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在世界大战的激烈厮杀背后,经济往往扮演着特殊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材料二:军火制造不仅提供了想象中的安全,还提供了就业机会。例如:美国的失业人数直到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开始重整军备时才大大减少。同样,希特勒因实行庞大的重整军备的计划,才迅速解决了他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各企业问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希特勒之所以能最成功地使其国家摆脱经济萧条,是因为他在其国家的备战方面做得最彻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930—1938年大国国防开支(以当时百万美元为单位)

日本
意大利
德国
英国
法国
美国
1930
218
266
162
512
498
699
1933
183
351
452
333
524
570
1934
292
455
709
540
707
803
1935
300
966
1607
646
867
806
1936
313
1149
2332
892
995
932
1937
940
1235
3298
1245
890
1032
1938
1740
746
7415
1863
919
1131


——根据《大国崛起》相关数据整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提出了什么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市场经济出现的“运行故障”有何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国防开支呈现怎样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30年代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
(4)鉴于二战的巨大损失,为缓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的需要,二战后初期,西方各主要国家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调整?
2016-11-18更新 | 5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浙江省杭州十四中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据统计,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战时,由华尔街的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只有2700万美元。这一数据说明(       )
A.美国在参战前属于协约国集团B.美援是协约国取胜的主要原因
C.协约国经济实力远在德国之上D.美德矛盾由来已久,根深蒂固
2016-11-18更新 | 5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学年浙江省海盐元济高级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卷
3 . 有学者统计,北朝正史记载的男女双方均有姓名可考的族际通婚共241起,仅北魏一朝就有121起,其中鲜卑与汉族通婚占绝大多数。这一现象
A.是北魏改行汉制的结果
B.属于纯粹的政治联姻
C.加快了民族交融的进程
D.解决了民族歧视问题
4 . 根据有关材料统计: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美国华尔街的银行给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则只有2700万美元。上述材料表明
①美国借战争之机同交战双方做生意
②美国参战前实行中立政策
③美国参战前就已倾向协约国集团
④世界金融中心转移到了美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5 . 清人洪亮吉在其文集中曰:“春秋时,列国皆用同姓,惟秦不然。”据他统计,秦国自孝公以来共引进了53名外国人才,这些人才对秦的发展和壮大直至最后的统一起了重大的作用。据此可知秦国
A.商鞅变法影响深远B.军功爵制推行得力
C.历来重视招揽人才D.贵族势力严重削弱
6 . 在历史问题的探讨中提升历史思维能力,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曾欲研究中国与印度文化沟通之迹而考证中国留学印度之人物。吾细检诸传记 ,陆续搜集,……其后每读一书,遇有此者则类而录之,经数月乃得此数。吾因将此百八十馀人者稽其年代籍贯、学业成绩、经行路线等,为种种之统计,而中印往昔交通遗迹可以大明。
——摘自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二:抗战爆发不久,印度各界对中国抗战提供了物资扶持与道义声援。泰戈尔就带头捐献,同时动员加尔各答的国际大学通过义演募捐用于中国抗战。连续发表谴责日本野蛮暴行、声援中国抗战的文章、诗歌、公开信,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也使日本政府对泰戈尔记恨又怕,印度还从军事上帮助中国抗战……1942年,美国、英国、苏联、中国、印度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嚣张的日军切断滇缅公路后,等于把中国所有的对外陆地通道全部切断,美国建立了从印度汀江到中国昆明的“驼峰航线”,中国抗日军队得到了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中国人民也没有忘记印度在英国殖民统治下追求独立的正义事业,对印度的独立解放运动给予了物资上的帮助和道义上的声援
——据江亚平《印度: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度》、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整理
材料三:1954年,为了促进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印度驻联合国大使梅农在日内瓦与周恩来密切沟通,协调立场。万隆会议期间,中印两国总理自始至终保持密切的联系,在几乎所有重大问题上都相互配合和支持。
——摘自张敏秋《中印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在研究古代中印文化交流时所运用的史料搜集方法。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日本政府为什么惧怕泰戈尔?印度援助中国抗日飞国际法依据是什么?简述印度的援助在军事上的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20世纪五十年代中印关系的变化。知道这一时期中印关系的原则是什么?简述这一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
7 . 从以下“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中不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苏联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出兵中国东北
B.中国抗击的日本兵力最多
C.中国抗战开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04-14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浙江省宁波市新高考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图《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国别统计:百万美元》,指出第四组统计结果的国家是
A.英国B.日本C.美国D.俄国
2015-06-26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浙江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