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8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现代世界主要公共卫生事件简表

时间

事件

16世纪

天花、麻疹等肆虐美洲,导致95%的美洲原住民死于白人带来的疾病。

1848年

英国制定了《公共卫生法案》;设立国家卫生委员会,重视都市的排水系统,修建了许多下水道,并开始定期收取垃圾。

1851年

由于霍乱在欧洲多次爆发,引起各国的恐慌,因此在法国巴黎召开了首届国际卫生大会。这次会议统一规定了对到达欧洲港口的船只进行检查和隔离的措施。此后,国际卫生大会多次在欧洲和美国召开。

1865年

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发现,他称之为“病毒”的微生物是传染病的病因。

1918—1919年

西班牙流感,世界1/3人口被感染,5000万至1亿人丧生,甚至加速了一战的结束,因为各国已经没有额外的兵源。

1920年

成立于日内瓦的国际联盟卫生组织诞生。

1928年

亚历山大.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1940年青霉素被生产出来并开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广泛使用。

1948年

世界卫生组织成立。

2003—2004年

“非典”在中国广东首发,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在中国政府采取强有力控制手段,并和世界卫生组织通力合作后,疫情逐渐得到控制。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近现代世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相关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2020-06-2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最后一卷(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人类的历史也是疾病的历史,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加剧了各种疾病的传播。传染病的的流行对人类文明产生深刻而全面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活者着的人们,每天看到这一类或大或小的事,心里就充满着恐体和种种怪念头,……有些人以为唯有清心寡欲,过者有节制的生活,才能逃过这一场疲“…也有些人的恰巧相反,以为唯有纵情欢乐、纵饮狂歌,尽量满足自己的一切欲望,什么都一笑置之才是对付瘟疫的有效办法…浩劫当前,这城里的法纪和圣规几乎全都荡然无存了。因为神父和执法的官员,也不能例外,都死的死了,病的病了。

——薄佳丘(意)《十日谈》

材料二:1665年至1666年间,伦敦城爆发了一场大瘟疫,这场瘟疫造成大约10万人死亡,差不多相当手那时候伦敦城总人口的五分之ー。伦敦大夜之时,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带他的王室内廷,整个搬迁到了牛津。

——(美)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铜铁》

材料三:1918年春发了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它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超过了一战四年的死亡人数。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此次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的海路交通和海上贸易可能促进了这种传染病的蔓延,所到之处带来了快速死亡。此流感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回之一,因为各国都已没有额外的兵力再作战。

——杰里·本持利(美)《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材料一所述这场瘟疫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
(2)为躲避这次瘟疫,牛顿回到乡下。在乡下期间,他在光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结合所学,指出牛顿对这些领域进行总结的作品及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8年流感在全球范围蔓延的原因,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集团失败的根源。
2020-06-2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202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族繁衍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疾疫抗争的历史。商朝甲骨文中“疾年”的说法,就是指疫病流行。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能辨别出伤寒、疟疾、痒疥疾等传染病,抗击传染病的措施也已出现,进而以制天命而用之”的昂扬精神,鼓舞民众防治疫病的信心。《乾卦》的九三爻辞说:”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疠),无咎”,意谓处于困难时期,要自强不息,要有坚决战胜疾没的信心。疫情发生后,本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的思想,历代政府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救灾措施。唐大和六年春,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流传疫疾,文宗责成地方官员亲自下乡送药,向老百姓传播防治疫病的知识。历代政府都重视灾后的竭免和赈恤,发生疫病后,地方官吏必须及时如实.上报灾情,逐级向上,层层汇总,直至中央,并且对上报灾情的时间和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有关部门要及时进行勘灾、赈济。

——摘编自邓铁涛《中国防疫史》等

材料二   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士人走出国门考察西方,已经充分意识到预防对防疫的重要性,而治疗效果是有限的,把种痘、清洁等明确视为预防瘟疫的重要内容。面对瘟疫,传统做法基本以“走避”为主,近代士人转而主张采取诸如消毒、检疫、隔离及针对性治疗等积极防疫举措来应对。受西方影响,1905年,清政府成立了中央卫生行政机构一巡警部警保司卫生科,全国范围内制度性的卫生行政就此起步。

