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58年,国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条例》规定农业税平均税率为常年产量的15.5%(60年代初国家大幅调减了农业税,此后基本稳定在此水平上)。同时,在征收农业税(正税)的同时,还允许地方征收一定的农业税地方附加。据统计,从1949年至2000年,农民给国家缴纳了7000多亿公斤粮食,农业税成为国家财力的重要支柱。

材料二   2004年,国家开始大幅度降低农业税税率,并选择吉林、黑龙江进行全部免除农业税的试点,农业税附加随正税同步降低或取消。一些地方还根据本地的财力状况,自主决定多降税率或进行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2005年,国家对592个扶贫重点县实行免征农业税,并进一步降低其他地区农业税税率。2006年,废止《农业税条例》,并全面取消了农业税。至此,中国农民告别了缴纳农业税的历史,而我国沿袭两千年之久的这项传统税收也宣告终结。

——根据《中国人大网》等相关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业税条例》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时期我国农业税收政策调整的趋势,并分析政策调整的原因。
2019-05-29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王韬(1828-1879)苏州府长洲县人。十九世纪上半叶,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广泛搜集介绍“欧美各国国情地理以著中国攻守之宜”的同时,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西方自然科学、政治思想、经济理念传入中国,中西文化的碰撞融合愈演愈烈。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王韬,逐渐认识到不是夷不如华,而是“华不如夷者多”,极力抨击保守派“划疆自保”的外交方针贻害无穷。他提出“全面兴利”的主张,强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他说“船坚、炮利、兵足而不得其人,欲务海战,必求其人”。旅欧的经历让他认识到报纸、舆论对民风、制度的积极作用,他倡议允许民间报纸“指陈时事,无所忌讳”。王韬一生致力于用他的思想鼓励中国人,抓住机会,让国家巍然屹立于世界之中。

——摘编自付崇《王韬的近代观》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王韬的近代观,根据材料归纳王韬的近代观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王韬的近代观形成的原因。
2020-02-1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材料 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大农丞桑弘羊试行均输法。“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方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现在则改由朝廷在地方各县设置均输官,把原郡国应交纳给朝廷的贡物或钱,部分折算成当地出产最多最便宜的物资,然后将这些物资再运送到最需要、价格最贵的地方去出售。由此,“输者既便,而官有利。”均输法发挥了良好作用,但各地均输官为牟取暴利而高抬物价的弊端也暴露出来。元封元年(前110年),桑弘羊又创立了平准法:在京师设置隶属于大司农的商业机构,“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

均输法和平准法两相结合,实际上是运用国家政权力量,实现国家对工商业的经管操控。这成为中国封建王朝财政经济运作经典模式,对中国传统经济的结构和运行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刘玉峰《汉武帝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政策之得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均输法和平准法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均输、平准政策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 910 944
100
28 302 403
100
5 299 517
100
1914
105 207 580
108.5
16 696 945
58.9
4 951 471
93.4
1917
51 989 185
53.6
——
——
2 309 160
43.6
1918
49 890 293
51.5
——
——
1 568 853
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作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
2019-01-30更新 | 1636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重庆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年在位)与肥义谋胡服骑射。国人皆不欲,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父)曰:臣闻中国者,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穿)远方之服,臣愿王熟图之也!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归纳赵武灵王颁布胡服令的目的及其关于服饰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服骑射改革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赵武灵王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王徵(1571一1644年),字良甫,陕西泾阳县人,明末著名科学家。1616年,王徵入京参加会试,结交了传教士庞迪我等人。1626年,王徵撰写《诸器图说》记述其已造和未造的虹吸、鹤饮、轮激、风磨等八种日用生产机械。次年又与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翻译、编著《奇器图说》,该书是最早系统介绍西方力学及机械知识的中文著作。王徵认为“学原不问精粗,总期有济于世”。在扬州任职时,他主持改造漕河水闸,以放水救秧;创制打捞机械,以捞取坠入高邮湖底的堤石。1634年,王徵在家乡创立天主教慈善团体“仁会”,意图以善举“补此有憾世界”。1643年李自成起义军占领西安,力邀王徵为官,王徵以死相拒,绝食而亡。王徵对传播西方科学、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卓有贡献,被誉为“南徐(光启)北王

