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论语》记载,孔子的雅言仅用于《诗》《书》和《执礼》,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及实践(     
A.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要B.体现了一定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C.注重借鉴外来思想成果D.兼具学术研究和政治统治双重功能
2023-06-02更新 | 503次组卷 | 26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唐代诗人卢照邻有诗评武则天“居中履正,禀和体微。仪刑赤县,演教椒闱。陶钧万国,丹青四妃。河洲在咏,风化攸归”;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中有“惟昔武皇后,临轩御乾坤。多士尽儒冠,墨客蔼云屯。当时上紫殿,不独卿相尊”;元代叶颙《唐武则天传·樵云独唱》卷四中有“天人共愤世皆嫌,垂拱焉能二十年?谁信裙钗珠翠侣,反胜冠冕任英贤”。据以上关于武则天的评价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武则天
A.当政推动社会繁荣
B.治国才能值得肯定
C.当政有违儒家伦理
D.有虚怀纳谏的胸襟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国大将,戎马一生,忠勇过人,但也刚愎自用,后败走麦城,被擒身亡。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以英雄义士而非神人、圣人形象出现。唐中期,荆州民众开始自发兴建庙宇奉祀关羽,但诗人们咏三国故事还是以诸葛亮和刘备为主,很少有诗涉及关羽。北宋时期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受到重视,统治者一路加封,关羽由“侯”而“公”而“王”,成为护佑国家的最高武神。而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又成了道教的财神。元代时关羽又成为皇帝参加的“镇伏邪魔护安国”法事的“监坛者”,人们相信关羽的驱邪镇魔的作用。明中叶以后,其庙与“孔庙”并称,关羽成为知名度超过孔圣人的“武圣”。每年五月十三,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加上宋元以来戏曲小说的影响,关羽信仰日盛,明末清初“关帝庙”遍及全国大小城市和村落,成为全民各个阶层特别是游民和行商所接受和崇拜的“关帝”,而且随着华侨走向世界。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概括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发展的原因。

2018-10-20更新 | 98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西灵山县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选自梭伦的两首诗):

材料一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材料二“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大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它们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

(2)如果你是生活在梭伦改革时代雅典欠债为奴的平民,你会支持改革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梭伦的改革政策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原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材料一: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一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身贵族,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间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的局面,后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沉湘流域。楚襄王当政后,更为昏庸,朝政日益腐败,屈原虽遭谗被疏,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楚都郑(今湖北江陵)被秦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泪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他将自己满腔愤激的情绪,发而为诗,形成了激楚的情调。写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著名诗篇,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屈原生活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屈原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原因。

6 . “西学中源说”认为:西方的某些事物源出中国,中国学习这些事物乃是恢复旧物,不是学习西方。19世纪6090年代,此种说法最为盛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辟四门以开议院。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1898年)

材料二:彼欲广孔教之范围也,于是取近世之新学新理以缘附之,曰某某者孔子所已知也,某某者孔子所曾言也。……故吾最恶乎舞文贱儒,动以西学缘附中学者,以其名为开新,实则保守,煽思想界之奴性而滋益之也。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材料三:《孔子改制考》着重宣传孔子“托古改制”思想,康有为把孔子尊为“托古改制”的教主,把“六经”说成是孔子“托古改制”范本。这样康有为用以证明自己的变法主张,不但没有违背孔子的遗教,而且是孔子改革思想的真正继承者。经过康有为的装扮,孔子成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先师,以此来抵制封建顽固派对变法维新的阻挠和压力。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结合孔子的政治理想,分析材料一中康有为的看法是否得当。

(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康有为是如何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

(3)综合本题所有线索,评价“西学中源说”。

2016-12-12更新 | 39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