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60 道试题
1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德、法、美四国工业产量与殖民地面积位次表

项目
1913年工业产量位次3241
1913年殖民地面积位次1425

材料二   “德国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邻国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愿意把任何人挤到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讲话

材料三   在面对这场战争的打法及其带来的血腥残杀时,“诸如光荣、荣誉、勇敢或神圣之类的语汇变成了亵渎之词”,美国作家海明威写道。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许多幸存者的余生一直为属于“迷惘的一代”的感觉所困扰。……(战争)在继后的数十年里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图景……要“创造安全的世界”和“结束所有战争”的和约,留下的遗产是失望和怨恨。

——【美】丹尼斯·谢尔曼、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四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四月提纲》

材料五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阵地上去。”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六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

——《世界历史》杂志


(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何在?导火线是什么?由此推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如何?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如何“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图景”的。
(3)材料四中“革命的第一阶段”和“革命的第二阶段”各指什么性质的革命?
(4)材料五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观点。
2023-09-2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广东增城甘泉都(今广州新塘)人,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

湛若水29岁往江门就学于陈献章(号白沙),毅然焚烧"路引"(赴科举考试的证件),以表学习决心。他潜心研究心性理学,数年间学业大进。若水与王阳明(守仁)、吕神、王崇等人相与论道,学者相从甚众,声誉日隆。他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强调气理合一,知行合一,颇有新意和独创性,因而得以成为岭南一代宗主,与王阳明心学并立为“王湛之学”,南方学士,不少受其思想影响。

湛若水先后在江苏、安徽、福建和广东等地捐资修建书院40多所,“以兴学养贤为己任",其弟子遍布全国。他规定每一书院都设"赡田",以学谷周济贫苦学生,且订立崇俭规约以免侈奢恶伪。

湛若水勤于著述,著有《圣学格物通》《三礼经传测》《春秋正传》《四书训测》等,后人在新塘建“尚书府”牌楼,在荔城建“三尚书”牌坊以作纪念。

——整理自《明史·列传·儒林二》《增城县志》等


(1)根据材料,归纳湛若水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湛若水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3-04-0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安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姚莹(17851853),字石甫,安徽桐城人。他抨击参加科举的文人“读书惟知进取之事,不通大义,不法古人”,书院课业应“讲求道义、敦崇实学”“切于人伦之用”。姚莹曾在福建、台湾等地做官,在任台湾兵备道期间率领台湾军民抵抗英军的侵略。他两次奉旨担任藏差,并根据自身的亲身经历著成《康輶纪行》《东槎纪略》等考察类纪实著作,他在书中指出“英国居西北方海中……本国虽不甚大,人精巧,善治器械”“彼日夕探习者已数十年,无不知之,而吾中国曾无一人焉,留心海外事者,不待兵革之交,而胜负之数,已皎然者矣”“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士卒要寒能赤体,暑可重衣”等。姚莹一直致力于寻找振兴国家之策,是具有时代特色的进步思想家。

——摘编自施立业点校《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姚莹卷》


(1)据材料,概括姚莹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时代因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姚莹“考察类纪实著作”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归纳以姚莹为代表的近代进步思想家的可贵品质。
2023-03-27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后期),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但改革计划在不同国家效果也截然不同,在俄罗斯和中华帝国,保守的统治者有能力限制改革的范围;虽然他们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而在日本,反对派倒幕运动的成功,使改革者有机会进行比在俄罗斯和中国社会中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在20世纪早期,在明治维新领导人所实施的改革的基础上,日本成为一个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强国。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指出当时俄、中、日各进行了哪些改革。
(2)概括三国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并归纳日本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
2023-03-02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选择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迷惘的一代”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前的青年们视“拯救民主”“伸 张正义”“为和平而战”这些口号为自己的理想和使命,积极报名参军。战争结束后,曾让 青年们无比骄傲欧洲的传统文明瞬间崩塌。参战青年发现自己非但没有成为理想中的英雄人物,就连过去的工作也已经被没有参加战争的人代替了,城镇和家庭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变得很难适应,社会上只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而轻视追求高尚情趣等现象也令这一代青年感到迷茫、困惑、无所适从。没有了旧的根基,又没有新的道路引导,他们只能以对主流社会系统“迷失”的外观情绪来抗议社会。但他们在“迷惘”的外表下,在更深的程度上追求个人自由,不轻易向任何人妥协。

——摘编自车继雁《造就“迷惘的一代”:格特鲁德·斯泰因及其作品研究》

材料二   现代中国重要青年运动年表(部分)