——摘自田淼、张柏春《王徵——欧洲科学技术与文化的传播者》


(1)根据材料,归纳王徵一生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徵取得一系列科技成就的时代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契丹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为了巩固统治,辽太宗采取“因俗而治”的方针,“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契丹在地方上也实行胡汉分治,契丹和各少数民族实行部族制,汉人居地仿唐实行州县制。辽统治者将俘获的汉人、渤海人,分给宗室、外威、功臣、部族首领,他们建立塞堡,强制分得的人口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丹本无文字,阿保机称帝后,仿汉字笔画,创作契丹大字。以后又学回数史字创制契丹小字。契丹文字创制后,与汉字并行,但仍以汉字流行较广。在阿保机建国后,开始制定了成文法。从阿保机到耶律德光,直至10世纪末,不断进行改革,终于使落后的契丹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封建制统治在契丹全面确立了。崛起的契丹不断参与中原的政治军事活动,影响着中原的政局。

——摘编自北师大中国古代史教材 《中国古代史》(F)


(1)根据材料,归纳契丹国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契丹统治者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遏制战略的缘起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是指贯穿整个冷战时期的美国争霸全球的国家安全战略。此战略是基于美国政府对其二战后世界地位的认识,即美国是世界领袖,负有“领导责任”。凯南最早提出和系统阐述了遏制苏联的思想,称为“遏制之父”他的思想对美国战略的制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当局者认为,由于苏联追求对世界的“绝对权威”,暴力的或非暴力的冲突随时可能发生。由于原子武器的发展,如果发生全面战争,人类“将面临全面毁灭的危险”。因此,不能采取直接对抗的战争形式来消除苏联的威胁。遏制战略既是美国针对苏联及其阵营的战略,也是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国家战略。正是由于后一种本质特征的存在,可以说冷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美国必然和已经完全放弃了遏制战略的思维。

——摘编自郭忆薇《冷战以来美国的安全战略和安全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制定遏制战略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遏制战略对东亚产生的影响。

9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避免战争,捍卫和平,是人类不懈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西斯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不是说要消灭德国、意大利、日本的所有居民,但是确是要消灭这些国家里的基于征服和奴役其他人民的哲学思想。

——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43年初卡萨布拉卡会议

材料二

战后初年,许多德国人认为自己只是“受害者”。……(1963年)在奥斯维辛审判前后长达20个月的时间内,媒体对审判过程做详尽深入的报道和评论。德国知识精英也抓住机会在媒体上发声,引发了60年代中期对纳粹历史认识的大辩论。……1970年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纪念碑前做出了举世闻名的谢罪之举……各个领域对纳粹制度的产生及其根源不断地进行再认识与自我解剖,自觉地将反思历史作为政治及道德义务,并将其制度化、法制化。

(1)依据材料一,概述富兰克林·罗斯福对法西斯轴心国处理的基本态度。

(2)据材料二归纳战后德国对二战认罪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并指出这种变化带给我们的历史启示。

10 . 材料一   1859年4月,对奥战争爆发。除法国和撒丁的正规军外,革命家加里波第回国也组织志愿军参加了反奥战斗。……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各地爱国革命运动迅速高涨。从4月到6月,托斯卡纳、帕尔马、摩德纳先后爆发起义,推翻了当地的封建统治者。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我三大国因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侵略,三国决不会自身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来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日本亦将被逐出其以暴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

——中美英《开罗宣言》(1943年12月1日)


(1)根据材料一,分析1859年对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并归纳意大利统一战争中所呈现的特点。
(2)开罗会议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已发生根本转变的形势下召开的,请用具体史实予以说明。根据材料二,简要指出中、美、英三国制止日本侵略的具体目标。
2016-11-18更新 | 3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重庆市主城八区高三第二次调研抽测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