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隋朝不仅实行“大索貌阅法”,即依据年龄和体态相貌核查户口,还实施了“输籍之法”,以划分户等并制定纳税标准。这些做法(     
A.阻碍了小农经济有序发展B.加剧了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
C.旨在控制人口并稳定财政D.反映了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
2022-10-09更新 | 603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铭仁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唐中后期到北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税收数量折线图。其变化趋势说明(       
   
A.唐宋土地政策渐趋宽松B.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社会动荡影响农业发展
3 . 战国各国实行的授田制,实际上是一次大规模地对国有土地再分配的运动,土地一经授予,可以子孙传袭,以为世业。到战国末,国家对土地只有行政管理权,农民上交国家的产品只具有赋税性质而不再具有地租性质。这说明授田制(     
A.允许土地使用权自由转移B.助推了租税开始分离
C.租税同源租高税低的特点D.重租赋而轻役的特征
4 . 财政年度是人为制定的收支结算的起讫时间。汉代的财政年度计算是“计断九月”,取决于粟的成熟时间;唐代的财政年度计算则是“岁终为断”,与水稻的成熟时节相适应。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B.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C.区域经济地位的变动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2022-07-23更新 | 1958次组卷 | 3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明代士绅等读书人有免除徭役和少缴赋税的特权,许多地主将土地记在士绅名下,1567年仅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地就曾查出这种寄名土地将近200万亩。这种状况
A.利于缓减农村贫富差距B.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完成
C.导致明朝调整赋税制度D.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土地兼并
2022-07-15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唐建中元年(780年),国家实行两税法,当时和后世对此都有不同评价。有反对者认为两税法“赋不系于田”,而此前的租庸调制与“均田之法”相联系;赞成者则认为面对“兼并之弊,有愈于汉成、哀之间”的现实(注:成指汉成帝,哀指汉哀帝),两税法是“不可易之法”。据此可知,这两种观点(     
A.相互对立导致唐国力内耗B.聚焦于田制与税制的关系
C.立足经济变革具有务实性D.完善了对税改弊端的认识
7 . 如表为明朝官方对常熟县人口的统计情况。据表可知,明朝常熟县人口统计表
年份
洪武四年(1371年)62 285247 104
永乐十年(1412年)66 327284 671
天顺六年(1462年)83 558367 600
成化八年(1472年)87 474381 577
成化十八年(1482年)87 474381 577
弘治五年(1492年)88 044381 577
A.专制统治导致了基层治理体系崩坏B.高产粮食作物引进促进了人口增长
C.重农抑商促进了社会环境整体稳定D.赋税制度调整使户口登记沦为形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古代的税收支付经历了由缴纳实物(如田赋缴稻谷等)到缴纳货币(如明代“一条鞭法”改革后主要纳银)的过程。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B.农业经济衰退
C.重农抑商政策破产D.商食官模式产生
9 . 经济学家以现代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对1630至1840年中国GDP进行了估算,并由此得出结论:清代人均收入在其经济恢复后即开始下降,并在康乾盛世时一度跌至最低点。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海禁政策达到顶峰B.赋税政策发生改变
C.中原自然灾害频发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2022-05-05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明代赋役改革体现了货币税取代实物税、徭役以银代役、人头税向财产税转化三大进步趋向,清代则在此基础上彻底废止了人头税。据此可知,明清赋役改革
A.根本上提高了农民社会地位B.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顺应了社会经济转型的要求D.消除了人口隐匿现象
2022-04-10更新 | 270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