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教育敕语》是日本近代思想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对此,美国日本学学者赖肖尔称之为“保守主义宣言”,日本著名思想史家石田一良评论它是“国家主义者的圣典”。朕唯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尔等臣民尽孝于父母、友爱于兄弟、夫妇相和、朋友相信、恭俭持己、博爱及众、修学习业以启发智能、成就德器。进广公益、开展世务、常重国宪、遵守国法。一旦缓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者不独为朕之忠良臣民,又足以彰显尔等祖先之遗风矣。

斯道也,实为我皇祖皇宗之遗训,子孙臣民俱应遵守。通诸古今而不谬,施诸中外而不悖。朕庶几与尔等臣民俱应拳拳服膺咸一其德。

——摘编自邹晓翔《论〈教育敕语〉的思想史意义》

(1)根据材料,归纳《教育敕语》的要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教育敕语》。

2 . 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严复曾说:“晚近更有一种自居名流,于西洋格致诸学,仅得诸耳剽之余,于其实际,从未讨论。意欲扬己抑人,夸张博雅,则于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彼实窃我中国古圣之绪余……令人呕哕。”

材料四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总体评价孔学?据材料二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

(3)“于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是何观点?严复对其批评的出发点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形成的理论成果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

2017-12-24更新 | 71次组卷 | 4卷引用:2015-2016学年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卡尔·本茨,汽车发明者,奔驰汽车公司创始人。1844年出生在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里。从小家境贫寒,靠为别人修理钟表挣取零用钱。中学时,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遵从母亲意愿就读于一所综合科技大学,其间,他较为系统地学习了机械构造、机械原理、发动机制造、机械制造经济核算等课程,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先后辗转了机械厂学徒、制秤厂设计师、桥梁建筑公司工长等工作后,卡尔·本茨开始创建自己的工厂,并很快将目标锁定在发动机的研制上,在经历过多年艰苦生活和无数次的失败考验之后,卡尔·本茨终于在1886年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内燃机为引擎的三轮汽车。一直在身后默默支持他的妻子勇敢地为他试驾这部汽车也取得成功。由此,卡尔·本茨的发明成果开始得到世人认可,他的汽车制造事业开始蓬勃发展。卡尔本茨理念先进,又能顺应形势变化,既开发生产反映汽车技术最高水平的‘高档车’,又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普通车’,为公司赢得可观的利润。1899年,他的奔驰汽车公司经过改组,终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动车生产厂家。

——摘编整理自百度百科《卡尔·本茨》

(1)根据材料,归纳总结卡尔·本茨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几种职业身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卡尔·本茨事业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2018-04-2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梭伦把“好的政府”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为此,梭伦在改革中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D.赋予平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遏制战略的缘起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是指贯穿整个冷战时期的美国争霸全球的国家安全战略。此战略是基于美国政府对其二战后世界地位的认识,即美国是世界领袖,负有“领导责任”。凯南最早提出和系统阐述了遏制苏联的思想,称为“遏制之父”他的思想对美国战略的制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当局者认为,由于苏联追求对世界的“绝对权威”,暴力的或非暴力的冲突随时可能发生。由于原子武器的发展,如果发生全面战争,人类“将面临全面毁灭的危险”。因此,不能采取直接对抗的战争形式来消除苏联的威胁。遏制战略既是美国针对苏联及其阵营的战略,也是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国家战略。正是由于后一种本质特征的存在,可以说冷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美国必然和已经完全放弃了遏制战略的思维。

