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范仲淹变法时,身为副宰相,无法逾越宰相和其他执政官掌控改革大权。王安石变法首先不是颁布具体变法措施,而是设立了“制置三司条例司,掌经画邦计,议变旧法以通天下之利”。王安石这一做法(     
A.利于新法的实施和推广B.破坏了北宋的中央集权制
C.保证了改革的顺利推进D.使北宋宰相制度名存实亡

2 . 孝文帝迁都洛阳不到四十年,北魏灭亡。《魏书》认为:“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乎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横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这种观点认为迁都(       

A.加剧了北魏统治集团的腐败B.动摇了北魏政权的立国根基
C.不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丧失了保持民族特性的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史·李参传》载,李参为陕西转运使时,“部多戍兵,苦食少,参令民自度麦粟之赢余,先贷以钱,俟麦粟熟输之官,号青苗钱”,推行数年获得了官私两便的效果。后来王安石加以效仿,推行全国,地方官强制百姓借贷,民甚苦之。由此可知(       
A.青苗法旨在敛财于民B.边境更具备推行青苗法的条件
C.改革者从政经验不足D.变法措施激进蕴含着失败因素
2023-04-10更新 | 501次组卷 | 9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从河南二里头和时间稍后的四川三星堆遗址中,考古发现两地有一些共同特征的器物,都有陶盉(酒器)、龙形牙璋(礼器)、镶嵌绿松石铜牌、海贝等。但三星堆独特的青铜神像、金杖、面具和神树等,显示其特殊的祭祀行为。解读最准确的是(     
A.夏人礼仪在古蜀文明中传承B.古蜀文明兼收并蓄、个性鲜明
C.两地的区外贸易都相当发达D.两地文明之间存在着交流互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

—— 《韩非子 ·和氏》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 《韩非子 ·五蠹》

材料二     由于隋朝的严刑峻法和繁重的苛捐杂税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使唐朝统治者认识到:通过施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样的治国理论,才能达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三代之治”……在处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上,唐朝统治者认识到,道德在治国理政中比严刑律法更为基础、更为有效、更能反映人民意志、更能反映客观规律的社会规范,唐朝统治者在律法中全面贯彻儒家的德礼思想来维护社会稳定和阶级秩序。

——摘自齐栋《<唐律疏议>中体现的儒家法律思想探析》

材料三     随着保甲制度的不断发展,清王朝有关保甲制度的立法也更加完善。按清制规定:   “凡编保甲,户给以门牌,书其家长之名与其丁男之数,而岁更之。十家为牌,牌有头;十牌为甲,甲有长;十甲为保,保有正,稽其犯令作匿前愿者而报焉。城、市、乡、屯、灶、厂、寺观、店、埠、棚、察、边微,皆编之。凡海船,亦令编甲焉。”由此,保甲制度不管原籍何在,属于何种人口,只要居住在此,即要被编入当地相应类型的保甲户籍,打破明朝“人户以籍为定”原则。

——整编自卞利《清代户籍法的调整与农村基层社会的稳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和韩非子关于“礼法”的共同主张,并结合所学,简析上述主张对秦朝的统治产生的直接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唐律的基本特征,并概述该特征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代保甲制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打破明朝‘人户以 籍为定'原则”的政策条件。
6 . 中国古代四合院严格遵循“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的序列。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位于中轴线上的堂屋最重要,是长辈起居、主人会客及供奉牌位的地方,东西厢房是晚辈住所、前院设倒座,作为仆役住房、厨房和客房。这说明中国古代四合院(     
A.成为我国各地基本的居住形式B.反映了封建体制下家国同构的特点
C.体现了传统社会敬天保民思想D.深受封建等级观念和宗法思想影响
7 . 一战期间,成千上万的华工有组织的奔赴协约国,英俄法三国一共招募了华工达30万人。这些华工从事着建筑、修路等体力工作。甚至有不少华工被迫上战场,在战场上修理工事、运送弹药,在一战当中华工约有5万人死亡。对于华工出国参战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因为华工具有埋头苦干精神
B.中国得以收回某些主权提升国际地位
C.北洋政府直接派兵参加一战的结果
D.华工出国参战改变了一战战争性质
2022-12-28更新 | 1149次组卷 | 1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经过众多国家的一致行动,《联合国宪章》规定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武力使用或威胁,其中“大国一致原则”和“核均衡”是禁止使用武力条款赖以实施的“双支柱”。同时,联合国主张和推动其他价值,如自决权、人权、经济与社会发展及公正的国际秩序,但是这些价值均不能以战争或武力来达成。联合国的这些举措(     
A.意在促进国际安全机制的发展B.颠覆了欧洲旧有的国际法规
C.体现出大国之间协调合作加强D.带有帝国主义强权政治色彩
9 . 宋教仁在1913年2月的一次演说时称:“有人主张总统制,有人主张内阁制,我们是主张内阁制的,希望建设成议院政治。因为如果内阁不称职,是可以更换的,如果总统不称职,是没办法变更的,如果一定要变更,一定会动摇国本。”此演说旨在(     
A.防止袁世凯的复辟B.维护共和制的稳定
C.尝试建立政党政治D.促成国民党的组阁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贞观初,“以法理天下,尤重宪官,故御史复为雄要”,“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台院侍御史以弹奏为基本职责,重点在纠弹职位较高的官员。察院监察御史在御史台中品秩虽低,但职务繁杂,百司畏惧,其“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此外还掌祭祀、监南选、监司射、监决狱、分察尚书省六部等。贞观年间,全国被划为十道监察区,由监察御史十人分巡州县,监察御史以六条巡按州县,分巡时威仪显赫,“州县祗请相望,道路牧宰祗候,僮仆不若”。《贞观政要》中记载:“(太宗)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同时,唐太宗也对清廉官员和清正之举大加褒奖弘扬。

——摘编自吴毅《唐朝贞观年间防治贪腐的政策举措释析》

(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吏治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吏治改革的历史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