——摘编自余新忠《晚清的卫生行政与近代身体的形成一以卫生防疫为中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防治疫病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与我国古代防治疫病观念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2020-06-20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延期提分压轴(一)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欧亚大陆,寒冷期与瘟疫时代的来临不期而遇。据估计,在14世纪的100年中,黑死病在欧洲共夺去了2400多万欧洲人的生命,约占当时全欧洲人口的1/4.面对黑死病的肆虐,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一些城市的市政当局,通过相关法律禁止集会以防瘟疫传播;对丧葬进行规范管理,以杜绝病源扩散;强制对出入发生瘟疫的城市进行限制;加强基础卫生设施建设,重视对垃圾的处理,人们懂得了许多卫生习惯。此后几百年里,地中海沿岸通过隔离防治鼠疫便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事情……黑死病给世界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欧洲乃至世界各国从此非常注意对传染病的防治,国际上通常称其为“第一次卫生革命”。

——据【美】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王旭东《世界瘟疫史》等

材料二:“清洁”一词,中国古已有之。近代以来,国人的清洁观念逐渐变得重要而明晰,清洁事务不仅被视为卫生防疫的关键乃至首要之务,而且成为关乎种族强弱、国家兴亡与体面的政治大事;原来基本属于个人事务的清洁活动也日益被作为公共事务纳入官府的日常行政事务之中。

——据余新忠《防疫卫生行政身体控制——晚清清洁观念与行为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世纪西欧人应对黑死病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赋予了“清洁”一词怎样的新内涵,并分析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积极作用。
2020-06-2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血吸虫病是一种传染极广、危害极大的寄生虫病,中间宿主是钉螺,人畜都会感染, 长江中下游的农村地区是主要疫区。由于此病防无妙法,治无良方,被群众视为绝症和 “瘟神”。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健康问题,始终把防疫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1955年、1957年相继成立中央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和卫生部血吸虫病防治局,扭转了防治血吸虫病缺乏统一领导的局面。1955年成立中央防治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各省、市、区都成立了对口的血防科研组织,发挥血吸虫病防治和科研攻坚的合力作用。消灭血吸虫病要在消灭钉螺、治疗病人、管理粪便、安全用水、个人防护等环节齐动手,为此各级政府依靠、发动群众,根据农业生产活动的规律和每项防治措施的适用时间、地点来确定防治工作的重点和方式。1958年6月30日,曾经的血吸虫病重疫区余江县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消灭血吸虫病的县, 被永久地载入了史册,同时彰显着新中国创造的伟大力量。

——摘编自班和《20世纪50年代党领导消灭血吸虫病的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防治血吸虫病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防治血吸虫病的历史经验。
2020-06-1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0届高中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1720年法国马赛大瘟疫爆发后,法国政府规定马赛与普罗旺斯市民不能和其它地方的人有任何来往,否则会被处以死刑,1722年瘟疫得到控制。随着对美洲贸易扩张,马赛经济恢复,1765年马赛人口也达到瘟疫前的水平。根据材料与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瘟疫爆发于法兰西第一帝国期间B.瘟疫直接导致七年战争法国失败
C.法国政府强力干预遏制瘟疫蔓延D.对美洲扩张引发了美国独立战争
2020-06-1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0届高三衔接诊断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一直在探索如何遏制瘟疫的传播,减轻瘟疫的破坏。有学者认为端午节便起源于南方的“祛病防疫”习俗。秦与西汉都有专门安置隔离病人的场所。张仲景编纂的《伤寒杂病论》,认为瘟疫是由“岁时不和,温凉失节”的疫气所导致。东汉至南北朝时期不仅战乱与自然灾害频繁,也是瘟疫发生数量与频度的高峰时期。“卑湿”的南方地区最容易发生疫病。唐宋时期瘟疫多发生于春夏两季与都城附近。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提高医生的社会地位,加强药物的统一管理,改善公共卫生等手段防控疾病。医生也积累经验,精选各家名方,使许多行之有效的处方被保存了下来。明清时期是疫病的又一个高峰时期,疫病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递减的规律。温病学派由此在江南诞生,认为瘟疫是通过空气与接触进入口鼻而传播。温病学派也十分重视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明代出现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术”。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药店遍布各地,药材业的发展有利于疫病的治疗。

