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21-22高一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会,处理一战的遗留问题,德国等战败国未被允许参会。5月,《凡尔赛和约》草案传到德国后,全国上下群情激奋,柏林等地举行了抗议示威;艾伯特总统、谢德曼总理等人,都以激烈的词句抨击和约。但是,鉴于战败国的处境,德国还是同意接受大部分条款,同时提出加入国际联盟、公正调查战争责任及修改和约等要求。战胜国出于私利,拒绝德国的所有要求,还限其在5天内必须做出答复,否则将诉诸武力。6月,德国政府最终被迫签署和约。   

——摘编自郑寅达《德国史》

材料二   一战中,军人死亡上1000万,战争耗费近36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战后,不同国家、不同阶级和阶层,就如何处理战争与和平问题,从各自不同的利益和立场出发,提出了各种新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剥削的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

——摘编自卢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凡尔赛和约》传到德国后全国群情激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针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的诉求,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战胜国对德国的处置方式。
(3)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2022-06-12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0年,一位名叫安吉尔的英国经济学家、和平主义者写的一本新著《大幻想》在出版后成了畅销书。他在这本书中,力图证明战争是不可能的。他认为,在当时各国财政经济相互依存的情况下,胜者和败者同样遭殃,战争成了无利可图的事情。所以,没有一个国家蠢到发动一场战争。

——毛元佑编著:《第一次世界大战总盘点》

材料二1914年投入战争的是19世纪的军队,打的却是20世纪的战争。战争促进了技术进步,推出了新型武器和大规模屠杀的方法,影响深远……虽然欧洲是一战的中心,但这场战争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冲突,影响到了每一个大陆。和多数战争一样,开战容易,结束却……大战接近尾声时,各国的军费开支达到了空前的水平,都对公民开征了新的税赋,或提高了原有的税率。各国债台高筑,国家就滥发钞票,为将来埋下了隐患。

——【英】伊恩克肖《企鹅欧洲史8地狱之行(1914-1949)》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棉、毛、丝等原料成为军需用品,一时求过于供,价格暴涨,拥有传统桑基鱼塘优势的珠三角地区的缫丝业遂乘机扩张。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顺德掀起了办厂的热潮,当时广东全省雇用千人以上的缫丝厂共4家,顺德容奇便有3家,仅大良大小丝厂有十七间,蚕丝产销最盛时,顺德大小工厂190家,女工八万多名

——李淑苹、朱婵《珠三角近代产业女工的职业形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安吉尔的观点并评析。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期间顺德缫丝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胡瑗与朱熹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为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胡瑗在湖州州学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经义斋选择“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者”学习儒家经典,有比较高的学术道德修养,可充任较高级的统治人才。治事斋又称治道斋,分设治兵、治民、水利、算数等学科,学生可以选学一个主科,还要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培养各职能机构和部门的专业技术或管理人才。干朱熹提出,学习的内容应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平天下”,“礼乐制度、天文地理、兵谋刑法之属,亦皆当所须而不可阙,皆不可以不之习也”,从而使“士无不通之经,无不习之史,皆可为当世之用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胡瑷、朱熹的教育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胡瑷、朱熹的教育发展理念。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8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以钱学森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筹建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研究机构。同年,他又发起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该校近代力学系并担任系主任。建系伊始,他明确近代力学系培养的人才要能够“把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工程技术上去”。为此,他不仅设定了力学系的专业、课程和教学计划,而且编著了《火箭技术概论》和《物理力学讲义》作为专用教材。同时还聘请了严济慈、吴文俊等当时海内外顶尖专家和教授,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介绍最新科研成果。到大学的最后半年,指导学生参加早期研究活动,完成毕业论文及其答辩,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练兵。此外,他要求学生红专并进、团结协作,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触类旁通的钥匙,是创造力的来源。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形势,他写信给作为高新技术突击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系,倡导设置新专业—材料 设计。

——据《钱学森教育思想及其探索与实践)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钱学森高等教育思想的特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中后期钱学森在科教领域的重大贡献,并予以评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天祥(12361283),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1256年,文天祥参加科举考试,高中状元。在集英殿的廷对中,他以“法天不息”为核心观念,要求皇帝改革政治,整顿军事,安国济民。考官王应麟称赞:“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文天祥一生刚介正洁,“天性澹如”,“自拔于流俗”。其立于朝,以正直敢言著称,故常被免职而返乡;其官于地方,则关心民生疾苦,深得百姓拥戴;当元军铁骑踏遍江南大地时,一介书生起兵勤王,九死一生,其意坚不可摧。在兵败被俘后始终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拒绝投降。元世祖亲自许以中书宰相之职,仍为文天祥所拒……文天祥以一腔热血实现了其“慷慨为烈士,从容为圣贤”的人生理想。

