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

时间名称主要内容
春秋时期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
两汉时期编户制度汉政府把百姓编入政府户籍,实行按编户征收人头税、田租、徭役和兵役。(租以土地计,较轻;人头税以丁计,较重)
唐朝租庸调制两税法租庸调制:成年男子每年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租(田租,交纳谷物),调(人头税,交纳帛或布),以绢或布代替徭役为“庸”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户税,按土地交地税,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分夏秋两季征税。
明朝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等“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来分担。
清朝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之中,征收统一的赋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1-01-09更新 | 764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秦朝田赋税率极高,汉代虽大大下降,但人头税依然很重。后来曹魏按田亩征田租,西晋按户等征户调,北魏到唐前朝在均田制下按丁夫征租调,到唐中期开始实行的两税法。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调整
A.以稳定社会秩序为首要目的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C.有效地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D.使赋税负担渐趋公平
3 .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是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对于他们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都属于我国赋役史上的重大改革   ②都使封建政府的税收减少
③都加强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   ④都有利于农业的商品化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④D.②③
4 .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于身为本”。这-转变发生在
A.西汉时期B.北魏时期C.唐朝时期D.明清时期
5 . 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和布代役,称为庸。以庸代役对农民来说最大的积极意义是
A.增加了绢布负担B.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
C.保障了政府的赋税收入D.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6 . 自清代雍正、乾隆年间起,在台湾岛、四川多山地区、广西农村、湖南贵州交界、闽粤山区等地,频繁发生当地土著居民和流入迁徙民众(客民)的乡村宗族械斗,有些械斗甚至发展成反抗官府的大规模起义。这反映了当时
A.人口增殖带来新的社会问题B.中央集权强化激化官民矛盾
C.土地兼并引发民众强烈不满D.经济重心南移诱发资源争夺
7 . 秦时“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这主要说明当时(   
A.赋税苛重B.徭役沉重
C.兵役繁重D.刑罚严酷
8 . 魏晋时期寺庙庄园经济迅速发展,庄园里的依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各种杂务,不准随意离开。大量的“佛图户”存在导致了
A.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
B.政府赋役征发受到影响
C.农副业产品逐渐商品化
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2018-10-15更新 | 1622次组卷 | 4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2018-06-09更新 | 18338次组卷 | 180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八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益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税,传统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节选自《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1911年晚清政府制定第一部《户籍法》单行条规。该条规分为户籍的管理、人籍、户籍、罚则四个部分,确立了户籍管理形式的统一平等和保障私权的近代户籍管理原则。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了《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规定警察只是对户口调查负监督之责,调查户口的具体事务则主要由“地方自治策事会或乡长办理,以总策或乡长为调查长,策事或乡策为调查员”。1931年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分通则、籍别登记、身份登记、迁徙登记、变更登记、登记申请、罚则、附则等内容。1932-1941年国民政府相继颁布《剿匪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保甲条例》《县保甲户口编查办法》等,通过保甲连坐的办法强化对民众、乡村的控制。

——摘编自《中国近代户籍制度变革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及演变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户籍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并分析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