名称内容
保家卫国斗争中的青年运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青年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青年指战员占了志愿军部队总数的66% ,战斗连队中青年占80%以上,基层干部大部分是团员,他们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的献身精神,为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和平与幸福,作出了重大贡献。
全国青年学雷锋活动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中共中央倡导下,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各条战线涌现出许许多多雷锋式的集体和个人。
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各地团组织相继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热潮,提高了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本领。
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进入新时代,广大青年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科研攻关最前沿、抗疫斗争第一线、捍卫国防最前线、基层实践大舞台,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冲得出来、勇挑重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奋斗。

——摘编自黄蓉生《青年学研究》;贺军科《续写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精彩篇章》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迷惘的一代”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前后西方青年精神世界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现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共同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晚清年间,左宗棠在西北地区先后担任总督、督办等职14年,足迹遍布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他在西北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和革新活动,使积贫积弱的西北焕发出新的生机。他提出“以畜牧导民,渐谋耕获”对于农业,他强调“不必概行耕垦,始尽地利也”。为发展农业经济,他通过防营独办、兵民合力、官贷民力三种方式修建水利工程,地跨从平凉、秦州、河州到西宁、肃州;提倡广种桑树,发展桑蚕业,同时要求西征将士要主动栽树,鼓励沿路官民在道路两旁协助植树,禁止砍伐“屋边、庙边、祠堂边、坟边、园内竹木及果木树”。他组织地方官员安置流民,发放生活必需品和屯田工具,同时对军屯实行“照粮给价”。对商人豁免积欠课银,停止应征杂课;对茶叶贸易实行“以督印官茶票代引”严格税制。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他把机器生产用于西北的经济开发。这一系列举措,对西北地区和国家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

——摘编自韩立君、郑淇月《浅论左宗棠西北经济开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左宗棠开发建设西北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左宗棠治理西北的主要方略及其影响。
2022-12-14更新 | 20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卢作孚推行以北碚为中心的乡村建设,他从实验区的地形、物产的实际出发,从实业入手,进而推动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他还建立饮水消毒站、运动场、在囤船上创办船夫学校,在染织厂兴办工人学校,为了训练妇女的职业文化素养,举办妇女学校,“由这些具体活动,引起大众管理公共事务的兴趣,以训练大家公里公共事务的方式,以完成地方自治的组织,尤其是进入现代化的经营。”

   ——摘编自周凝华、田海蓝《卢作孚和民生公司》

材料二   鉴于过去的教训,这次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动,不搞“一刀切”,该种粮的种粮,该种经济作物的地方种经济作物,该放牧的放牧,该养鱼的养鱼。从1989年开始,“粮食统购价格提高20%,棉花、油料提高15%和25%,生猪平均提高26%。”杂交水稻从湖南推向全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增产20%以上,农村的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由原来的长时间的停滞不前变得欣欣向荣。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作孚乡村建设实验的思路,分析其乡村建设实验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农村的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乡村振兴的认识。
2022-10-30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克庄(1187-1269年),福建莆田人。宝庆元年(1225年),刘克庄任建阳县令,到任之初,他发现建阳县义仓仅存粮八百石,便多方筹款购粮三千石,使之恢复原有的储备规模,以应急需,并特撰仓联“聊为吾民留饭碗,岂无来者续新灯”以警示后来者,被誉为“父母之心,仁人之言”。嘉熙四年(1240年),年逾半百的刘克庄出任广东提举,继转漕运兼市舶使。刘克庄在粤期间,以关心民瘼为己任,清理积压狱案,为弱者申冤,力办利民实事。在南粤任上,旱情不断,刘克庄不忍庄稼将熟而枯败,孑民几番饥馁,连连祈雨抗旱。甚至于行将调任离职之际,他仍怀拳拳爱民之心,祈神施雨。

——摘编自《刘克庄:“聊为吾民留饭碗”》

(1)根据材料,概括刘克庄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刘克庄的事迹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治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

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这些使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黄正柏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

地区国家主要事件
亚洲中国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印度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国殖民者斗争
非洲埃及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俄比亚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
拉丁美洲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1)概述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时代背景。
(2)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概括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总体有何新特点?并根据材料归纳出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三种道路模式。
2022-07-21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财税体制改革,以“利改税”作为国营企业“简政放权”“减税让利”指导思想的实施措施,改变了国家与国营企业的纯收入的分配方式,形成了新的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4年实施的税制改革初步奠定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税制体系,在新中国税制改革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明确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并提出了建设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

——摘编自张斌《新中国税制改革历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税制改革的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税制改革反映出的治国经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