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喜读《禹贡·汉书 ·地理志》等著作。出仕后,常随孝文帝巡视,足迹遍布四方。他发现地理现象是随时间的流道而变化发展的。为了把这些变化记录下来,他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以西汉版图为基础,为《水经》作注,写成《水经注》。全书多达31万字,记录的河流数量由《水经》的137条增加到1252条。他将河流流经地区的古今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风俗、古迹等作了详细描述,从而达到“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古”的目的。他还在书中介绍了十多个少数民族的语言和风俗,并叙述了其相互关系和彼此交流等。由于内容丰富,《水经注》研究已成为一门学问,叫做“那学”,并形成了考据、词章、地理等多个学派。20世纪以来。国外也出现一些著名的“邮学”专家。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郦道元写作《水经注》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郦道元写作《水经注》的历史价值。
2 . 据法国一家民意测验机构调查显示,在被问及谁是“对战胜纳粹德国起决定性作用的国家”时,1945年57%的法国人认为是苏联,20%的人认为是美国,12%的人认为是英国。然而到了2015年,对同样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是,54%的法国人认为是美国,只有23%的人认为是苏联,以及18%的人认为是英国。这说明
A.历史难以避免个人情感,价值判断永远重于事实判断
B.历史真相总是错综迷离,随着时间推移总会日渐清晰
C.历史事实虽然是客观的,但对历史的理解往往带有主观色彩
D.历史解释必须立足史实,并充分吸收借鉴当代最新民意观点
2021-09-0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时,书法艺术进入了成熟期,主要表现在“书为心画”艺术本体观的成熟以及书法美学思想的整体框架的构筑和完成。上承魏晋下启唐宋的虞世南在其中做了突出贡献。虞世南师承王羲之的七世孙僧智永,深得王羲之书法的精髓,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刚柔并济”的艺术风格。虞世南现存的书法作品仅有楷书《孔子庙堂碑》,当时太宗观后赏赐王羲之的“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的黄金印作为嘉奖。虞世南还著有美学价值很高的《笔髓论》一文,详细地论述了楷书、草书、行书的书写方法,总结了自己的书法心得,为后人研究、临摹提供了有利的.参考。其中《契妙》篇主要论述了书法艺术的最高追求一“契于妙”,这是他书法理论的核心,也是书法艺术美之所在。作为初唐书法四杰之一的虞世南,地位在另三人之上,对唐代乃至后世书论家及书法审美风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程逸凡《虞世南书法美学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處世南在书法美学上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虞世南书法地位得以确立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赵过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机械发明家和新技术推广者。他善于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创立了一种新的耕作方法,叫作“代田法”。代田法来源于畦种法,但又有所发展,这种方法的科学价值首先在于可在同一块耕地上将农作物进行轮休,把用地和养地结合起来;其次是农作物长成以后,作垄的地形成通风走廊,提高了光能利用率。赵过代田法的开沟,需要使用的人力劳动强度太大,因而很难完成,于是他顺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创制“耦犁”,推广牛耕。赵过创制的“耦犁”,耕作时采用“二牛三人”组合,他这次推广牛耕,先关中而后边远地区,配合以先进的耕作工具,效果十分显著,牛耕逐渐普及。在赵过的农具改革系列成果中,最能体现农业技术水平的是耧车的发明。耧车是一种播种农具,类似今天的条播机,比东汉辽东地区二牛六人的耕作法省人力5人、牛1头,耕作效益提高了3倍。

——摘编自陈正奇《西汉农业技术改革家赵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赵过取得农业科技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赵过农业科技成就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孙中山最终安葬于南京紫金山,而不是广东或别的地方,这一选择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对于孙中山来说,辛亥革命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既是毕生事业的巅峰,也是一生最大的遗憾和未竟期望的寄托。建成后的中山陵高度超过南京历代所有陵墓,比紫金山南麓的明孝陵还高90多米。中山陵的空间布局呈钟形,体现警钟长鸣、唤醒国人的政治寓意。墓后第一层为水泥步道,第二层植有广玉兰等,为游人休憩之所。与古代帝王陵寝锁闭于高墙密林之中不同,国民党人将中山陵设计成一个开放的纪念空间,也将负载整个国家的记忆和认同。中山陵的衬饰文字充分利用了民族文化心理,尤其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等遗训文字,无不提示着墓主的身份地位和期望,昭示着后来者的责任和义务之所在,即建造一个渊源有自而又适应世界大势的现代国家。

