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避免两线作战,是世界战争史上的重大命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参战国都面临两线作战,苏联却成功地避免了这一问题。二战前,苏联面临希特勒的进攻和日本法西斯的“北进”计划。英法采取绥靖政策,导致苏联建立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19398月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苏联赢得一年多的备战时间。19387月日军进攻张鼓峰,次年5月进攻诺门坎,遭到苏军痛击,日军伤亡惨重。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认为“北进”侵略苏联的最好时机到来了,而苏联却展开外交攻势,于19414月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使苏联避免两线作战的困境。19421月,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于淑贞《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参战国避免两线作战的战略与得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能成功避免两线作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避免两线作战的成功经验。
2022-08-03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世界现代史单元检测(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知几(661721年),字子玄,徐州彭城人,唐代史学家。生于名门.自幼博览群书,攻读史学,曾任秘书少监,又掌修史之事。由于当时权贵控制史馆,史官无著述自由.凡事皆需仰承监修旨意,颇不得志,只好"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710年,《史通》撰成,包括内篇三十九篇、外篇十三篇,其中内篇为全书的主体,着重讲史书的体载体例、史料采集、表述要点和作史原则,他提出史学家须兼备才、学、识三长,尤重史识,强调直笔;外篇论述史官制度、史籍源流并杂评史家得失。《史通》奠定了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史学史研究、史学批评学的基础,成为第一部系统性的史论专著。还总结了唐初以前编年体史书和纪传体史书在编纂上的特点和得失,在此基础上的断代为史成为今后史书编纂的主要形式。后代史家无不从《史通》中受到教益,汲取营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知几撰写《史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史通》的史学价值。
2022-03-25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三轮冲刺卷20-【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万国对峙”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最高目标,为扭转内忧外患的局面,明治政府将“安内竞外”视为治国安邦之道,在日本官方文书中频繁出现类似“与万国对峙”的表述。1868年,日本以明治天皇名义发布的《宣扬国威哀翰》,主张“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勾勒出“大陆政策”的扩张方向。此后,伊藤博文把废藩视为“抵御外辱,仲张皇威于海外”“与万国并立”的条件。木户孝允提出,“以文明开化为国家富强之途径”,1870年,外务权大丞柳原前光强调,“朝鲜国北连满洲,西与清国之地相接,使之屈服,实为保全皇国之基础,将来亦为经略、夺取万国之源也”。

——摘编自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的背景及实施方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目标的历史影响。
2022-06-16更新 | 550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历史真题变式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和平运动的先驱者先后在斯德哥尔摩、柏林和维也纳发动了三次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与此同时,各种形式的和平组织在许多国家纷纷建立起来,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协调各国和平运动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冷战时代的世界和平运动有过三次大的高潮: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是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体的反核和平运动。1958年,英国发起争取核裁军运动,这场运动扩展到西德、法国、瑞士、瑞典、丹麦、挪威、希腊等国家,参加示威游行的人数常以十万计。第二次高潮是以反对越南战争为主旨的世界和平运动。1965年,美国轰炸北越后,美国大学生和一些和平组织的反战情绪迅速演变成巨大的抗议浪潮,波及社会各个阶层。随后,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地也开展了形式各异的反战和平运动。第三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19804月,英国知识界发出“欧洲核裁军呼吁”,迅速得到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积极响应,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的和平运动都反对本国参与美国“战略防御计划”的研究。

——摘编自沈善荣《论冷战时代世界和平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世界和平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时期世界和平运动的影响。
2022-03-16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二轮拔高卷16-【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秉琦(1909-199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公众考古事业的先驱。苏秉琦将一生献给了中国的考古事业,“考古是人民的事业”的思想贯穿了他的整个学术人生。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各地考古材料的出现,考古工作成为非常繁重且有突击性的工作。他指出:“仅仅依靠少数专业考古和文物工作人员,是不可能做好的,只有发动和依靠广大群众,使考古工作成为全国规模的有组织的群众性工作”。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他认为文物考古工作是能够为四化做出贡献的,利用考古新材料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就会团结人民,教育人民。他身体力行,将深奥的考古知识转化为公众文化知识。同时,他的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多元论等思想都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到深远影响。

