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材料   王进喜(1923~1970)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石油短缺的局面,他以强烈的责任感,高昂的政治热情,投入到为祖国找石油的工作之中。1960年,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在重重困难面前,全队“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大庆油田的开采,结束了我国“洋油”的历史。打第二口井时突然发生并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王进喜决定用水泥代替;没有搅拌机,他不顾腿伤,带头跳进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经全队工人奋战,终于制服井喷,王进喜因此被誉为“铁人”。王进喜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集中展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摘编自《求是》杂志中《新中国石油战线的铁人王进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进喜对我国石油工业建设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王进喜的事迹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材料 新文化运动时期,部分学者将中国国力的衰败归罪于普遍较低的识字率及结构复杂的汉字,汉字简化运动开始兴起。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快经济建设,文化普及成为当务之急。1952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1964年颁布《简化字总表》对将近2000个常用汉字进行简化,平均笔划从11.2笔下降为9.4笔。根据中央“尽量用一个宇替代多个字”的指示,简化方案大量合并汉字:“发”同时作为“發(发fa射)”“发(头发fa)”的简体字。随着单字表意准确度的下降,只能搭配进词组中使用,形成“字简词繁”的负面效果。而且民间自主简化、类推简化的风潮四起,大量混乱的字形带来了沟通的不便。随着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70年代之后继续颁布的简化方案逐渐被废止。1985年后汉字简化的热潮时告一段落。

——摘编自陈炽洪《试论汉字简化的失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简化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汉字简化改革的影响。

3 . 材料   农村经济经营形式的改革以及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导致了人民公社原有的一系列经济职能分散。改革人民公社管理体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1979年8月,四川省广汉县开始人民会社改革试点,拉开了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序幕。人民会社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是由政社合一改为政社分设。具体来说分为三个层次:一、将人民公社的政权职能和经济职能分开,原来有人民公社行使的基层政权职能由新成立的乡政府或镇政府行使;二、撤销作为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但生产大队作为独立的经济组织可以保留,成立农村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办理本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三、生产大队成了独立的自负盈亏的集体经济组织,其名称或保留,或采用农村生产合作社等其他名称。废除人民公社的过程从1979年试点到1984年基本结束,历时5年多,是一个逐步推开、分层次完成的渐进过程。1984年年底,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完成建乡工作,人民公社改革基本完成。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949一19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4 . 考古发掘证明,在夏朝和商朝统治黄河流域的同时,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国家统治。比如四川省三星堆有一个很大的城市,这座城市的年代大约为公元前1700年到前1000年,它的墓地与夏朝和商朝一样,里面有大量的青铜器、玉器、石器和陶器,此外还有贝壳和象牙。三星堆文化不仅是古蜀文化的典型代表,亦是长江上游的一个古代文明中心,材料反映了
A.三星堆的生产技术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
B.中国古代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平衡性
C.中国的手工业水平在当时最先进
D.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元末以来,由于连年战争,田册户册或毁于兵火,荡然无存;或面目全非,不足为凭,“民有一户应数十户差役者”。在战争期间,朱元璋就多次下令在其控制的区域内“籍户口”。洪武十四年(1381)明朝政府正式按职业把人口分为民、军、匠三大类,另有灶籍,登记制盐户。同时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各户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等。黄册共造4份,上送户部,布政司、府、县各存一份。因送户部的册子表面用黄纸,所以叫“黄册”或“户口黄册”。当时政府对编造黄册很重视,规定各户表册必须由本人填写,或本户自报请人代写,如有隐瞒作弊,家长处死,家属流放化外。黄册的编造,奠定了明朝的户籍制度,加强了对户口的控制。

——摘编自栾成显《明代黄册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初年黄册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明朝初年黄册制度的作用。
2019-05-15更新 | 144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I:历史土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旧中国高校主要分布在经济基础好的沿海地区及大城市,在院系、专业设置方面,较偏重人文学科。1950年,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召开,提出人才培养应“专、快、多”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从“通才教育”转换为“专才教育”。1952年,教育部提出高校院系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院校”,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教育部对高等院校的统一领导。

