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随着时代变迁而演变。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的发展脉络。

时间政策演变基本情况
1949年—1984“一纲一本”政策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生政权将教科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1950年底,我国组建了专业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文革期间,人民教育出版社被解散,统编教材遭到全面禁止,教科书编写权下放至地方和学校;改革开放初期,教育领域拨乱反正,修订全国统编教科书,将教科书“国定制”治理模式进一步细化。
1985年—2000“一纲多本”政策的萌芽阶段为适应社会变迁和教育事业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制十年制和十二年制两版教材,这是“一纲一本”政策调整的重要标志。1986年,教育部设立教材审定委员会,提出有领导、有计划地实现教材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地区需要,各地教育差异性得到尊重;1996年,根据需要,国家教委对教材审定各方面作出详细安排和规定,教科书也从“国定制”变为“审定制”。
2001年至党的十八大“一纲多本”政策的落实阶段在民主开放的政策环境中,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发生较大变化。
1999年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教育改革进行全方位部署,“一纲多本”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实行国家基本要求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新课改着眼于不断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努力促进我国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十八大至今“一纲多本”政策的调整阶段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从国家意志的体现和国家事权的彰显角度重视教材建设的价值和意义。20173月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办公室设在教育部;同年9月,中小学部分学科教材统一使用“部编本”;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部编教材。“一纲多本”教科书政策的调整扭转了教材发行及使用过程中过于市场化的局面,有利于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方向,同时提高了教材质量。

——整理自卢德生、王垚芝《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小学教科书政策演变”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立论有据,语言准确,逻辑清晰。)
2022-10-24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热点06教材插图惹争议——教育问题-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817日,印尼宣布独立。同年10月,荷兰返回印尼,力图重建殖民统治。19477月,荷兰对印尼共和国采取警察行动。次年1月,荷兰、印尼在美国“伦维尔”号军舰上签订有利于荷兰维护其殖民权力的《伦维尔协定》。19489月,印尼共和国政府镇压了共产党领导的茉莉芬起义。同年12月,荷兰攻占印尼共和国首都日惹。1949329日,美国明确主张支持印尼独立,并希望印尼尽快建立民族主义者领导的政府。之后,美国转而向荷兰施压,支持联合国关于停火、释放政治犯、荷军撤出印尼的决议。4月起,美国积极介入荷兰、印尼谈判。7月,印尼政府重建,荷兰与印尼停火。11月,荷兰、印尼在海牙签订《圆桌会议协定》,规定荷兰于当年1230日向印尼联邦移交主权,结束荷兰对印尼长达三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

——摘编自刘莲芬《论杜鲁门时期的美国东南亚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印尼问题上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印尼问题上政策转变的影响。
2022-10-19更新 | 7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7讲选修模块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3 . 王安石变法中设置的市易务,不仅严格立法以抑兼并,而且参与到市场的直接经营当中,增加商税,如市例钱,以及坊场、河渡之关税,进一步扩大征榷范围等。据此可知,王安石的这一变法举措(     
A.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B.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C.加大了政府对工商业干预D.减轻了人民的差役负担
2022-10-07更新 | 3849次组卷 | 35卷引用:选必一期中押题卷1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价]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墉(17201805年),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清代政治家。在安徽学政任内,鉴于当地获得贡监生资格的士子多数名不副实,不学无术,且目无法纪横行乡里的情况,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上书朝廷,要求对捐纳贡监生区别对待,由州县地方官和教官共同管理,分工合作。在首任江苏学政期间,他认真校士,勇于革除考试中的各种弊病。进入中央政府之后,乾隆四十七年刘墉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不久即遇上御史钱沣弹劾和珅的亲信、山东巡抚国泰等人婪索亏空一事,他和和珅、钱沣受命前往查办。由于刘墉积极协助钱沣,终使案情大白,国泰等人受到应有的处分。刘墉被誉为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特点是用墨厚重,体丰骨劲,浑厚敦实,别具面目。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1月),刘墉去世,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

