征收。厘金的实施(     
A.抵制了外国商品的倾销B.阻碍了国内统一市场发育
C.瓦解了传统的自然经济D.冲击了清政府的海禁政策
8 . 1945年8月烟台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东海关,对其进行了一番改造:一方面强调海关工作人员的政治可靠性、积极开展“群众路线”式的缉私活动;另一方面,从军队和地方调入人员补充关税干部。这些改造措施旨在(     
A.更好地发挥人民海关的职能B.巩固壮大敌后抗日根据地
C.将战时经验运用于海关管理D.完善海关人才培养的制度
2023-05-22更新 | 795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两税法规定:依照前一年田税收入总额确定后三年田税年征总额,各地“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平均摊派、固定不变,即使人口流徒,北地荒旷和南地多辟也如此。这可用于说明,唐中后期(     
A.新的社会矛盾滋生B.政府财政危机解决
C.民众租税负担减轻D.均田制度趋于稳固
10 . 下表为236年,孙吴政权对租种国有土地的农民赋税征收政策调整简表.这一调整可用来说明当时(     

调整前

调整后

熟田征收

亩征米4.56,70钱

亩征米4斗,80钱

旱田征收

由征布6.6寸,37钱

全免

将钱、布折算成米的缴纳标准

政府有统一标准1斗

米=2尺布=160钱

按市场价浮动折纳,缴纳地点或日期不同,折纳标准不同

当时农民将钱、布折成米缴纳赋税的现象相当普遍

A.百姓负担得到明显减轻B.社会经济活力有所增强
C.货币经济冲击国家财政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