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霍乱在19世纪30—50年代的英国伦敦曾连续暴发。1842年,埃德温·查德威克在历时三年深入调查后完成《大不列颠劳动人口卫生状况调查报告》,认为肮脏的环境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政府应负责供应清洁的饮用水、处理污水以及消除污染源。该报告被提交给枢密院并公开出版,公共卫生成为社会热议话题。约翰·西蒙任卫生总署首席医疗官后,将公共资金转用于传染病的调查,并大力推动议会在1872、1875年通过并完善《公共卫生法案》,全面涵盖了关于住房、饮用水、污水和传染病防治的规定,世界上史无前例的公共卫生体系得以建立起来。

——摘编自赵秀荣《公共卫生领域需要“大政府”——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发展与国家权力》

材料二   成立初期,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严重威胁民众生命健康。

中共中央为此连续召开三次全国卫生会议,制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通过编写书刊普及科学卫生知识,破除迷信;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预防接种和预防注射;建立疫情报告制度,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和蔓延等;建立和完善基层卫生组织和各专业性防疫机构。同时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群众性卫生运动,改善生活环境和卫生习惯。在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新中国初期的疫病防控取得了重大成就。

——摘编自李洪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疫情与国家应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相比,新中国在疫病应对上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权力与疫病应对”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时期,政府还关心人员聚集的监狱的卫生情况,从景德三年(1006)起,每年暑热难当时,便进行虑囚,以避免牢狱疾病疫情流行。宋代设立翰林医官院,掌“供奉医药及承诏视疗众疾之事”。并设置了太医局、惠民局、方剂局、药局等专门机构,主管政府的医学教育和药材经营。到了宋代,随着雕版印刷的普及,使宋朝政府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技术,大量刊行医书,向各州县推广,宣传预防、医治疫病的知识。

北宋成平三年六月,宋太宗“以两浙灾疫, 深所轸念,命三馆检讨灵迹以闻。于是,遣使遍祭其山川祠庙,为民祈福”。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中央下诏说:“访闻近日在京军民,难得医药,令开封府体访"。北宋末年,政府开始对安济坊进行管理,由国家拨发安济坊每年所需的钱米医药。北宋时曾巩在评论开仓赈济时说:“至于给授之际,有淹速,有均否,有真伪,有会集之扰,有辩察之烦,措置一差,皆足致弊。又群而处之,气久蒸薄,必生疾疠。

材料二   为确保疫情不致大规模扩散,英国政府通过实行严格的隔离措施来防控疫情。..通过严密的隔离,大量携带病菌的虱子、动物减少了在市镇间的传....1604年议会法令规定凡疫区人员胆敢私自外出将以流浪罪处论处,严重者处以纹刑。1664年伦敦大瘟疫期间,“所有寄宿者、 房客、旅游者和外来人被勒令离..轮敦居民不得接纳投宿者,否则将接受惩罚-- -像患者一样被锁在屋中进行隔离”。1583、1593 年伦敦市政府专门颁布法令,要求在瘟疫期间及时清理街道污物、禁止牲畜游荡、取缔城内屠宰场。..... 英国政府确保了各项防疫措施的有效落......枢密院作为国家最高防疫领导机构,....郡治安法官作为地方防疫事务的核心领导人....而教区牧师和教会执事则具体负责法令的执行与措施的实施,....治安法官每三周召开一次全体大会,讨论疫情并采取相应措..... 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该决定被认为是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的建立。

——《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政府与英国对疫病防疫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则指出北宋政府与英国防疫措施产生的背景,并对防疫效果及作用进行评析?。
2020-05-2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5月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社会的影响总是正负参半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一一从人类观点视之一一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近行。

一一摘编自[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美国迎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高潮。过快的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居民将英秽等生活垃圾直接倾入河中,固体废弃物的增加使街道的卫生状况急剧恶化、各种生活生产污染为病原体营造出绝佳的寄存场所,为传染病大规模爆发埋下隐患。自由放任主义影响下的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对各种城市问题持漠视态度,致使19世纪后半期美国城市陷入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困扰中,城市中后的卫生防疫措施导致死亡率居高不下。

一一摘编自【美】洛璃克菜门《美国公共卫生》

材料三 清末新改中建立起卫生行政制度,并初步形成了卫生法律体系,以1911年东北鼠疫治理为契机,以防疫为主的公共卫生开始从无到有从地方性立法向国家性立法过渡。

——摘自王其林《中国近代公共卫生法制研究1905-1937》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哥伦布大交换中病毒传播的因素。并分析大交换对世界的积极响。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疾病传播快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
(3)据材料三,分析清末公共卫生制度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针对当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应从哪些方面考虑加强卫生建设工作。
2020-11-1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一)中国商业在不断突破限制与束缚的过程中曲折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商业,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这些限制和束缚,有的是受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特点所制约,有的则来自封建国家的干预。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材料二   燕赵、秦晋、齐粱、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绸币者,必走浙之东也:赋税由实物改为交银,概行于天下。商税俱三十税一,不得多收。今天下之人不商其身,而商其志者,比比而然。

