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禄胥吏”是“熙宁新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仓法关联配套,在加俸养廉的同时,对贪渎的行为进行打击控制。在神宗朝之前,胥吏中多数毫无俸禄可言。王安石指出,在旧的财政体系中,大量管理成本和注意力被用于“生事以取赂养吏人”,这样不但增加了百姓的负担,更重要的是产生大量无益全局,却方便胥吏从中牟利的事务,使信息壅蔽、事项丛脞,反而妨碍机务。另一方面,又会出现“近则太详,远则太略”的弊端,因为远事无利可图,而近事却方便套取贿赂。决定对仓库管理及诸司吏员公人增加薪俸,而约之以严刑峻法:“乞取有少多,致罪当有轻重。今一钱以上,论以一法,恐未善。又增禄不厚,不可责其廉谨,宜岁增至一万八千九百缗。在京应千仓界人如因仓事取受粮纲及请人钱物,并诸司公人取受应千仓界并粮纲钱物总计赃钱不满一百徒一年,每一百钱加一等;一千流二千里,每一千加一等,罪止流三千里。其过致并与者,减首罪二等。若许赃未受,其取与过致人,各减本罪一等。已上人,仍亦许陈首免罪、给赏。”

——摘编自雷博俞菁慧《北宋熙丰时期养育与约束并重的吏治体系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熙宁新政”吏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熙宁新政”吏治改革的意义。
2022-07-12更新 | 760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2022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1-全国卷地区专用-2022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多卷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47年伊凡四世执政时,国家权力分散,阶级矛盾尖锐。他在“重臣拉达”辅助下,颁布新法典,强化司法机关,吸收城市居民参加审判,规定中小贵族受国家法律保护,但没有限制波雅尔(封建大贵族)土地所有制。中央设立衙门制度,衙门虽然由波雅尔担任,实际掌权人由军事服役人员遴选,逐渐形成宫廷服役人员集团。地方机构改革主要推行地方自治,废除食邑制度,从各地封建贵族、商人、手工业者和国有农民中选举的“地方司法税务官”,对中央政府负责。随着改革的深入,波雅尔分裂势力达到与中夫分庭抗礼的地步,“重臣拉达”权力也日益加强。伊凡四世解散了“重臣拉达”,全国实行“特辖制”,对波雅尔实行恐怖统治。伊凡四世也因其雷厉手段被称为“伊凡雷

——摘编自何红《俄国伊凡四世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伊凡四世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伊凡四世改革的历史影响。
2022-09-22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从先秦开始萌芽,至秦汉得以全面发展,隋唐趋于完善,明清最终定型并增加了新的内容。许多思想家开始注意粮食的市场贸易在解决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并形成了以儒家民本思想为核心的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在这个思想体系中,重农思想是保障粮食稳定、充足供应的基础,储粮备荒是应对粮食危机的主要方式,赈济灾荒是发挥粮食安全作业的重要手段,粮食流通在调剂地区粮食余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粮食为基础的国家政策是重农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

——摘编自吴宾 党晓虹《试论隋唐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 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对其实行粮食禁运,1979-1980年苏联粮食供应量减少了大约600万吨,极大的冲击了苏联的畜牧业,导致了肉类产量的减少,但是其后果与预想的苏联能够找到可以替代大量被禁运粮食的供应来源不可同日而语。禁运也促使苏联意识到粮食自给自足的战略重要性,刺激了国内政策的转向。同时,粮食禁运也导致美国粮食价格大幅下跌,国内市场元气大伤,许多粮食企业面临破产。最终美国政府接受了来自农业界和粮食企业对于撤销禁运政策的压力,于1981年4月取消了粮食禁运政策。

——[英]Tarrant《粮食能不能作为武器?-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粮食贸易禁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美国粮食贸易禁运政策。
(3)根据材料并结合当今时代形势,谈谈你对粮食安全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顾炎武,世称“亭林先生”,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他一生以关心民生、救民于水火的儒者风范立身行事,奉行“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准则。他贯通古今,多结合近世国情,论史谈政,“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多次讲到“信史”的问题,认为撰史,要“信则书之,疑则阙之”。他引用宋人刘器之的话说:“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论证问题时,引用资料非常丰富,“博赡而能贯通,每一事必详其始末,参以证佐,而后笔之于书”。潘耒在《日知录序》中评论:“先生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清代考据学者普遍推崇顾炎武,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更盛赞顾炎武“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

——摘编自周文玖《顾炎武的史学成就及史学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的史学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顾炎武的史学贡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宣帝鉴于河南太守严延年每到冬季就会把所属各县的囚犯集中到郡府门口处斩的情形,继位不久即查处了严延年,并将其处斩。此后,他还专设廷尉平参与各郡的司法事务,帮助廷尉决疑案、平冤狱,并规定所有死刑判决必须由廷尉复核后才能生效。汉宣帝在恢复文景时期“平狱缓刑”的政策的同时,还提拔和重用贡献突出的狱吏。据统计,汉宣帝每年平缓死囚数就高达千人。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汉宣帝下令解除“首匿”罪,规定子女藏匿父母,妻子藏匿丈夫,无须连坐。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下诏免除触犯他人名讳之人的罪。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又下令对老年人的犯罪从宽处理。

