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是1947年6月5日出现的新闻漫画《来自德里的黑马》。漫画中,一匹来自德里的黑马被一分为二,分为“印度斯坦”(Hindustan)和“巴基斯坦”(Pakistan)两部分。骑士路易斯·蒙巴顿爵士将标有“自治领先地位”的马鞍盖在马的身上,作者给漫画配的文字是“有这个马鞍盖在马身上,没人会关注其他事情的。”这反映当时(     

A.殖民主义统治在亚洲的最后结束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取得重大胜利
C.内外交困迫使英国改变殖民策略D.印巴分治确保了南亚的稳定和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作为《凡尔赛和约》第一部分、也是构建凡尔赛秩序国际法基础的《国际联盟盟约》制定得非常仓促,在制定过程中根本顾及不到绝大多数国家的意见,盟约初稿仅在11天之内突击完成,相继被列入对德、奥、保、匈多国和约内,并分别成为其中的第一部分。这反映了(     
A.西方大国的协调机制取得显著成效B.巴黎和会工作效率极大提高
C.列强在国际法运用中实行双重标准D.大国强权政治操纵国际秩序
3 . [赋税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要理 解明代一条鞭法引致王朝财政体制转型,并由此开启了王朝国家统治模式的转型,需要从中国王朝国家财政体制结构谈起。历代王朝财政体制存在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国家之财虽然从理论上都属于君主,但并不必定聚于中央。早在汉朝,国家财政的基础本来就在郡国,汉武帝时期的财政措施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王朝财政制度,其结果实质上是加强中央财政的控制能力。但是,不管财政制度发生什么变化,都存在一个财用分掌于各级官府还是集中在中央的区别。藏之于州郡之财,甚至藏之于民之财,都是君主的,因为所谓“民”本身,也是君主之臣民,而地方政府和官民,不过是朝廷的执役,所以,在王朝体制下,财政运作需要处理朝廷与州郡之间分掌财用的关系,不是央地财权划分问题,而是天子治下“设官分职”的问题。

——据刘志伟《从国家财政体制转型的视角看一条鞭法》

材料二   11- -16世纪,各地大体上形成了贵族会议,并进而由贵族会议演化出议会,而税权,也大体由贤人会议转入这些组织执掌。由于国家规模空前扩大,事务浩繁,征税更加频繁。每次征税,国王都必须说明理由,而无论什么理由,都必须征得纳税人同意。反过来,由于征税频繁,社会也相应形成了“不经同意不纳税”的习俗或传统。由于征税涉及切身利益,纳税人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税权,国王遭拒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反映了纳税群体力量的强大,更反映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强化。这时,纳税人已经意识到赋税作为斗争工具的重要性,并以纳税主体的有利条件要求分享权力。而只要分得一定权力,就可以参与国家管理,继而制衡王权。

——据顾銮斋《赋税制度与欧洲政治制度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历代王朝财政体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一条鞭法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中国与欧洲赋税制度演进的不同方向,并分析这种演进对各自社会治理模式产生的影响。
4 .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体系历经数次重大变革。在这些体系中,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系的时间最短,仅存在了近20年就迅速走向了瓦解。下列各项中与该体系的内容密切相关的是( )
①承认波兰复国                       ②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③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   ④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律疏议》中规定:“诸非法兴造及杂徭役,十庸以上,坐赃论”。唐太宗还告诫巡视州县官员:“就田陇间劝励,不得令有送迎,多废农时”,这说明唐太宗(     
A.推行均田,鼓励垦荒B.不兴土木,休养生息
C.保证农时,减轻负担D.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6 . 经过众多国家的一致行动,《联合国宪章》规定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武力使用或威胁,其中“大国一致原则”和“核均衡”是禁止使用武力条款赖以实施的“双支柱”。同时,联合国主张和推动其他价值,如自决权、人权、经济与社会发展及公正的国际秩序,但是这些价值均不能以战争或武力来达成。联合国的这些举措(     
A.意在促进国际安全机制的发展B.颠覆了欧洲旧有的国际法规
C.体现出大国之间协调合作加强D.带有帝国主义强权政治色彩
7 . 【武汉街道地名】

材料

明清时期,户部巷为湖广布政使司存放钱粮的藩库所在地,布政司主管一省钱粮、户籍,与户部职能相似,因而得名。这一带原是一片水塘荒地,1912年,资本家喻兴隆在此修建了一栋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开杂货店等,远近闻名,以此得名。

1946年元旦,国民政府在收回全部租界后,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将本来是6条曾属英、俄、法、德、日五国租界的街道合为一体,统一命名为胜利街。四唯,是指治国的纲纪准则,语出春秋时期《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地名是触摸历中脉搏、感受历史温度的活化石。围绕“历史时空中的地名”,提取以上一幅或多幅地名图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12-02更新 | 8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问津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引用商鞅变法“内行刀锯,外用甲兵”“轻视教化”“轻罪重罚”“监禁庶民”等措施,来证明其个人悲剧不可避免。该学者意在说明商鞅变法(     
A.重农抑商,违背经济规律B.废除井田,破坏传统体制
C.峻法少恩,激化社会矛盾D.严令分家,加重民众负担
2022-11-25更新 | 524次组卷 | 30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仙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指出,《非战公约》关于“战争”的使用是比较笼统的,未明确区分侵略战争和自卫战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同时,关于禁止战争的措辞本身是不明确的,如果要禁止战争,应当要禁止一切形式的战争,如武装干涉、封锁等,但是公约却避而不谈。该学者意在说明《非战公约》(     
A.强调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B.进一步完善了集体安全机制
C.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有限D.加剧了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推行募役法与保甲法。百姓依照“募役法”免服差役而缴纳免役钱;保甲法下的农民成为保丁,但因其受到的训练不专业,在实际战争时仅能负责搬运粮草,依旧要服役。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的这些措施(     
A.强化了对社会的管控B.并未减轻百姓的负担
C.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D.意在改善军队的待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