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18年年底,梁启超等人前往欧洲考察一年,感觉“科学万能”的梦破灭了,于是孔孟之学在梁启超心里复活;他认为许多诞生于西方文明的学问、观念并不适用于中国。导致梁启超观念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依然存在B.启蒙运动在全世界走向衰落
C.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影响扩大D.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美、意等国领导人为了各自的利益进行了激烈的争吵,但在这次会议上他们也有共识。他们一致赞同
A.恢复欧洲势力均衡B.削弱并且肢解德国
C.公平解决战后问题D.防止苏俄势力扩展
2022-05-25更新 | 484次组卷 | 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选考)试题
3 . 下表为清代中国赴日商船所载商品种类数量统计情况。对其数据变化原因的合理解释是(     
A.中日之间贡赐贸易加强B.日本蚕丝织造业有很大进步
C.殖民扩张危及中日商贸D.中国民族资本得到长足发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

2017-08-04更新 | 3609次组卷 | 22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2019-01-30更新 | 2854次组卷 | 8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指出:“在宋神宗的强力支持下,王安石以经济为中心的变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当改革向纵深发展时,这场缺乏政治支持的经济改革开始举步维艰,趋向失败,而且前期的改革成果也难以维持。”该学者意在强调
A.统筹规划决定王安石变法的成败B.王安石变法仅限于经济领域
C.统治者支持是变法成功的关键D.变法必须先从政治领域启动
2021-02-03更新 | 1329次组卷 | 30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学者陈旭麓指出:“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以下各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晚清政府拒绝通过改革挽救其统治B.维新运动宣传新思想促进国人觉醒
C.百日维新首次实践了君主立宪制度D.戊戌政变导致变法措施完全被废除
2021-12-27更新 | 1188次组卷 | 7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二战后期美国力图在战后建立“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苏联也希望建立新的国际组织来“保证持久和正义的和平”。1945年10月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的联合国建立起来。这表明(       
A.美苏在战后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诉求B.美苏都希望建立自己主导的世界秩序
C.维护和平的理念顺应了国际发展大势D.两种社会制度国家能够永久和平相处
2022-06-15更新 | 400次组卷 | 2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商鞅认为,“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农战”思想的内涵是(     
A.政府承认土地的私有并按亩纳税B.推行小家庭经营政策
C.农民安心生产国家才能对外攻战D.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采取各种措施解决统治难题,如前秦统治者整顿吏治、打击豪强、尊儒重教、移民十万户入关中地区等。北魏建立后,孝文帝推行俸禄制、均田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改革。孝文帝的改革
A.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B.促使汉族门阀制度逐渐产生
C.削弱了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基础
D.强化了关中地区的战略地位
2020-04-30更新 | 1735次组卷 | 5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