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二战英国漫画(如下图):树下是隆美尔,他要摘的果子是亚历山大港,树上的蜂窝写着:英国皇家空军。对该事件结果解读正确的是
A.德军“海狮计划”破产B.北非德意军队陷于两线夹击
C.北非德意军队被迫全线西撤D.标志北非战事胜利结束
2021-12-09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中学等三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是历史不曾中断过的文明古国,国土辽阔,民族众多,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遗迹。观察下图,对图中所示地点的文化遗迹,标注正确的是
A.①—秦始皇陵及兵马俑B.②—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
C.③—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D.④—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群
2021-12-0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中学等三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制度创新是历史前进的重要支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外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践行孟德斯鸠上述思想并实现权力制约的?

材料二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徐继畲《瀛环志略》


(2)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华盛顿的历史地位。并结合相关史实,评价材料二观点。
2019-12-2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四校2019年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政治家对历史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641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松赞干布言)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布达拉宫),以夸示后代。

——《旧唐书》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的哪一民族政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材料二   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臣民和国王的领地。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是由公民组成的……民族主义的这种近代的形式在拿破仑时期得到了最大的促进。……对国家的这种息息相关之感从法国传到了邻国,而且,也是对法国侵略和统治的一种反应。……德国人在普鲁士人的领导下,建立了他们的德意志帝国。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民族主义的这种近代的形式在拿破仑时期得到了最大的促进”?指出材料二中德意志的“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分析“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的含义。
2019-12-2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四校2019年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战前,德皇威廉二世对战争胜利充满信心,他对即将开往前线的士兵宣布:“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但某场战役后,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给德皇威廉二世发去电文说:“陛下,我们已输掉了战争。”该战役在右图中的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
2019-12-25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四校2019年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战役的发生地。这一战役
A.改变了美国的“中立”政策B.标志着太平洋战场出现转折
C.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D.使美国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2019-12-2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四校2019年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在1944年5月,英美将实行‘霸王’战役并进攻法国的南部。届时,苏军将在东线发动攻势,以阻止德军由东线向西线调动。”该决议出自于
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
C.波茨坦会议D.雅尔塔会议
2019-12-2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四校2019年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战争与和平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战争中孕育着和平,和平中潜伏着战争。远离战争,维护和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94 甲午之殇】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国建构民族国家的兴衰荣辱始终与近邻日本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日本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打乱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中国每一次现代化变革都受到日本的干扰和影响,洋务运动终于甲午战争,民国新政终于抗日战争……
——田庆立 宋志艳《甲午战争对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影响》
【1914 世界梦魇】
材料二   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1914年之前曾说到,他那一代预期“全世界的生活将会变得更为理性、更为人道和更为民主……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会让人类变得更富裕……所有这一切都会和平的发生。”(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粉碎了这种梦想。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美)谢尔曼等
【1945 走向和平】
材料三   雅尔塔体制是指二战后期美、苏、英三国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达成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系列协议,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关于雅尔塔体制的评价,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①充分肯定雅尔塔体制的作用;②认为消极作用占主导;③既有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据据网络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是如何干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
(2)结合18世纪以来的西方历史,分析材料二中汤因比为什么在1914年前会有那样的预期梦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粉碎了这种梦想”,请从全球化视野分析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材料三中关于雅尔塔体制的评价,您赞成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9 . 著名史学家格奥尔格认为,史识——就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就是对历史的“灵心慧眼”,就是在一定“史观”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认识。据此分析,下列属于“史识”的是
A.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推动中国由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
B.《史记》记载:“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
C.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二战后,法国推行计划指导型经济发展模式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1987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长城的评价

(1)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建筑长城遵循的原则。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长城“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的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