——摘编自范金民《明代地域商帮兴起的社会背景》

材料三 1844—1856年英国经由广州和上海输入中国及从中国输出货物总值表

年份广州(进出口货值)万元上海(进出口货值)万元
18443340480
184625201020
18481510750
185016701190
185216401600
18549301280
185617303200

——摘编自戴鞍钢《五口通商后中国外贸重心的转移》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束缚古代商业发展两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并概括宋代在市场、货币方面有所突破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商帮兴起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其原因。
(二)防疫和卫生事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四   19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化公共卫生事业逐渐酝酿起来,首先是欧美来华传教士积极呼吁中国注意公共卫生问题,他们广泛发放关于种牛痘,预防天花、霍乱的知识读物,不断向中国有关官员提出改善卫生的建议。随后中国出使人员和早期改良思想家等加入呼吁行列,《申报》也时常有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而租界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

19世纪末上海租界已经在硬件设施、组织机构、法规建设、技术保障等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

——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材料五   “清洁”一词,中国古已有之。近代以来,国人的清洁观念逐渐变得重要而明晰,清洁事物不仅被视为卫生防疫的关键乃至首要之务,而且成为关乎种族强弱、国家兴亡与体面的政治大事;原来基本属于个人事务的清洁活动也日益被作为公共事务纳入官府的日常行政事务之中。

——据余新忠《防疫·卫生行政·身体控制——晚清清洁观念与行为的演变》

材料六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20多年里,通过政府的统一规划、组织和大力投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布局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政府通过计划手段进行管理,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在发生疾病风险时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费用保障。全国绝大多数居民都能够得到最低限度的医疗卫生服务,确保了医疗卫生服务在全国范围的公平供给。

——摘编自牟海林《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公平取向及其实现》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兴起发展的条件。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赋予了“清洁”一词怎样的新内涵,并分析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积极作用。
(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2020-04-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卫生与健康关系百姓生活和社会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处于中国历史上第四个气候寒冷期,后期异常干旱。入境外国人士的增加,使我国从未有过的传染病也开始流行。1408至1644年间,各地发生的大瘟疫达26次之多。瘟疫等传染病的流行,促使瘟病学说得到发展。中医内科理论建立在《伤寒论》之上,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里记载了瘟病的传染性特征。宋元以来,医家从论症、治法方面对伤寒与瘟病加以区别。明清之际吴有性著《瘟疫论》,提出“戾气说”,认为瘟病是戾气所致,由口鼻传入,进而指出戾气有不同类型,并能产生不同疫病。经过清代名医叶桂、薛雪等人的努力,瘟病学说逐渐建立起体系。


(1)概括瘟病学说的演变历程;指出瘟病学说在明清时期形成体系的原因。

材料二:



(2)归纳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卫生与健康的成就;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材料三: 1933年,毛泽东指出:“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1941年,陕甘宁边区成立防疫委员会,开展以灭蝇、灭鼠,防止鼠疫、霍乱为中心的军民卫生运动。1952年,毛泽东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各地掀起群众性卫生运动的高潮,并成立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78年后,各项工作逐渐恢复。除了创建卫生城镇,1987年,中央爱卫会还倡议讲文明、讲卫生、讲道德,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2015年,习近平就“厕所革命”和文明旅游做出批示,要求推动我国旅游业迈上新台阶。


(3)阅读材料三,对爱国卫生运动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0-04-1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材料   疫病的全球化本身,可以追溯到15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欧洲和美洲大陆之间天花的跨洲传播,即“哥伦布大交换”(Columbian Exchange)这若用勒华拉杜里的话来说,就是“细菌带来的全球一体”。另外,在那之前还有麦克尼尔叙述的蒙古帝国从云南将鼠疫带入欧洲这一甚具麦氏风格的全球史故事。不过,19世纪霍乱的全球化,其速度之快、规模之大,都是以前的传染病所无法比拟的,它流行于众多的移民和外出打工的人群中。以霍乱防治为契机,检疫开始在各地推行。

检疫的制度化,是在19世纪中期以来,细菌学与预防医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检疫,是防止传染病随着人或者物的移动而蔓延的一种手段。检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意大利的城市国家。检疫作为“文明”的科学技术,在西欧以及其他地区被强制执行。同时,从在国境线上实施检疫这一意义上来说,检疫成为以国家(及其统治的殖民地)为单位的、明确区分国家内与外的一项制度。围绕着检疫的制度化,当时英法两国形成了相互对立的认识,法国试图以严格的检疫来预防霍乱,而英国则主张通过全面改善环境卫生来预防疾病。

——(日)饭岛涉《中国海关与国际化之脉络一以检疫制度为中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检疫制度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两国预防霍乱土张不同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瘟疫传播的原因,在秦以前,大都认为是鬼神作崇,所以用傩逐疫。东汉张仲景认为气候不正常是疫病传播的原因,即“瘴气说”。隋代医学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疫”是具有传染性的。明末医学家吴又可亲自参与了崇祯年间的疫病救治,在《温疫论》中指出瘟疫是由天地间的“杂气、异气、疠气”所致,不同的气导致的疾病不同,已认识到传染病有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两条途径。中医也提出的一些防治瘟疫的经验方法,例如,在大寒大湿之年要小心瘟疫,防止戾气从口鼻而入,隔离病患,服用疏利祛邪的药物等。

