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读下表,选项中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量平均年增长率(%)
1870—1890年
国内生产商品(农业产品、手工制造业产品、近代化工业品、矿冶业产品)0.32
进口洋货3.53

A.国内生产商品增长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B.进口洋货商品增长是由于中国近代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进口洋货商品增长迅速说明列强已完全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D.国内市场商品量的变化表明关税主权丧失便利列强倾销商品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政府只要有货币,就可以随时在市场上买到所需的行政物品和军用品,也可以在市场 上雇人服役。同时,为了简化征收手续和省去麻烦,明政府向人民征发的赋役由实物改为货 币,由劳役制改为雇役制和代役制。 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进行经济改革,在全国实行“一条鞭”法的赋役制度,在役法 上,把各种役目合并,取消了“力差”,由官府雇役充当。实行赋役合一,“计亩征银”,除江南 供应宫廷用的漕粮外,其余地区如山东等地的赋役全部改为征收白银。 在浙江海盐县,隆庆时人钱薇说:“邑城南境人以钱为租,地每岁八百,肥者千。”在松江 地区,嘉靖、隆庆年间,大学士徐阶在华亭县岁租银九千八百余两,上海、青浦、平湖、嘉兴不 计也。

——摘编自李龙潜《试论明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史料解读的认识。
3 . 下面是中国古代某-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对此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A.以庸代役利于保证农时B.魏晋时期开始实施该赋税制度
C.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税D.国家加强r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4 . 以下是唐朝纳税户数和赋税收入表,对表中材料解读正确、全面的是(  )
年份纳税户数中央赋税收入
大历十四年
(779年)
120万户1200万贯
(包括盐利)
建中元年
(780年)
310万户1350万贯
(不包括盐利)

A.由于人口大幅增长,国家赋税收入增加
B.封建政府腐败,虽人口大幅增长,但中央赋税收入增长有限
C.地主阶级腐朽,地主官僚任意增加税额
D.纳税面扩大,虽税额、税种不增加,但国家收入增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湖南出土的古洞庭郡里耶秦简户籍簿。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女子,即女性。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户籍,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夫、沙、泽若、伤,均人名。下列对该秦简解读较合理的是

①秦朝赋役管理比较严格   ②秦朝地方基层机构是“里”
③侧面反映秦朝文字统一   ④男户主需缴税,女子不用
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③
6 . 税收是国家机器运行的重要基石。税收制度的变化直接反映社会经济的变革;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会导致税收制度的变化。

材料一   中国古代赋税(役)制度的变化


时代制度
西周时期“谷出不过籍”,井田制下,借民力助耕公田的劳役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按照土地状况分等征税。鲁国“初税亩”,按照土地数量征收实物。此后,按土地征税的制度在各诸侯国先后实行。
两汉时期按亩征收土地税,数量较少;按人口征收“口赋”,即人头税,数量较多。
十六国至北朝前期战乱背景下豪强地主控制大量民户,豪强负责征集所控制民户的租调,向朝廷缴纳。
北朝至唐中朝与均田制相配套的租调役制或租庸调制。租庸调以人丁为依据,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
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
明清时期明朝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折成银两,按人丁和田亩收税。清朝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1)结合所学,从表格中任选两个变化的时段,分别分析其赋税(役)制度的变化和历史影响。
时段一:从        时期到        时期变化及其影响:
时段二:从        时期到        时期;变化及其影响: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以来,西方各国政府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推出“取富济贫”的政策,构建社会福利制度和征收高额累进的个人收入所得税。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政府推行向资本倾斜的税收和福利政策,减少对富人征税。例如,1981年美国对收入最高的公民征收的所得税可达75%,而1989年则降到33%。降低税率、削减福利成了里根政府的关键词。由于削减福利,在美国常年有4000万贫穷工人,工资极其低廉,没有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随时会被解雇。他们朝不保夕的处境换来了里根时期的经济繁荣。

——摘编自胡连生等《当代资本主义双重发展趋势研究》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西方国家税收和福利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指出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实质。

材料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国家和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主要是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

为规范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20世纪80年代,开始把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款,实行“利改税”。企业在纳税后,自负盈亏。国有企业的利润中,先征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和地方税,税后利润再在国家和企业之间分配。改革财税体制,是用经济手段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

从1994年起,国家进行财税、金融等方面的重大改革。至1997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形成。国家建立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税收体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财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变化,国家实行减税降费政策。2018年全年减少税费1.3万亿元。2019年,继续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一总体减税费将达到2万亿元,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稳定市场预期。从长远看,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有利于稳增长、保就业,为改革发展注入新动能。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解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变化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7 . 下表是台湾学者林满红所著的《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一书中有关近代中国赋税的内容

下列对表格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田赋在税收中一直占据主导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致使税收结构发生了逆转
C.中华民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使两税差距拉大D.税收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
2017-06-14更新 | 515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租庸调制的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而尤重为民制产。”下列对“租庸调制”解读正确的是(     
A.“调”是指缴纳一定量的谷物
B.“租”是指缴纳一定量的绢和布
C.“庸”是指缴纳一定的银子代役
D.在租庸调制下农民生产时间具有一定的保证
2016-11-18更新 | 1083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1届重庆市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部分
10 . 下表是台湾学者林满红所著的《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一书中有关近代中国赋税的内容。
年代田赋工商税(含盐税、厘金、关税等)
数额(单位:元)百分比数额(单位:元)百分比
1842年42,293,2827613,030,58924
1885年49,829,4234853,405,20152
1890年51,999,6754466,323,10056
1903年57,269,1943892,143,42262
1911年74,076,07327202,723,65873
下列对表格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田赋在税收中一直占据主导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致使税收结构发生了逆转
C.中华民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使两税差距拉大D.税收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
2016-05-26更新 | 41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6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3月调研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