——摘编自郭忆薇《冷战以来美国的安全战略和安全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制定遏制战略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遏制战略对东亚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鲁尔危机平息后,法国在欧洲的地位日趋下降。1927年4月,法国外长白里安借美国老兵参加欧战10周年纪念之际,提议同美国缔结“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永恒友好”条约,美国认为此类条约有利于稳定欧洲局势,确保美国投资的安全,遂表示原则上接受法国的建议。经过各国之间的谈判。1928年8月27日,美、法、英、德、日、意等15国在巴黎签署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通称《非战公约》。至1933年,共有63个国家加入该公约。各大国在签署条约时都提出了保留条件,从而使公约实际上化为乌有,而对于蓄意谋划战争的侵略者来说,公约也只能是一纸空文。但是,《非战公约》毕竟是20世纪20年代和平主义要求与和平主义运动的最高成就,它为各国政府放弃战争而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奠定了法律基础,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国际文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德日主要战犯的审判,就是根据据该公约的有关条款进行的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归纳《非战公约》签署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非战公约》。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拿破仑征俄失败)国内群众……厌倦征服。……在国外,各族人民辗转于枷锁之下,屈辱顺从的王朝企图奋起反抗。人人心怀不满。―――

——摘自《法国革命史》

材料二他的天才是一种破坏,而非其他。然而,破坏的天才是否定性的东西……拿破仑正是以这种天才的力量,把他所接触的东西都毁坏了。

——摘自克莱芒.罗歇《蒲鲁东关于拿破仑一世的发表的手稿》

材料三拿破仑的霸权完全是以武力为基础的。当战争把他所有的军队在西班牙、俄国(1812)、德国(1813)先后吞噬后,拿破仑的帝国崩溃了。

——摘自《法国史》

材料四谁能预料到这位1800年的开明之士(拿破仑)会变成1812年和1813年的疯子呢?……随着权力而来的,总是一种不可救药的狂吼。――

——摘自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所述归纳拿破仑失败的原因。

(2)材料中对拿破仑失败原因的分析哪些是不对的?请说明原因。

(3)材料三中的分析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维新后,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急速发展,国内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求把全国的农业也纳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因此,新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就是必须解决土地问题……明治政府在农民斗争的压力下,担心丧失“民心”,可又害怕真正彻底的土地革命,终于采取了自上而下实行改革的办法。

——伊文成等著《明治维新史》

材料二   在东方后进国的日本,资本原始积累这一历史过程,与英国和其他西欧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日本地主制度下的资本原始积累,其主要特点不是农民生产手段的被完全剥夺,而是农民剩余产品(剩余劳动)的被剥夺。其剥夺的主要方式,是国家征收地税。

——万峰《日本资本主义史研究》

材料三   改革中获益最多的是地主阶级,地主的地租直接来自佃农的剩余劳动以及部分必要劳动,而不是来自农业资本家的超额利润,这种地租显然带有封建地租的色彩。而地税改革给广大佃农带来的却只有苦难,……地税改革后的日本农村,每年都有大批农户丧失土地,或沦为佃户,或加入城市产业后备军的队伍。

——穆良平《日本地税改革探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明治维新后日本农业改革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地税改革的作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在土地和地税改革方面的相关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明治维新期间的农业改革
9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凡男年十五以上受露田40亩,女20亩。奴婢同样受田……所授之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度身亡,须还田于官。此外,初受田男子另给桑田20亩,作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传子别,不许买卖……新附民户,每3口加宅田1亩,奴婢5口1亩。桑田宅地为世业,受田后不准迁徙。
——王钟翰《中国民族史》
材料三(农奴)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垒自由的农民。
——1861年沙皇颁布的“二一九法令”
材料四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井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的什么措施?这项措施的实施对当时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均田令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3)材料三、四有关土地问题的规定,对两国工业化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土地改革的认识。
2016-12-07更新 | 25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岑仲勉、吕思勉1957年、1959年先后在其论著中,认为武则天是“暴主”“无棘毫政绩可纪”。1959年10月16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与北京文联召开的会议上,著名史学家吴晗、翦伯赞、吕振羽等进行了发言,一致肯定武则天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十年浩劫中,“四人帮”对武则天进行了歪曲和利用,在“左”的教条主义的支配下,将武则天研究引上了邪路。1982年,李必忠、陈贤华认为,武则天“继承了贞观时期的基本国策。通观全局,当时社会是继续向前发展的,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盛’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这一段历史的总导演,也应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

——武则天应得到基本肯定。——整理自李荷先《武则天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探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对武则天评价的阶段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