——摘编自郑晓江《从文天祥之人格气节看中华民族精神的特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天祥成为“民族英雄”的推动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文天祥人格气节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周厉王即位后,面对夷狄交相入侵及周王室对诸侯国控制失灵的局面,进行“革典”,实行强化国家政权的新制。周厉王起用了荣夷公和虢公长父为卿士,分别负责经济和军事,打破了周公、召公世为卿士的惯例;还派出官员到诸侯国任职,甚至将一些诸侯国由一国拆成几国,打破了周王室不干预诸侯和贵族封地管辖区的制度。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周厉王对内实行了专利制度,把原属各级封君王臣共享的山林川泽之利收归周王室所有。周厉王的革典举措遭到贵族和平民的强烈反对,“国人谤王”,他又推行了加强思想控制的“弭谤”政策,成立了以卫巫为首的监督执法机构,“使(卫巫)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南方的楚国,熊渠在夷王时期背叛西周,僭号称王,构成了对西周王朝的威胁;随着周厉王不断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重新臣服于西周。……公元前841年,在愤怒的国人的进攻下,周厉王出奔于彘(今山西霍县)最后死在彘地,史称“国人暴动”,周厉王革典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李玉洁《评周厉王革典》、张应桥《重评周厉王》等


(1)根据材料,概括周厉王“革典”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周厉王“革典”。
2019-07-1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议潮(799872),沙州敦煌人,张氏世为州将。安史之乱后,吐蕃乘隙攻略河西诸州。当吐蕃军最后攻取沙州时,虽然沙州与唐朝的联系中断,但城中军民却顽强抗击吐蕃十一年之久。848年,张议潮见时机成熟,遂发动起义。张议潮等率众驱逐吐蕃守将,光复了沙州。接着张议潮又"缮甲兵,耕且战",先后收复了瓜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兰州、部州、河州、岷州、廓州等十州。至此,除凉州以外,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区复归唐朝。863年,唐朝复置凉州节度使,由张议潮兼领凉州节度使,从此河西走廊又畅通无阻。在武力保卫河西的同时,张议潮还积极治理,大力发展生产,恢复经济。河西地区是少数民,族杂居地区,有的务农,有的放牧,还有的经商。张议潮着手恢复农业生产,注意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当时沙州修建了许多沟渠,每一沟渠还设有"渠头""升门"等专门管理人员。水利灌溉的兴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沙洲出现了五谷丰登景象。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议潮成为唐朝名臣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张议潮的历史功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承天太后(953—1009年),名萧绰,辽景宗皇后,辽圣宗生母,自保宁元年景宗即位至圣宗统和二十七年,承天太后先后以皇后和太后的身份执掌朝政40年,多次击败试图夺位的宗室贵族,化解政权交接的危机。她重视人才的选拔,不但信任宗室、外戚和契丹诸部有才能的贵族,而且重视任用汉官,逐渐将科举取士作为选官方式之一,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和阿顺迎合行为。承天太后多次以诏旨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深层次上,辽与中原已十分接近。承天太后多次遣使诸道劝农,视禾稼,禁止诸军官非时畋猎妨农,制定和推行了一些保护农田、奖励垦荒和减轻赋役负担的政策和措施。辽历代皇帝都有意夺取黄河以北之地,北宋亦想收回燕云之地,承天太后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确立了兄弟之国的政治关系,划定双方边界,辽宋结束了军事对峙状态,开展互市贸易,和平友好交往,辽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承天太后推进政权汉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辽承天太后在历史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李斯,生于战国末年的楚国,年轻时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之后来到秦国,被秦王任命为客卿(在本国担任官员的他国人)。当时韩国人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现。许多大臣向秦王谏言要把秦国的客卿一概驱逐,李斯也在驱逐之列。于是李斯上书说:“陛下您排斥客卿而使他们为其他诸侯国建立功业,使天下有才之士不敢进入秦国,这是借武器给敌人。”于是,秦王废除了逐客令,并提拔李斯为廷尉。二十多年后,秦国统一天下,李斯被任命为丞相。秦朝初年有大臣建议恢复分封制,李斯坚决反对,他认为郡县更有利于君主控制和国家稳定。李斯还提出民间任意批评朝廷的法令制度,会导致君主权力威望下降,除了医药、占卜、种植等书,应该把《诗》《书》及诸子百家著作清除干净,秦始皇采纳了他的建议。

——据《史记·李斯列传》

(1)根据材料,概括李斯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李斯对秦历史发展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