——摘编自高蒙河、麻赛萍《苏秉琦考古公众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秉琦考古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苏秉琦考古思想的因素。
2022-06-06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23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重难点综合性学案(通史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蔡元培1917年开始在北大实行改革,他的改革对五四运动来说有着与《新青年》的创办同等重要的意义。北大源自康梁创办的“强学会",直到18985月才以“京师大学堂”之名成立,所有学生均从上等官员或已通过科举考试的人中录取。学生把大学看作是官场晋爵的跳板,而不是做学问的场所,对于大半由官僚而变成的教授,评论的标准不是教学和学问,而是官阶。蔡在19171月的就职演讲中指出,学生来到大学的目的是寻求学问而不是为了发财或做官。他宣布治校的三点方针。第一,学校是学术机构,研究并不仅仅意味着引入西方文明,也包括创造出一种新的文明,不仅是保存“国粹”,而且要以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第二,学生不应把大学视为旧的科举制度的替代,也不应忽视自身专业之外的课程。第三,大学应维护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在此基础上,学校招聘了观点不同的教授,整个学校基本上是由教授而不是行政人员或官员管理。

——据周策纵著《五四运动一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前北大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北大改革为五四运动做了哪些准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蔡元培北大改革的现代意义。
2022-06-06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4选修内容-2022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历史分项汇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所示是某学者对一战后二战前的英法政治、经济状况的概括。这可用于说明(     
英国一战后,英国国务总的来说……被托付给其中的格外庸碌之辈,至少就关乎整个世界安全的外交事务来说是如此
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14.15%下降到1937年的9.8%;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从1913年的14%下降到9.2%
法国20世纪20年代后期,整个法国社会“被阶级和意识形态问题搞得四分五裂”;政坛斗争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愈演愈烈,党派的分化组合与内阁的更换更为频繁
1938年的法郎价值是1928年的36%,工业产值仅为1929年的83%,国民收入比1929年减少18%
A.英法存在难以调和的分歧
B.一战后欧洲经济复苏迟缓
C.英法无力维系凡尔赛体系
D.西方绥靖政策的历史根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2228日,日美两国根据《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第3条规定,在东京签订了《日美行政协定》,详细规定了驻日美军的地位及特权。1952428日,《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和《日美行政协定》同时生效。条约执行中,由于连续发生美军暴行事件,引起日本人民的强烈反对。《日美安保条约》是在美国占领日本时期形成的,也是美国转变对日占领政策的产物。根据《日美安保条约》,日本成为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世界的成员,追随美国遏制社义国家的政策。同时,《日美安保条约》没有明确规定美国对日本的防卫义务和条约的有限,具有强烈的驻军协定色彩。日本政府在加入联合国以后,创办了《我国外交的近况》,即所谓的《日本外交蓝皮书》,概括了《日美安保条约》的弊端。

——摘编自崔丕《<日美相互合作及安全保障条约>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日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对日本的弊端。
2022-03-06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二轮拔高卷17-【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肖邦(1810-1849),波兰音乐家,浪漫主义时期最具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

他的58首马祖卡舞曲作品多以民间歌曲为基础,借鉴吸收了乡村民间舞曲以及民间音乐体系,题材主要来自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作品内容丰富、曲调激昂奔放、和声织体丰富多彩、作品结构灵活生动。

1830年,华沙爆发了反抗俄国的起义,旋即失败。当时肖邦虽然身在巴黎,却时刻关心着祖国的命运。他创作的《军队波罗奈兹舞曲》描绘了一个波兰民族英雄的形京,赞扬了波兰人民奋力抗战的精神,表达了对波兰民族继续为民族自由独立而斗争的支持,以及必胜的信心。

生于华沙,灵魂属于波兰,才华属于世界,这是对肖邦最高度的评价。

——摘编自隋欣《基于民族精神探寻艺术真谛——浅论钢琴诗人肖邦的音乐创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肖邦音乐作品的总体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肖邦音乐创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0世纪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韩知古、韩延徽等人的帮助下建立政权。初创之时,辽境内除了有从事游牧的契丹、奚等民族,还有从事农耕的汉族。当时,“庶事草创”,没有完备的法律制度。对此,神册六年(921年),耶律阿保机对大臣道:“凡国家庶务,钜细各殊,若宪度不明,则何以为治?群下亦何由知禁”,于是命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其中,“治契丹及诸夷之法”为适用于契丹等游牧民族的法律,即《决狱法》。该法由耶律突吕不奉诏编撰,为辽朝最早的一部基本法典,对契丹等游牧民族的不同习惯法作了调整,保留了不少草原传统法律条文。“断以《律令》”即沿用唐朝律法断案,适用于汉族。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太祖法律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太祖法律改革的特点。
2022-02-28更新 | 2004次组卷 | 11卷引用:专题08 背景(原因)、影响(评价)类非选择题-2022年高考历史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