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材料   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遭到严重的经济困难,国防尖端项目面临“上马”还是“下马”的危机,聂荣臻力主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标志的尖端武器。在总体战略上,聂荣臻主张立足国情,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用的关键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基本方针上,聂荣臻从国内外基本形势和国防科技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在指导科技攻关时,聂荣臻根据组织大兵团攻坚作战的成功经验,最大限度地调动有限财力、物力和优秀人才进行科技攻关。面对党内“左”倾思想和轻视知识、不信任知识分子的现象,聂荣臻积极调整科技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要求科研机构中的所有党政干部都要做好科研工作和科研人员的“勤务员”,积极为科研工作者创造必需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摘编自战琳琳《聂荣臻: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奠基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聂荣臻的国防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聂荣臻国防思想形成背景和对新中国产生的影响。
2020-01-20更新 | 321次组卷 | 22卷引用:贵州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张公权(1889年—1979年),江苏嘉定人,被称为“中国现代银行之父”。1903年入上海江南制造局方言馆习法文,1906年赴日学习金融,回国后在上海发起组织立宪团体国民协会及民主党。经梁启超推荐,张公权出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1916年,他主导了对国务总理段祺瑞的银行停兑令的抵制,维护中国银行业的信用,使中国金融组织免受外资银行控制,也使北洋政府镇压民主革命的筹饷阴谋破产。翌年,任中国银行总行副总裁,修订了《中国银行则例》,明确两点:第一,各地分行发行钞票应维持相当的独立;第二,国家统一难望一时步入正轨,中行业务对象应由政府转移于工商业,尽量为商人和工业服务。久乱思治,他拒绝为军阀混战的各派系贷款,而对南方的国民党抱有好感。1926年,中国银行的南方分行先后几次汇款,作为北伐军兑换之用。1930年,他创办了《中行月刊》,并发表文章强调办银行的经验主要在于“信用”和“服务”。1935年,受蒋介石、宋子文的排挤,被迫离开中国银行,后任铁道部长、交通部长,期间他积极推动铁路事业的发展,在1937年至1942年,他领导完成新建铁路达1000英里。抗战胜利后,虽历任中央银行总裁等职,但终于1948年5月辞职。

——摘编自傅国涌《民国商人:1912—194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公权的主张,并分析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张公权进行简要评价。
2019-09-16更新 | 93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通过变革而图强是许多政治家的梦想。阅读材料,探讨下列主题。
主题一   变革策略

材料一   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

康有为在接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主题二   变革反思

材料二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效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孝文帝和康有为为变法分别采用了怎样的策略?
(2)关于材料二中的这场变革失败原因的争论,你的观点是什么?阐明理由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祖父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曾祖父便去世了,由他爷爷一手抚养长大,祖父的爷爷非常重视教育。祖父从五六岁便入私数,到后来去日本留学。严厉的家教、长期的求学,使祖父从小便树立了致力于民族解放事业的远大志向。

留学回国后,学养深厚的祖父担任了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那时他的月工责是120块大洋,再往后,他担任北大教投,月工资涨到200块大洋,加上他在别的大学兼课,每月收入至少有250至300块大洋。按说,他的收入已经不低了,但因为他把自己工资的很大一部分用在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建党的事业上,再加上经常慷慨帮助别人,以至于日子常常过得很紧张,后来,为了不让家里断炊,北大校长蔡元培只好嘱咐会计科每月从祖父的工资中拿出50块大洋,单独交给我的祖母,1927年4月28日,祖父英勇就义,年仅38岁,遗产仅有1块大洋。由于没钱安葬,只好举行公葬也就是向公众募集安葬欹项。

——摘编自李宏塔《祖父李大钊的“遗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李大钊的贡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辽圣宗(983-1031在位)时期,太后与圣宗承景宗改革之劳进一步改革。由于战争和人口迁徙,辽境内有大片田地荒荒,严重影响辽的经济发展.统和十三年,辽圣宗“诏诸道置义仓。岁秋,社民随所获,户出仓,社司藩共目”;“年谷不登,发仓以贷”。统和十四年,“以南京道新定税太重,减之”,在局部地区对新税法又进行了调整。统和十五年,下诏“募民耕滦州荒地,免其租税十年”。在延边地区设置屯田成兵,储备谷米均常,对巩固边防,备战备荒,起了重大作用。证圣宗的改革巩固了辽朝的封建统治,发展了社会生产,使得辽朝的发展达到繁盛时期