通过院系调整,综合大学数量从1949年的49所下降为1953年的14所,专门院校增加50余所;全国高校招生人数由1949年的3万余人增加至8万余人。理工类院校比例大幅提高,门类齐全的工科专业体系初步形成。高等师范院校独立设置,为基础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院系调整工作中,盲目仿效苏联模式,推崇“专才教育”,批判“通才教育”,使高等人才的培养走进“误区”;严重削弱了人文社会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也受到影响。

——摘编自郑璐《建国初期高校院系调整的评价与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高校院系调整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高校院系调整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发布《财政部关于施行法币布告》:

一自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1936年又增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

二、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以外,曾经财政部核准发行的银行钞票,现在流通者,其照常行使。但不得增发,逐渐用中央钞票换回……

四、凡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银类者,应自11月4日起,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除银本位币按照面额兑换法币外,其余银类,各依其实含纯银数量兑换……

六、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自由买卖外汇,稳定法币汇率。

材料二   法币改革后,中国摆脱了世界银价波动给国内经济造成的干扰,南京国民政府大大加强了对当时中国经济的掌控。……国民政府在货币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被大大提升,也为日后大搞通货膨胀埋下了隐患。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白银时代“的终结:国民政府法币改革始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历史影响。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据统计,(一战期间)在欧洲的华工总人数达到14万……他们都被分配到直接与军事相关的铁路、公路、船坞、兵工厂、军火库、草料厂等部门工作,有些华工则直接参与军需物资的装卸运输,更有一些华工被安置在战争前线从事挖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护、战地通信、掘埋尸体、装卸给养……但凡战争所需,几乎无处不往、无所不为……一战死在欧洲的华工至少有4000人。

——摘编自吴琼的《一战华工:中国走向世界的先驱》

材料二   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当地时间12月10日上午,在法国的北方重镇阿拉斯(ARRAS)市的中心花园圣﹣瓦斯特(SAINT VAAST),军号声、中法国歌先后响起,中法国旗迎风飘扬,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劳工树立纪念碑的仪式,在风雪中启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劳工赴欧参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劳工赴欧参战的看法。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905年11月2日,清朝政府勾结日本政府文部省发表《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要求中国留学生对在日学习活动、与国内通信要在清朝政府驻日公使和日本学堂登记,而且只能住在留学生学校宿舍。

这个规则出台后,引起了广大留日学生的抗议。但是在该如何具体应对这场斗争的方式上,留学生们出现了严重分歧。一派以秋瑾和宋教仁为代表,主张全体同学罢学回国;一派以汪兆铭和胡汉民为代表,主张忍辱负重留在日本继续求学,两派发生了激烈争吵,甚至到了水火不相融的地步,以至最后留日学生总会的干事们不想承担责任,纷纷辞职不干了。这种情况让日本报纸幸灾乐祸,描述中国留学生是“乌合之众”,1905年12月7号的《朝日新闻》甚至干脆说中国留学生是“放纵卑劣”的一群,挖苦中国人缺乏团结力,陈天华就是在看了这张报纸后的当夜,连夜手书了一封被后世人称为“绝命辞”的信,第二天就赴海而死。

——选编自《百度百科:陈天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天华“蹈海赴死”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陈天华“蹈海赴死”这一历史事件。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文天祥(1236﹣1283年),字宋瑞,吉州庐陵人。一生以抗元复国为己任,矢志报国,坚决反对和议。兵败被俘后,元朝统治者以高官厚禄相许。一再劝降,他不为所动,而以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为训,作《正气歌》,激励自己。在燕(元大都)三年,终不屈服,临刑从容不迫,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文天祥针对当时“尊卑阔绝,礼节繁多”的现象,主张“简文法以立事”;针对宋初革除藩镇,强干弱枝,中原失守的状况,主张“仿方镇以建守”;针对宋朝选人专守资格,论资排辈,造成国家之忧的局面,主张“破格以用人”。他还主张从幼学开始,端正身行,淳厚士风,为国家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

——摘编自姜国柱《文天祥其人及其军事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天祥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天祥受后世尊崇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