——摘编自张文敏《汉宣帝之吏治改革及现实思考》


(1)根据材料,概括汉宣帝吏治改革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宣帝吏治改革的历史影响。
2022-12-03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全国乙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所示是某学者对一战后二战前的英法政治、经济状况的概括。这可用于说明(     
英国一战后,英国国务总的来说……被托付给其中的格外庸碌之辈,至少就关乎整个世界安全的外交事务来说是如此
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14.15%下降到1937年的9.8%;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从1913年的14%下降到9.2%
法国20世纪20年代后期,整个法国社会“被阶级和意识形态问题搞得四分五裂”;政坛斗争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愈演愈烈,党派的分化组合与内阁的更换更为频繁
1938年的法郎价值是1928年的36%,工业产值仅为1929年的83%,国民收入比1929年减少18%
A.英法存在难以调和的分歧
B.一战后欧洲经济复苏迟缓
C.英法无力维系凡尔赛体系
D.西方绥靖政策的历史根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葛洪(283-36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13岁时丧父,家境渐贫,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在劳作之余抄书学习,常至深夜。他一生著述颇丰,在《抱朴子内篇》中,说:“览诸道戒,无不云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贵,不自誉,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他的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都是他在行医、游历的过程中收集和筛选出来的,挑选了一些易获取且便宜的药物,改变了之前的救急药方不易懂、药物难找、价钱昂贵的弊病。在从事炼丹实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识了物质的某些特征及其化学反应,也为我们提供了原始实验化学的珍贵资料。

——摘编自《晋书》等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葛洪的贡献。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葛洪取得成就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598月,在内务部审核完各省贵族委员会制定的本省农民条例草案之后,内务大臣兰斯科伊向沙皇递交了一份总结性奏折,将贵族对农民问题的总体意见分为三类。第一类贵族在绝大多数省份都属于多数派,他们很少支持解放农民,最关注的是自己作为地主的物质利益,认为改革只会给他们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导致贵族贫困和破产。他们虽然宣称放弃农奴制,但是仍然以各种形式隐性维持自己的权利。第二类贵族的出发点不是个人物质利益,而是整个贵族的等级利益。他们大多是富裕而著名的地主,希望通过改革建立英国式的大土地贵族,保留贵族等级的领地权和社会影响力,真正的目的在于不带土地解放农民。第三类贵族主张完全废除农奴制,废除地主对农民的权利,认为农民应该通过赎买将全部或部分份地变成自己的完全财产,保障农民在经济和社会关系上的独立性。

               —— 张广翔、李振文《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时期的保守派贵族初论》


(1)据材料概括贵族对农奴制改革的三种不同方案。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历山大改革的最终方案及所体现的政治智慧,并简要评价。
2022-02-19更新 | 19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0年以后,德国国内越来越流行这样一种逻辑:预防性战争对于长期安全是必需的。首先是军界领导人一致认可这一观点,同时,随着德国在相对力量上达到顶峰的证据日益明显,文职领导层也开始接受需要这一场全面战争的观点。……德国领导人认为,国家想要生存,必须要进行战争,并且早打比晚打好,而这场战争应由德国率先打响。

——摘编自【美】戴尔·科普兰著《大战的起源》

材料二 不列颠民族总体上已意识到这个无可怀疑的事实,即德国计划以海军加强她无比强的陆军,到1920年,德国的海军将远远比英国目前拥有的舰队强大得多。……英国所有头脑清醒的人开站陷入深度忧虑。德国为什么要拥有这么庞大的海军?德国用海军与谁对抗与谁较量,除了我们外,她使用海军对付谁呢?一种日益沉重的感觉不再限于政治和外部圈子,人们已意识到普鲁士人居心不良,他们妒忌不列颠帝国的辉煌,一旦找到于我们不利的良机,他们会尽可能利用它。

——摘编自【英】温斯顿·丘吉尔著《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德英两国关于战争的基本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英两国关于战争的基本观点产生的原因。
2022-02-17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年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毛姐,女,汉族,安徽无为人,19359月生,闻名全国的“渡江英雄”,“七一勋章”获得者。1949年春天,解放军准备渡江,她和大哥瞒着父亲,跑到十几里外的凤凰颈船舶站报了名。为了筹集到足够运送官兵的船只马毛姐还帮着解放军和区乡工作队挨家挨户地劝说村民,把那些沉在水里的船只捞出来。马毛姐说,那天晚上,她往返横渡长江六趟,把三批解放军运到了江对岸。19546月,年满18周岁的马毛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1957年开始,马毛姐先后在合肥车站区麻纺厂、针织厂等单位工作。“她一直拿的是单位里最低级别的工资,每次工资评级,她都把机会让给他人”。离休后,马毛姐给自己安排了一项新工作:做一名宣讲党的革命历史故事的义务宣传员。据不完全统计,30余年来,马毛姐已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宣讲300余场次。

——摘编自徐海涛、王菲《渡江英雄马毛姐:跟着共产党,老百姓才有好日子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马毛姐所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马毛姐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