——李今庸《中国古代对疫病的认识与防治》

材料二   14至17世纪中期,伦敦先后爆发过20多次大小瘟疫。面对最初的黑死病疫情,教皇亲自设计弥撒驱逐瘟疫,教会则通过教堂担负起医疗救治的责任。为了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还规定严禁暴尸街头,死者必须深埋;限制出入病疫区。许多地方当局还规定有传染嫌疑的房屋及家具要通风熏蒸、曝晒消毒,并向民众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英王对疫病重灾区免除征税,同时发布公告严控伦敦城内的屠宰活动,禁止污血流入街道或泰晤士河。随着疫病的扩散,政府进一步制定卫生法规,管制医药行业,推进医疗的正规化进程,并新建或重建多家医院。城市也开始设置清道夫清扫街道。到了16世纪,关注公共健康成了欧洲各大城市普遍的现象。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

——摘编自魏晨光《从黑死病反观14—17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和医疗状况》等

材料三   建国初期,中国疾病谱以传染病为主,公共卫生服务就显得更加重要。1952年,美军对我国东北、青岛等地投放细菌武器,中央人民政府发起反对美帝细菌战的防疫运动,在全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到1959年,爱国卫生运动取得巨大成就。天花、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基本绝迹,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疟疾等几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也得到了有效的防治。

——摘编自江宇《治病即治国:爱国卫生运动和新中国的国家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对瘟疫认识与防治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4—17世纪英国应对疫情措施的背景并说明“卫生革命”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我国能够有效防治疾病的原因。
2020-06-0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卫生与健康关系百姓生活和社会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处于中国历史上第四个气候寒冷期,后期异常干旱。入境外国人士的增加,使我国从未有过的传染病也开始流行。1408至1644年间,各地发生的大瘟疫达26次之多。瘟疫等传染病的流行,促使瘟病学说得到发展。中医内科理论建立在《伤寒论》之上,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里记载了瘟病的传染性特征。宋元以来,医家从论症、治法方面对伤寒与瘟病加以区别。明清之际吴有性著《瘟疫论》,提出“戾气说”,认为瘟病是戾气所致,由口鼻传入,进而指出戾气有不同类型,并能产生不同疫病。经过清代名医叶桂、薛雪等人的努力,瘟病学说逐渐建立起体系。

材料二:

时间史事
1660年用水冲刷的厕所由巴黎传入英国上层人士的家庭
18世纪末英国上层开始注意个人卫生,这种习惯逐渐传至欧洲和北美
1842年英国人查德威克发表调查报告,认为疾病同不卫生有密切的联系,提出建立干净的自来水系统,保证个人和公共用水卫生,建立地下排污系统,清扫街道等建议
1848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公共卫生法
1855至1875年伦敦建设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并全部完工
19世纪中期公共卫生运动在美、法、德等国获得支持,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在欧洲各城市初步形成
1868年巴斯德的细菌理论获得证实,促进了公共卫生运动的发展


(1)概括瘟病学说的演变历程;指出瘟病学说在明清时期形成体系的原因。
(2)归纳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卫生与健康的成就;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

材料二   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据程扬《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与国家、民族联系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

——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朝和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和英国两种防疫观产生的社会背景并简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分析晚清卫生观念的传播对近代化的积极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西一地在明代276年间曾37次出现灾疫,且多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之后,尤以万历、崇祯两朝为甚。疫灾常常与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尤与饥荒并发的频率最高。战祸一起,疮痍满目,疫疠丛生。面对频发的灾疫,朝廷常常发布诏令减免税粮田租,也常发帑赈济直接救济灾民。在疫病流行时期,军营将士会食用特定草药预防疫病,并将染病患者与健康士兵隔离开来,以免扩大传染。地方官府常常采取施医送药的救疗手段,扩大救疗面。一些深怀济世思想的医生不避疫气,不辞劳苦,施医送药。深受儒家爱民思想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也主动出资出力,救助于民。

——摘编自张丽芬《明代山西疫灾特点及救疗措施述略》

材料二   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英国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至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等

材料三   1910年12月,肺鼠疫在东北大流行。当时清政府尚无专设的防疫机构,沙饿、日本均以保护侨民为由,要求独揽防疫工作,甚至以派兵相要挟。迫于形势,清政府派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到东北领导防疫工作。

1911年1月,伍连德在哈尔滨建立了鼠疫研究所。同时,他请求清政府采取建立隔离医院、控制疫区交通、加强铁路检疫、火化鼠疫患者尸体等防治措施。他依据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防疫理念和办法,仅用了四个月时间,便成功扑灭鼠疫疫情。为了介绍此次控制鼠疫的成功经验,1911年4月,清政府在奉天举行了“万国鼠疫研究会”。参加会议的有英美等11国的代表,共33人,伍连德任中方首席代表。会议宗旨为研讨微生物学及传染病学理论。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

——摘编自百度百科等网络资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防疫措施的特点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及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伍连德防疫成功的原因及影响。
2020-04-2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下学期居家学习线上检测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