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格致学日明,而天予神授为皇帝之邪说可灭。自世界文明日开,而专制政体一人奄有天下之制可倒。自人智日聪明,而人人皆得有天赋之权利可享。今日,今日,我皇汉人民,永脱满洲之羁绊,尽复所失之权利,而介于地球强国之间,盖欲全我天赋平等自由之位置,不得不革命而保我独立之权。嗟予小子无学,顽陋不足以言革命独立之大义。兢兢业业,谨模拟美国革命独立之义,约为数事,再拜顿首,献于我最敬最亲爱之皇汉人种四万万同胞前,以备采行焉如左:

一、中国为中国人之中国。我同胞皆须自认自己的汉种,中国人之中国。

一、不许异种人沾染我中国丝毫权利。

……

一、先推倒满洲人所立之北京野蛮政府。

一、驱逐住居中国中之满洲人,或杀以报仇。

一、诛杀满洲人所立之皇帝,以儆万世不复有专制之君主。

一、对敌干预我中国革命独立之外国及本国人。

一、建立中国政府,为全国办事之总机关。

……

一、全国无论男女,皆为国民。

一、全国男子,有军国民之义务。

一、人人有承担国税之义务。

一、全国当致忠于此所新建国家之义务。

一、凡为国人,男女一律平等,无上下贵贱之分。

一、各人不可夺之权利,皆由天授。

一、生命自由及一切利益之事,皆属天赋之权利。

一、不得侵人自由,如言论、思想、出版等事。

……

一、定名中华共和国(清为一朝名号,支那为外人呼我之词)。

一、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

一、自由独立国中,所有宣战、议和、订盟、通商,及独立国一切应为之事,俱有十分权利与各大国平等。

一、立宪法,悉照美国宪法,参照中国性质立定。

一、自治之法律,悉照美国自治法律。

一、凡关全体个人之事,及交涉之事,及设官分职,国家上之事,悉准美国办理。皇天后土,实共鉴之。

——摘自邹容《革命军》第六章《革命独立之大义》


(1)你是否同意邹容所言“自格致学日明,而天予神授为皇帝之邪说可灭。”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2)邹容提出“驱逐住居中国中之满洲人,或杀以报仇。”、“诛杀满洲人所立之皇帝,以儆万世不复有专制之君主。”中国历史的现实演变与该构想有何差异?
(3)你如何看待邹容对中华共和国的构想?
2020-03-2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1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国际格局

国际格局(International configuration)是指在一定的历史发展周期内国际关系构成中,在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集合的基础上,以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等战略力量角色及其组合形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和局面。


叙述20世纪国际格局的发展演变。
2020-03-2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4月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题
3 . 下表“史实”与“推论”适切度更高的应该是
史实推论
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有大型宫殿A.二里头遗址与文献记载的夏在地域上最为吻合,证明夏朝的存在
B.二里头遗址的地层年代与传说的夏代在时间上相当,证明夏朝的存在
C.二里头出土文物可以证明夏禹治水的传说
D.大型宫殿建筑说明社会分化和强大权力机构已经存在

A.AB.BC.CD.D
2020-03-2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4月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题
4 . 改革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在中国封建时代常将改革称为“变法”、“新政”。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晚清时期这样频繁地进行“新政”、“变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年《字林西报》称“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直到举世都为之震动……”

材料二:有观点认为,“戊戌变法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运动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

材料三:有观点认为,“西太后她虽然镇压了戊戌变法。但是在《辛丑和约》之后,她不得不自我改革。这个改革的力度和范围,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戊戌变法,当年百日维新的范围。”


(1)材料一所言“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有哪些内容?
(2)材料二中,戊戌变法收获 “洋务运动播下的现代文明成果”了吗?请简要叙述。
(3)材料三的观点有依据吗?请简要分析。
2020-02-10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届上海市四区(宝山、静安、青浦、杨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心波兰!……波兰军队推进到德国国境边缘”。则动用危言耸听的标题:“华沙扬言将轰炸但泽——极端疯狂的波兰人发动令人难以置信的挑衅!波兰人攻击3架德国客机。……波兰全境处于战争狂热衷!上西里西亚陷入混乱!……8月31日晚,波兰志愿人员和上西里西亚叛乱分子袭击靠近边界的德国格莱维茨广播电台。”

——【德】《柏林日报》《领袖日报》《十二点钟报》《人民观察家报》

材料二 “德国已遭波兰的入侵,德军已开始自卫反击,从现在起,我们将以炸弹回敬炸弹。”