——摘编自李恭忠《中山陵——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山陵选址于南京紫金山的深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山陵体现的历史价值。
2021-06-02更新 | 17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冷战时期,美国社会科学家与政府就有关苏联问题的情报搜集、数据分析及政策制定等事务一贯有着合作的传统。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移民政策放松,整个70年代,有超过20万苏联人移民到西方,这为美国学者通过对苏联移民的调查来研究苏联问题创造了条件。但是受联邦预算因越南战争的庞大开支而紧张的影响,这些研究陷入了近乎停滞的困境;另外,70年代以“缓和”为基调的国际形势,也使对苏联问题的研究逐渐失去了其作为冷战思想武器的实用性。直到1979年底,由美国政府资助,为期8年的“苏联访谈项目”正式拉开序幕,该项目由美国社会科学家通过对原苏联公民的访谈调查进行跨学科协同研究,目的是搜集相关最新情报信息以了解苏联社会的真实动态,为政府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对苏政策提供支持。1981年,新上台的里根政府认识到该项目的重要战略价值,于是对其给予了更大力度的支持。“苏联访谈项目”使美国发现了当时在苏联国内普遍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矛盾,推动了学术与政治围绕国家利益的结合。

——据王子晖《冷战后期美国对苏联社会状况的调查》整理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访谈项目”实施的背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的定位。
2021-05-26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广东专用-卷01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庆历三年,仁宗启用范仲淹推行庆历革新,剑锋所及直指北宋整个官僚集团,革新终极目标是“法制有立,纲纪再振”。范仲淹要求谏官提高自身的素质,要有坚守监察职责的道德,不惧权势,敢于牺牲;同时,希望朝廷能对谏官恩威并施,既要激励谏官与贪腐作斗争,又要防止谏官与不法臣僚勾结。此外,加强对官员的全面监察和考绩,对官员的监察上,多途并举,注重发挥台谏监察功能,对“诸道知州、同判,毫者、懦者、贪者、虐者、轻而无法者、堕而无政者,几皆可奏降”。鼓励官民上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对官员的考绩作为官员监察的一个重要手段,范仲淹建议京朝官需要延长京官的勘磨年限,从而压缩京城中冗官的数量,提升了官员德、才素质,为北宋的政治舞台吹进了一丝奋进的微风。

——摘编自杨永亮《范仲淹政治变革的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仲淹推行庆历革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庆历革新中监督官员的措施。
2021-05-02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罗伯特欧文(17711858),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代表。欧文出生于工匠家庭,从小当学徒。1787年,欧文来到曼彻斯特,他对积累个人财富不感兴趣,童年的痛苦经历以及对工人苦难的目睹,使他决心要创立一个美好新世界。他从李嘉图的学说中发展出劳动价值论,认为工人消耗的产品价值要比他们创造的少得多,创造了利润的工人却生活在贫困之中,这十分不公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应该实行公平分配,消除剥削。因此提出“合作村”计划。1842年,欧文在印第安纳州买下“新和谐”村,开始为期四年的社会主义实验。但“新和谐”村脱离社会现实,最终失败。欧文设计的社会主义蓝图和实践,马克思、恩格斯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欧文进行社会主义实验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文社会主义思想实践的贡献。
2021-12-11更新 | 147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学者就开始运用“二重证据法”对夏文化进行探讨。几十年来,经过考古资料的不断积累和深入广泛的研讨,到20世纪末,学界基本形成共识,即认为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仅其上、下限稍有分歧),二里岗文化和殷墟文化是早商文化。随着新的14C测年数据的公布与西方学术观点的影响,目前,在中国学术界关于夏文化的探讨出现了新动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回归旧说,即二里头遗址西亳说,二里头文化前半是夏文化,是商文化。二是赞成西方学者长期以来的看法,认为不能随便指称某考古学文化为夏文化,不同意给二里头文化及其他文化贴上夏文化的标签。原因是迄今为止没有发现象甲骨文那样可以确证考古学文化主人身份是夏的当时的文字材料。

——摘编自刘绪《夏文化探讨的现状与任务》


(1)据材料,概括目前夏文化探讨的主要路径及学界共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重证据法”在夏文化探讨中的价值及其困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