---摘编自陈连营《略论刘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墉生活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墉的优秀品质。
2022-10-06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8讲选修模块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5 . 截至2021年底,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六个祭祀坑共出土编号文物一万多件,其中众多文物显示蜀地与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的联系紧密。这些考古结论有助于说明(     
A.古蜀文明的政治制度与中原一致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进程
C.西南地区秦汉时期青铜文明发达D.中国古代铁器文明的绚烂多彩
2022-09-28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政治篇命题情境01考古发掘-【小切口大历史】备战高考历史命题情境分类强化训练
6 .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放弃莱茵河安全边界为代价换得的《法美共同防御条约》,因美国拒绝《凡尔赛条约》而流产。《法美共同防御条约》是与同时签定的《法英共同防御条约》互相联系的,两个条约中的一个未获批准,另一个便随之失效。这表明巴黎和会(     
A.挫败了美国操纵国际事务的企图B.维护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C.未能解决法国的安全形势问题D.主导了欧洲集体安全体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47年伊凡四世执政时,国家权力分散,阶级矛盾尖锐。他在“重臣拉达”辅助下,颁布新法典,强化司法机关,吸收城市居民参加审判,规定中小贵族受国家法律保护,但没有限制波雅尔(封建大贵族)土地所有制。中央设立衙门制度,衙门虽然由波雅尔担任,实际掌权人由军事服役人员遴选,逐渐形成宫廷服役人员集团。地方机构改革主要推行地方自治,废除食邑制度,从各地封建贵族、商人、手工业者和国有农民中选举的“地方司法税务官”,对中央政府负责。随着改革的深入,波雅尔分裂势力达到与中夫分庭抗礼的地步,“重臣拉达”权力也日益加强。伊凡四世解散了“重臣拉达”,全国实行“特辖制”,对波雅尔实行恐怖统治。伊凡四世也因其雷厉手段被称为“伊凡雷

——摘编自何红《俄国伊凡四世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伊凡四世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伊凡四世改革的历史影响。
2022-09-22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7专题选修模块(测)-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疾病在更大空间范围内的传播成为可能。为了防控疫情,相关国家采取了隔离措施,但标准不一的隔离政策又影响了国家间的贸易往来。一战结束后,试图成为战后国际新秩序和未来国际事务领导者的国际联盟,努力在国际抗疫合作与卫生治理方面有所作为。19209月,国际联盟大会通过决议,成立常设辅助机构——国联卫生组织,专门负责和处理国际疫情与卫生问题。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国联卫生组织未能统一合并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和泛荧卫生组织,建立起全球统一的国际抗疫合作与公共卫生治理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抗疫资源的集中和合作措施的执行效果,但它与后二者进行了尽可能的协商与合作,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疫情防控做了许多富有开创性且颇具实效的工作,是现代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闵凡祥《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抗疫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卫生组织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际联盟卫生组织的影响。
2022-09-12更新 | 387次组卷 | 6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11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9 . 【知识应用与核心素养】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战争动员,是指国家为了进行战争而采取的一系列紧急措施,将军事、经济、科技、政治、外交等社会生活领域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战争服务的活动。舆论动员作为战前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备受关注。战前舆论动员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舆论引导、心理影响和法理争夺,使己方“师出有名”,获得使用武力的正义性、合法性,并进行最广泛的战前动员,凝聚军心民意,鼓舞部队士气,调动军民参战、支战的热情,创造国内同仇敌忾的氛围;同时揭露和攻击敌方发动战争,使用武力的非正义性和非法性,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和其他方面的支援,创造有利于己方军事斗争的国际环境。

——摘录自曾凡解陈金琳《战前舆论动员略论》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内某国领袖的身份发表战前动员讲话。(要求:明确表明身份,中心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不超过300字)
2022-09-08更新 | 211次组卷 | 5卷引用:重点03战争-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79年,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南部小城的一个犹太血统家庭。他从小就善于思考,对自然现象总是要寻根问底。进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后,爱因斯坦如饥似渴的攻读物理大师们的著作。1905年,他提出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的创立,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示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是近代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1916年,他将狭义的相对论扩大为广义相对论。1921年,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除科学研究外爱因斯坦还时刻关心人类的进步与和平。一战爆发时,他在仅有4人参加的反战宣言上签了字;战后为各国人民相互谅解而奔走。20世纪30年代,当战争的阴影再次出现时,爱因斯坦开始呼吁各国人民为和平而斗争。20世纪20年代爱因斯坦到过中国上海,对中国人民的命运充满同情和关心,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呼吁各国采取措施经济制裁日本。1936年积极参与营救因抗日而被捕的沈钧儒等其君子

——摘编自人教版《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能成为伟大科学家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作为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的爱因斯坦。
2022-09-06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7专题选修模块(测)-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