——摘编自式玉环的《论辽圣宗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辽圣宗经济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圣宗经济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创立三民主义、进行革命实践的同时,逐渐形成了有浓重中国传统伦理观的国际秩序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界,可将孙中山对国际分野的看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孙中山主要是以人种或地域为依据,做出黄白或欧亚分野的判断。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苏俄的兴起以及帝国主义仍然对中国等国家实行强权压迫政策等因素,孙中山对各国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提出了新的国际分野。他认为以后的国际战争“不是起于不同种之间,是起于同种之间。那种战争是阶级战争,是被压迫者和横暴者的战争,是公理和强权的战争”。从对欧美国家强权政治的批判中,孙中山主张以仁义道德的“王道”取代西方列强以强权武力为内核的“霸道”规则,构建平等、和平的国际秩序。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仁爱”“信义”与“和平”等传统伦理准则。阐发“王道”中的公平正义,与无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殖民压迫,主张民族自决的理论是一致的,这正是孙中山与时俱进,将传统赋予时代内涵而走向联俄、联共的原因所在。

——摘编自李育民《论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


(1)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在一战前后对国际分野标准认识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科学是一个用来为了“生命的利益和价值”的工具,应该为改善人类的条件提供帮助。爱因斯坦说,“我们大脑的创造物对人类将是一种祝福,而不是一种诅咒。”他们都认为
A.应该理性运用科学技术
B.科学技术能够改变世界
C.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D.科学发展引领人类未来

8 . 材料   1943年3月,罗斯福总统致函美国对外善后救济署署长菜曼,美国政府将全力支持联合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同盟国参战国家)善后救济工作。莱曼也深刻意识到:胜利本身不会创造持久和平。美国曾经帮助欧洲盟国打赢1914~1918年战争,却拒绝以慷慨的馈赠帮助欧洲稳定经济,结果导致经济大萧条和军国主义势力崛起,最终引起全球战争。为避免重蹈覆辙和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必须在直接的馈赠救济和销售或交换救济之间保持谨慎的平衡。为实现这个目标,总统已经确定,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任务不仅要从事直接救济,而且要帮助战争受害国人民尽快恢复本国必需品的生产和服务。为执行上述使命,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应运而生。短短两年间,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将价值39.68亿美元的2410万长吨(即“度、量”单位简称)稀缺资源无偿地馈赠给中国、波兰、南斯拉夫、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意大利等国人民,在世界史上留下闪光的记录。

——摘编自王德春《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诞生及其使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晚期美国支持对外善后救济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成立产生的历史影响。

2019-03-2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贵州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材料 唐代道制改革起于睿宗、玄宗之际,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分贞观十道为十二道和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改十五道,置按察、采访使,确定道的治所和使府编制,变革道的运行机制。唐中后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就在改革过程中发生变化,逐渐由州、府一县两级制向道一州、府一县三级制的体制转变。唐前期沿用十道巡察旧制,朝廷除临时遣使视察以外,缺乏更有效的间接调控管理手段。中央行政管理处于直接面对350余州府的局面,管理幅度太大,行政效率不高。玄宗集团的改革就是从整顿这种现状入手,唐代的道制改革及发展实践,不仅继秦郡、汉州之后开辟了一个唐道的时代,也为后来宋路、元明清行省和近代省地县制的发展做了阶段准备。唐道的发展甚至对东邻日本、朝鲜的地方行政体制建设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摘编自郭锋《唐代道制改革与三级制地方行政体制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时期道制改革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玄宗时期道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世纪60年代初以来)厘金(清政府的一种商业税)可以由清朝任何一个收费关卡收取,而关卡的数目没有限制,以至于在航道上运送一批特定物资时,所需支付厘金总金额没有一个上限(19世纪末)大清帝国政府已经批准在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国内和国际交易中取消厘金制度。该项提案已得到皇帝的首肯,而由盛宣怀和他在海关赋税委员会的同僚并伙同(两江和湖广)两位总督共同拟就的联名陈情书,也已经上呈给皇帝……此后(20世纪初),收取厘金的岗站数目不得再行增加,而整个内陆航运系统,将由帝国海关统一管理,这就是说,需要将它交在业务熟练、为人诚实的欧洲人管理之下,清朝会增收对外贸易中的税款……我们将有理由相信,整个大清帝国的贸易将会得到扩展,而清国也会在财政上快速地跻身一个相对便利的优势地位。

——摘编自【英】《泰晤士报》载《清国的厘金制度改革》(1902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政府厘金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政府厘金制度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