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孔子的思想影响深远。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也有康有为的孔子;有“细周王鲁”“素王改制”的汉儒公羊学的孔子,也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宋明理学的孔子。这反映了
A.儒学的地位不断巩固B.孔子思想具有时代性
C.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D.中华文化的多元共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左传》

材料二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民得买卖”。平毁井田中间纵横的阡陌封疆,进一步破坏井田制。按土地多少征税,以法令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并可买卖。

——摘自聂玉海《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它体现了怎样的土地制度?
(2)材料二体现的是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具有怎么样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姜子牙姓姜,名尚,字子牙。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封地吕为氏,故姜尚也称吕尚。又因他被周文王封为“太师”,尊称为“姜太公”或“太公望”。姜子牙是贵族旁支的后代,胸怀韬略,学问广博,在商纣王朝廷做官后,因纣无道而离开,游说诸侯也不被任用,后来到了西部被周西伯侯姬昌重用,周西伯侯姬昌暗中和吕尚策划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纣政权,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权谋和奇计,所以后代谈论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隐秘权术的都尊法太公的基本策略(姜子牙著有《六韬》)。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成为周国军事统帅,人称姜尚。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后封为齐侯,太公到齐国后,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因而人民多归附齐国,齐成为大国。

——据《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


(1)根据材料,概括姜子牙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姜子牙的历史功绩。
2020-05-1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5月在线学习摸底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2年11月,英法意希日作为一方,土耳其作为另一方,在瑞士洛桑正式举行和会。苏、保、罗、南等国也参加了会议,美国派观察员出席了会议。和当年协约国抛出《色佛尔条约》时相比,局面已全然不同,土耳其己从阶下囚变成了胜利者。凯末尔只要求得到主权独立和本土领土完整。列强虽不得不承认土战胜的事实,但又想尽量对土施加限制,为自己保留更多的特权。斗争的焦点是:盛产石油的摩苏尔的归属、外国在土的特权、海峡问题和外债问题。1923年7月,签订了《洛桑和约》和《黑海海峡公约》。《洛桑和约》承认土耳其在小亚细亚本土范围内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确定了土耳其的边界,把伊斯密尔和东色雷斯归还土;亚美尼亚和库尔德斯坦等少数民族地区仍归土所有。条约规定废除外国的治外法权和一切特权,但土仍须偿还部分外债。《黑海海峡公约》规定:海峡地区非武装化,由国际委员会管理;各国军舰可以通过海峡,但非黑海国家进入黑海的舰队吨位,不得超过最强的黑海国家,还赋予土在某种情况下一定的决定权。

——摘编自拾之《国际关系史讲座:第九讲西亚新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洛桑和会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桑和会的历史影响。
2020-05-1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5月在线学习摸底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材料   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遭到严重的经济困难,国防尖端项目面临“上马”还是“下马”的危机,聂荣臻力主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标志的尖端武器。在总体战略上,聂荣臻主张立足国情,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用的关键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基本方针上,聂荣臻从国内外基本形势和国防科技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在指导科技攻关时,聂荣臻根据组织大兵团攻坚作战的成功经验,最大限度地调动有限财力、物力和优秀人才进行科技攻关。面对党内“左”倾思想和轻视知识、不信任知识分子的现象,聂荣臻积极调整科技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要求科研机构中的所有党政干部都要做好科研工作和科研人员的“勤务员”,积极为科研工作者创造必需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摘编自战琳琳《聂荣臻: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奠基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聂荣臻的国防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聂荣臻国防思想形成背景和对新中国产生的影响。
2020-01-20更新 | 321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黄冈中学2019届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材料 1901年1月,清政府发布了筹办“新政”的上谕,并陆续颁布了整顿吏治、废除科举、派遣留学生、办理警务等法令,从而拉开了警政建设的序幕。