——摘编自张剑光《千年疫情》等

材料二 霍乱长期以来一直是孟加拉和印度地区的地方病。1817年从印度向其他地区大面积传播。1830年,霍乱发展成全球性的疫病。1831-1866年间,霍乱曾先后四次在英国肆虐。有人认为霍乱是穷人的疾病,贫民窟是霍乱滋生的温床。卫生派则认为霍乱不仅是一种传染病,更是社会不卫生的表现和必然结果,贫穷的工人生活在一个更适宜霍乱繁殖的地区。主张当局应该关注穷人,改善他们的卫生状况来预防霍乱。卫生派主要由医学界人士和某些社会改革家构成,他们不遣余力的揭示霍乱与肮脏之间的关系,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848年在霍乱再度爆发之际,议会授权成立了中央卫生委员会。委员会利用议会授予的法律权力,在全国建设供水和下水道系统,有效制止了霍乱的流行。1851年英国参加了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卫生大会,其重要议题就是如何对霍乱等传染病加以防治并制定了世界第一个地区性《国际卫生公约》。

——摘编自毛利霞《从隔离病人到治理环境;19世纪英国霍乱防治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瘟疫流行的特点及有效的防治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爆发霍乱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战胜瘟疫的认识。
2020-06-1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诺贝尔奖获得者莱尔德堡格说:同人类争夺地球统治权的唯一竞争者就是病毒,可以说人类发展史也是一部病毒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防疫制度。政府将应对疫灾视为荒政的一部分,一般以设立施医局、施医送药为主,仅是临时、临事的偶然之举,而受到救助的范围往往仅限于首善之区的京师畿辅一带。……清代,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地方医政体系——医学署、惠民药局,渐次荒废,官方医政体系崩溃。……清代后期,财政拮据,疫灾频频,国家应对无力,只得依靠以赈捐、义赈、义演等民间慈善救助为主的救灾措施。

——李孜沫、陈丹阳《清代卫生防疫机制的引建》

材料二: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英国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等突发灾难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该决定被认为是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在大疫面前,英国职能部门与官员大都能忠于职守,上行下效,英国民众在防疫其间积极配合政府实行隔离,以控制疫情向外扩散,为此不少人不惜以牺牲自身生命的悲壮代价来换取周边邻近地区的安全。至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等

材料三   清代卫生防疫大事记一览表

序号

   

机构/规章

   

1

同治十二年(1873)

海港检疫

中国海港检疫之始

2

同治年间(1862-1874)

疫区检疫

中国疫区检疫之始

3

光绪二十八年(1902)

天津卫生局


《天津卫生局现行章程》

中国地方施行卫生


行政的序幕

4

光绪二十八年

卫生巡捕

中国最早的种类意义


上的卫生警察

5

光绪三十年

北洋卫生局

中国第一个区域性防疫机构

6

光绪三十年

上海万国红十字会

中国红十字会之始

7

光绪三十一年

巡警部-警保司-卫生科

全国制度性卫生行政起步

8

宣统三年(1911)

《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

中国第一部全国性防疫法规

9

宣统三年

《大清违警律草案》

为警察依据行政法规


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10

宣统三年

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


意义上的国际会议

11

宣统三年

民政部防疫学堂

培养专门防疫人才

……

……

……

……

——李孜沫、陈丹阳《清代卫生防疫机制的引建》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英两国在防疫措施上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公共卫生事业与古代相比,有何新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带来这一变化的原因。
2020-06-1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材料   1917年10月26日,列宁向俄国新工人政府宣读了布尔什维克关于和平的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结束屠杀,拥抱国际团结,但被两个好战的大国置若罔闻。但是他们甚至列宁本人都没有意识到:如果布尔什维克的和平提议被采纳,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就可以得到更有效的控制。从1917年末到1920年,流感病毒在全球迅速传播,平民付出了特别沉重的代价。1917年,当布尔什维克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基于和平的新起点时,资本主义政府有一个不同的议程。他们想要帝国主义的胜利和帝国主义下的和平。这意味着,当流感这样的灾难爆发时,他们没有停止战斗的意愿,也没有将从大规模屠杀转向大规模关怀的意愿。病毒没有国籍,它是国际性的。国际主义和集体行动对人类的贡献可能远远超过对国家掌控权的争夺和对自由市场的冷酷算计

——摘编自【英】约翰.威斯特摩兰《1919年西班牙流感的教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吕氏春秋.季春纪》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黄帝内经》提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向大小,病状相似。”由此可知
A.人们对于疫病的传染性有了一定认知
B.统治者对传染病采取定的防治措施
C.中国古代医学成就在世界上产生影响
D.人们对于传染病的预防工作达成共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