——【德】阿道夫·希特勒《广播声明》

材料三 “只传达到军官:

一、通过和平方式消除东部边境德国不能容忍的局势的一切政治可能性既已告罄,我已决定用武力解决。

二、对波兰的进攻应按照为“白色方案”所作的准备工作进行,但陆军方面由于现在几乎完成了集结,因此有所变更。任务区分和作战目标未变。

进攻时间:今年9月1日4时”

(签字)阿道夫·希特勒

——《国防军最高司令第1号作战指令》(第170号绝密文件柏林)(8月31日)

材料四 “虽然四个月前的《法波军事协定》规定:‘法国方面将在总动员令下达后不出3天的时间内逐步对有限目标发动攻势。一旦德国以主力进攻波兰,法国将从法国总动员开始后第15天起,以其主力部队对德国发动攻势。’但世界上最强大的法国陆军,对峙的不过26个德国师,却躲在钢骨水泥的工事背后静静地坐着,眼看着一个唐·吉诃德式的英勇的盟国被人消灭了。”

——【英】查尔斯·富勒《装甲战》

材料五 “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像所有其他国家的政府一样,对德军在波兰的军事入侵进展得如此神速,感到大吃一惊。郑重提出,即使德国人先到了那里,他们也必须严守约《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秘密条款中一致同意的瓜分波兰的‘分界线’。9月17日早晨,苏联就开始蹂躏这个已经被打倒的国家了,理由就是上面那个站不住脚的借口——由于波兰已经不复存在,因而《波苏互不侵犯条约》也就不再有效,苏联必须保护它自己的利益以及波兰境内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同胞的利益。第二天,9月18日,苏联军队和德国人在布列斯特一立托夫斯克会师了。双方约定在各自领土内不得容许波兰人从事影响对方领土的活动。双方将在自己的领土内扑灭此种活动的一切萌芽,并且将为此目的而采取的适当措施通知对方。于是波兰就像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一样,从欧洲地图上消失了。”

——【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

材料六 “当年的战事结局,可以归结为两句话:在东方,一支陈旧得无法救药的军队,为一支应用新技术的小坦克部队加上占优势的空军所瓦解;在西方,一支动作迟缓的军队,却不能及早施展任何有效的压力。”

——【英】利德尔·哈特《间接路线战略》


(1)上述材料记载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2)这一历史事件的直接起因是什么?除了德军的因素外,谁应为波兰灭亡负责?对此上述材料中有哪些不同的说法?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判断这些“有争议说法”的历史真相。
2020-02-1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09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009·上海静安·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英国圈地运动后产生了新贵族,美国南北战争前有种植园主,德国在普鲁士改革后保留了容克,日本明治维新后新兴地主势力发展了,上述四个阶级:“新贵族、种植园主、容克、新兴地主”的共同点是
A.都是旧的封建生产关系的维护者B.都是资产阶级化的新阶级
C.都是反对革命的旧势力D.都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阶级
7 . “我们德意志人是一个民族,因为我们经历了共同的历史,所以我们感到休盛与共。”这段话反映了德意志民族对统一的渴望。如图是德意志四个不同时期的版图。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②④①③D.④②①③
2020-02-10更新 | 2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09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009·上海静安·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战争是人类自相残杀的怪物。人类在还无法摆脱战争阴影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制订有关的国际法以维持战争中的人道主义。从去年12月27日开始的以色列的“铸铅行动”给许多无辜平民造成了巨大伤亡,以色列还在此次行动中轰炸了四所联合国在加沙的学校。联合国下令组成调查组。调查依据的国际法应是
A.《战争与和平法》B.《日内瓦公约》
C.《非战公约》D.《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2020-02-10更新 | 280次组卷 | 3卷引用:2009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汤因比说:“如果历史学家是诚实的、具有自我批评精神的,并且很擅长反省艺术和心理分析,那么他肯定将尽最大努力去撰写一部没有偏见的历史;但是即使如此,我相信,他的成功最多只能是局部的。”可见作者认为
A.历史作品都带有主观性B.历史学家必须具有自我批评精神
C.历史本身不具有客观性D.历史学家应该带着反省研究历史
10 . 君主制、共和制,资方、劳动阶级、传统秩序、新兴阶级,现代思想、厚古思想,财富集中、贫困化……这些相互对立的思想和学说将欧洲各国搅得天翻地覆,最终引发
A.克里米亚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冷战”
2019-11-0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6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