1902年5月,袁世凯参照外国的办法,在保定创设警务总局一所、分局五所,挑选五百巡警分布城厢内外,直隶的警政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同年,袁世凯在天津设立巡警学堂,聘请洋人充当教员,并编译外国有关警务书籍,教授警务知识,令各局巡警学习。次年,将保定巡警学堂并归天津,改称北洋巡警学堂,培养巡警官弁。其后又增添河巡、马巡、暗巡和消防队等,把警察制度推广到各府、县及铁路,在全省建立起警察网。

袁世凯的首创被清政府当作经验推广到全国,广西、福建、上海、浙江等地纷纷仿效。警察制度成为国家机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侯宜杰《袁世凯传》


(1)根据材料,概括袁世凯建立警察制度的措施。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警察制度创立的影响。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年10月18日,东条英机上台,日本加快了侵略步伐。为贯彻“南进”既定方针,并打破中日战争僵局,12月8日,日本法西斯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发起对东南亚的进攻。较之原计划,时间大大推迟,而且规模有限。日本派往东南亚的陆军占陆军总兵力的1/5,当东南亚作战接近尾声时,日本海军认为应进而占领澳大利亚或夏威夷,但陆军表示反对。最后在缩小进攻范围的条件下达成一项折衷方案,即仅进攻斐济岛,以切断美国与澳大利亚的联系。

——摘编自彭训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在东南亚战争中举步维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
2019-06-0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鄂东教育协作体2019届高三高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历史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东汉时期宗室、大臣。年轻时跟随父亲刘丕学习,因通晓经学被举荐为孝廉,出任东平陵县令,以仁惠为吏民所爱。母患病后辞官,百姓送行致道路阻塞,车辆不能行进。之后连续担任豫章、会稽太守。在会稽郡时,除去那些烦琐的规章制度,禁止部属扰民等不法行为,政绩卓著。后被升职入京,山阴县有五六位须眉皓白的老人,特意从乡下远来给他送行,每人带了百文钱赠给他。他不肯接受,只是从各人带的钱中选一文收下,因此被后人称为“一钱太守”。其后历任卿相要官,但清廉朴素,家无余财。他曾经自京师外出,想在亭舍休息,亭吏阻止他说:“我们整顿洒扫,专待刘大人到来,您不能在这里休息。“刘宠没有说话就离开了。

——摘译自《后汉书刘宠传》


(1)根据材料,概括刘宠为“吏民所爱”、为朝廷重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宠被重用的时代背景。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近代中国是一个银本位国,货币制度落后,流通的本位币多种多样,成色不一,混乱的币制影响经济发展,1914年,北洋政府曾推行“废两改元”,但由于政局更迭无法落实。20世纪30年代,美国为摆脱危机实行白银政策,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引发危机,为国民政府“废两改元”提供机会。1933年,国民政府“废两改元”,完成货币简化工作,为法币改革奠定基础。

1935年11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币制改革,概括起来,主要是:垄断钞票发行权;规定法币性质及流通事项;废除银本位制;规定法币可无限制买卖外汇。

这次改革中国放弃银本位制,以纸币代替金银货币,国家集中发行货币,不仅顺应世界发展趋势,也有利于保存白银,完成货币的真正统一。币制改革割断了中国货币与白银的直接联系,此后,世界银价的涨落不会再对中国发生大的影响。币制改革有利于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调整和转变,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但国民政府也通过这次币制改革,可以无限制地发行不兑现的纸币,造成中国延续十几年的通货膨胀。

——摘编自陈春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值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9年,包干到户工作突出的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进行了政社分开的探索,次年成立了向阳乡人民政府和农工商联合公司。之后,北京、河北、吉林等8个省市的51个县区进行了政社分开试点。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调查组进行了长达10个月的调查,写出了《关于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调查报告》。《报告》认为,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应当改革,总的设想是,政社分离,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村基层政权和多种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同年12月通过的宪法明确规定,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从而为政社分开奠定了法律依据。此后,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试点工作便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随后,政社分开工作在全国各地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开展起来。1985年6月,全国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全部结束,全国共建92000多个乡(含民族自治乡)镇人民政府,许多乡镇还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

——据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背景及目的。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人民公社体制改革产生的社会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