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7 道试题
1 . 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免役、保甲、科举、青苗等新法,在形式和内容有所变化及增损的情况下,均为宋朝以后的历代所沿袭。这说明王安石变法
A.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B.核心内容是扩大财源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仍存在着诸多的弊端
2 . 在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逐渐为建立专职官僚制度所取代,在以下改革中,体现这一变化趋势的是
①商鞅变法       ②管仲改革        ③鲁国初税亩        ④吴起变法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2020-08-0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的态度的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
朝鲜战争
(1950~1953年)
第四次中东
战争(1973年)
伊拉克战争
(2003年)
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B.苏联对西欧的有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力后盾
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反目成仇
D.西欧国家的人道主义传统
2019-01-3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湖北长阳县第一高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发生了很多变化:
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徙期。1954年宪法规定了公民有“迁徙和居住的自由”。
第二阶段,1958年~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1958年和1959年的户口制度对人口流动作了严格限制。1975年宪法取消了关于迁徙自由的条款。
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为半开放期。1984年制定的《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是对户籍政策的重大调整,人们对户口问题的认识有了新变化。
2010年5月,首次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截至目前,全国各省区市都已研究制定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25个省区市发布了居住证实施办法,2016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1.2%。实施居民身份证“三项制度”以来,办理异地居民身份证500余万张,2016年又有143.5万的无户口人员登记上了户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和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时的英国政治家埃德蒙·伯克已意识到美国革命意义:“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并不同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变化,而是由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全球通史》

材料二下面是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杰斐逊的言论:

①在美国,我认为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

——马隆《杰斐逊及其时代》

②对于一切都同样严格地公平地对待,而不论他的社会地位、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

——彼得森《杰斐逊作品选》

③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安全,知识就是幸福。

——梅奥《杰斐逊自述》

④(杰斐逊在连任两届总统期满时说)华盛顿将军在8年后树立了一个自愿退休的榜样。我将追随他。能够有更多先例,就会形成一种惯例,从而使那些妄想延长任期的人无计可施。

——邓博尔《杰斐逊政治著作选》

请回答:

(1)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美国是一个“新的种类的国家”?

(2)上述言论反映了哪些重要观点?据此对杰斐逊作一简短的评论。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美国《独立宣言》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

2018-02-20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4版高中历史选修2 第三单元第一课 美国《独立宣言》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表为1800~1950年日本东京人口变化状况(单位:千人)
年份1800年1880年1900年1950年
人口800105016005425

表中人口变化的趋势表明日本
A.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B.工业化速度加快
C.消除了封建生产关系D.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7 . 《联合国究章》规定: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这些规定
A.与国联盟约的宗旨基本一致B.有效防范了霸权主义的产生
C.使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D.反映了战后多极化趋势出现
2022-06-27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494年,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其根本目的是
A.缓和阶级矛盾B.顺应民族交融历史趋势
C.打击保守势力D.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2021-11-06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孝文帝此举
①彻底消除了民族矛盾   ②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③实现了北方与南方的统一   ④促进了北魏经济与社会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某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并提出了一些探究问题,邀请同学们帮忙解决。
(政治制度篇)

材料一   



(经济发展篇)

材料二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三   



(走向衰亡篇)

材料四   公元755年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2)从材料二的内容中,你发现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为民获利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从649年至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2020-11-2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